近日,一则消息引爆舆论: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这距离她正式接棒父亲宗庆后仅一年零十四天。
![]()
尽管在她领导下,娃哈哈2024年收入增长53%,创下历史最高增速,这位曾在“胜仗前线”的娃哈哈女王,还是选择了放手。
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宗馥莉此次辞职,远非突发冲动,而是娃哈哈内部长期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辞职消息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突然曝光,但实际上,宗馥莉早在9月12日就已递交辞呈,并通过了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
这已是宗馥莉14个月内的第二次辞职。去年7月,她曾因“经营管理合理性受到质疑”而短暂辞职,但七天后在各股东协商下复职。那次被市场解读为“以退为进”的博弈,而这一次,局面已大不相同。
与辞职同步流传的,是一份发给娃哈哈经销商的《通知》,文件明确表示从2026销售年度起,将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这一动作彻底暴露了宗馥莉与娃哈哈集团分道扬镳的决心。
![]()
娃哈哈商标归属于娃哈哈集团,而集团的股权结构异常复杂: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个人持股29.4%,基层工会持有24.6%。
在这种股权结构下,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国资46%的持股比例,意味着它拥有一票否决权。今年年初,宗馥莉曾希望将“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她持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这一尝试并未成功。
在领导娃哈哈期间,宗馥莉将员工、生产、销售渠道等资源转移至其控制的宏胜集团,并销售娃哈哈产品,却未向娃哈哈集团支付商标使用费。
同时,宗馥莉接任后推行的一系列激进改革,是导致她最终出局的内在原因之一。她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是: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这与宗庆后时代依靠个人威望和人情世故运转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宗馥莉上任后迅速替换中高层,启用宏胜系员工,这种激进换血,打破了原有权力平衡,让矛盾不断加剧。她重构组织体系,劝退或调整了多位此前身居要职的老将;大幅度改革经销商体系,削减了一些合作多年却未达标的经销商。从长期看,这些改革对娃哈哈是必要的,但问题在于她推进得太急。
“她试图在这段时间,深度改革娃哈哈,她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一位熟悉娃哈哈的人士表示。而这些不和谐声音,正好被各怀心事的股东、家族血亲们加以利用、甚至放大。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复杂的家族内斗,进一步削弱了宗馥莉在娃哈哈的权力根基。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的三名子女和宗馥莉,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的归属爆发矛盾。2025年8月,中国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该资产,禁止宗馥莉转移或抵押,并要求其披露资金流向”。在9月26日,香港高院进一步驳回其上诉,维持冻结令。此外,“非婚生集团”成员还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
虽然宗馥莉通过遗嘱公证继承了该部分股权并完成工商变更,但这一纠纷的审理尚未彻底终结。家族内斗让宗馥莉腹背受敌,无法专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辞职后的宗馥莉,并未陷入绝望,而是早有准备地开启了新篇章。她将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该品牌由其实际控制的宏胜集团持有,商标已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计划于2026销售年度起全面启用新品牌。宏胜系是宗馥莉的核心班底。早在2003年,宗馥莉就开始独立执掌宏胜,这被视为宗庆后培养她的“东宫”。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在辞职事件后发朋友圈表示:“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但还是欠缺了一些”。
这句评价暗示了宗馥莉经营能力不错,但处理家族关系、凝聚内部人心方面还有欠缺。表面上看,宗馥莉是这场权力游戏中的出局者。但实际上,她的离开或许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虽然辞去了董事长职务,但她仍然是娃哈哈第二大股东,持有29.4%的股份。这意味着她依然能通过股东会参与重大决策,拿分红,对娃哈哈的战略方向有话语权。
宗泽后评价侄女时曾说:“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如今的娃哈哈大厦内,国资、家族、老臣、旧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已无人能轻松驾驭。
宗馥莉转身经营“娃小宗”,颇有几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洒脱。市场传言,她掌控的宏胜系利润比娃哈哈还高。对她而言,离开不是终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之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