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娶俄罗斯女学霸是怎样的体验?

0
分享至



我是荣康,89年生的安徽人,有一位美丽贤惠的俄罗斯妻子和可爱的混血儿子,现在定居在圣彼得堡。

2008年,我高考复读后仍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倍受打击,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在父亲的建议下,踏上了俄罗斯这片陌生的国土,成了一名留学生。

狭小闭塞的交际圈,以及语言交流上的困难,让我一度生活得很郁闷。

直到我开始改变自己,主动组织聚会,努力跟不同国家的人交朋友,竟因此认识了俄罗斯姑娘玛莎,并最终抱得美人归,还有了个可爱的混血儿。

高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后半生,正如:人生有很多条路可走,当你感到前路迷茫时,拐个弯,换一条路,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2022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去迪拜游玩)

我是80后的尾巴,出生在安徽巢湖。爸爸妈妈都是水泥厂的职工,家庭条件在当时还算不错。

我的童年衣食无忧,记忆里满是家人温情的陪伴。

祖辈和父辈虽然生活很节俭,但在我身上,他们非常舍得,平时我雪糕零食想吃就吃。为了不让我长痱子,我们家在1994年就买了空调。

我遗传了母亲温和的性格以及父亲的严谨。从小父亲就教我做事情要有计划,就像下象棋,走一步必须看三步。



(2015年,第一次带玛莎回国时与家人出去玩)

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到铜陵,我在一年级就换了三个学校。

那种一直努力适应,可又融不进去的感觉很无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离开了铜陵,去江浙一带做项目。

生活中突然间缺失了这个威严的角色,我一下子放松不少,整天就知道玩,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脾气也越来越大,觉得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



(小时候的我很受家人疼爱)

我所有的叛逆全部都是母亲一个人承担了。

她对我很有耐心,我所有的坏脾气几乎都是照单全收,最多就是偶尔气急了训斥几句。

终于在初三的时候,随着奶奶的一顿暴打,我所有的叛逆和那根被打断的痒痒挠一样,被丢进了垃圾桶。



(第一次见玛莎,爷爷奶奶很高兴)

中考后的暑假,父亲带我去了他工作的地方。

那十多天里,我看到父亲居住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的艰辛,他谈业务、装卸设备、搬货,凡事都亲力亲为。

那些场景给我的冲击力,比口头教育要大得多。

父亲就是这样,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我

我高中复读了一年,但还是觉得考得不好,从小没遇到过什么挫折的我倍受打击。这时父亲提出出国留学的建议。

全家人都反对,我也反对。小时候转学那样的感觉我不想再重复。



(父亲教玛莎毛笔怎样执笔)

父亲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也同意我可以自己出去闯闯看。就这样,在别人开始毕业旅行时,我“离家出走”了。

我去健身房、网吧、餐馆,各种找工作,各种碰壁。那一个星期,我白天到朋友家蹭饭,晚上到网吧过夜,但就是倔强地不回家。

铜陵本来就不大,我其实并没有离开父母的生活圈,所以我的行动轨迹他们了如指掌。



(我在莫斯科大学前的留影,那时为省理发钱留长发)

高考成绩出来前的晚上,父亲到网吧门口问我:“你还要继续吗?”我愣住了,没有说话,他又问了一遍,然后转身就走。

我乖乖地跟在后面回家,其实已经是默许了考得不好就出国的建议。

成绩出来果然如我所料,还是二本线,离自己理想的大学还差得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的时候,我坐上了飞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飞机。

那时的我,和父亲一样,无法预料以后会怎样,只是觉得此路不通,另辟蹊径罢了。

出国时我带了一个28寸的行李箱,差不多有五十公斤,因为超重还罚了一千多块钱,托运的时候差点没弄上去行李架。

里面除了衣服鞋子等必备品,还装了空调被,剩下的就是大铁锅、电饭煲、砧板和刀等厨具。

当过兵的父亲,把这些东西打包得整整齐齐。

到了目的地,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说我简直是背来了一个“厨房”,只需要买食材就可以做饭,以后就跟我混了。



(2015年夏天,我和玛莎爬长城)

后来的五年,我和中国同学们一直在宿舍自己做饭吃,练了一手好厨艺。大家都自我调侃说是烹饪学校自学毕业的。

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一是因为那几年热门,二是因为以前经常玩电脑游戏,兴趣比较高。可真的学习起来,就不是玩游戏那么简单了。

我入学时,计算机专业只大二有一个中国学长,其他年级的基本都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被开除了,这难度可想而知了。

留学生都是先读一年预科,除了简单的俄语学习、计算机的专业词汇外,还有一些数理化等基础科目。预科结束后,考试通过才能继续上本专业的课程。



(玛莎不仅漂亮,还特别温柔,节俭)

理工类专业考试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科目要全五分(满分五分制),达不到的话不能继续本专业的学习。

由于是全俄语教学,我学得非常吃力。课堂上压根就听不懂,那怎么办?我就找国内类似的教材自学。

学到崩溃的时候,就想想中考后的暑假,我告诉自己:留学哪能像出国旅游一样安逸呢?

一年预科读完,考试完计算机专业的留学生基本就只剩一半了。

进入本科正式学习后课程非常多,从周一到周六,早上九点到晚上五点半,全部都是满课,一周只休息一天。

现在回忆起来,每天就是上课写作业,没有时间干别的,更别说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了。

仅有的休闲活动,就是和朋友玩玩游戏,聊聊天,出去散个步。

那时班里有五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我们五个比亲人还要亲。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做饭,一起去超市,基本是形影不离。



(我和玛莎的中式结婚照)

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比如冬天极夜时真的会有漂亮的极光出现,比如夏天极昼会看到“日月同辉”的美景。

圣彼得堡冬天气温非常低,屋里暖气却会热到要穿半袖,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挺新奇的。更有意思的是学校教室门口还会挂个警示牌:“禁止穿外套入内”。

理工学校嘛,基本都是男生,看不到女生。后来聊天工具盛行,一旦有女生出现,哪怕只有十分钟,附近也会有200个人申请加好友。

那时候中国留学生们都没有什么钱,为了省生活费,会在宿舍做各种小生意,开小卖部卖零食、做盒饭,还有理发等等。

说起理发,对留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国立理工大学在郊区的位置,理发店特别少,不好找,就算找到了,语言交流也很费劲。

最重要的就是剪发很贵,2008年家里理发5块钱一次,这边却要30块。



(2009年为了省理发钱,朋友给我剃的光头,在后脑勺做了五角星造型)

为了省钱,我大学期间没有去过一次理发店。第一年预科我就留了一头长到脖子的飘逸长发。

后来我那个会理发的室友,不光给我剃了光头,还在后脑勺位置留了五颗五角星。那一年我走到哪儿都特别引人注目。

2013年本科毕业后,我思前想后也不愿意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在这个行业里爬到顶层。

好像又回到了高考后的迷茫时期,不过这一次,我很快确定了自己想走的路——报考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对外俄语专业的研究生。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俄罗斯的地位,相当于国内“清北”级别了,但是它的学费很贵,是之前理工大学的2倍。

当初为了送我出国,家里已经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差点就要把房子卖掉。于是我回国跟父亲商量。

父亲很尊重我的想法,他当时在四川做项目,五十出头的人了,为了我还在四处奔波劳碌。



(2013年夏天,我徒步到四川甘孜州)

那年夏天,我沿着318国道徒步到甘孜,给自己大脑放空。

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徒步的时候我反思自己,之前一直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不主动跟外国人接触,拘谨害羞,五年下来俄语还只是简单的交流水平。

现在要想有一番作为的话,首当其冲就要改变内向的性格,要融入社会。

2013年9月,我顺利考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又读了一年预科,重新学习俄语。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在俄罗斯已经待了五年了,想重新开始。

由于有点俄语基础,考试后我幸运地被分到了各国公派生的班里。这里有来自欧洲和日韩等国的公派留学生,无形中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圈。

那一年,我经常组织聚会,几乎每周都邀请不同国家的同学来我的住处做客。跟他们接触后我发现,他们很放的开,也很自信。

他们俄语可能还没有我好,但是人家就敢这么三两句话颠来倒去的说,去跟人交流。



(2022年5月底回玛莎老家给老丈人过生日)

我就想:我为什么要这么自卑呢?我会什么就说什么,别人听不懂我就去查字典再学啊。就这样我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社交范围。

总是请客,花销还是挺大的,一个月一千多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

其它时间我只能省吃俭用,大概啃了将近一年的胡萝卜。因为胡萝卜最便宜,几个卢布就能买一公斤,土豆都比胡萝卜贵。

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是为节省生活费,无意中却促使我减肥成功。

原来我的体重有200斤左右,一下子就瘦到了不到170斤。搭配上180的身高,身材还是不错的。

为了更好的学习俄语,2014年4月的时候,我和一个日本同学跑到学校的东方语系,想找一些俄罗斯大一新生进行语言上的互助学习。

我找到汉语教研室老师,说明来意。老师竟然说我是第一个来找俄罗斯学生学语言的。



(小时候的玛莎)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我的爱人——玛莎。她那时是日语系大一,比我小五岁,典型的文科女学霸。

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二十多人的聚会中,当时只是觉得她很漂亮,也很青涩淳朴,我有点心动但不太敢多想。

起初我只是约玛莎出来逛公园,用俄语简单聊聊天。

为了在姑娘面前表现好点,我尽可能地提前准备好话题,查字典,翻书,反正就是保证词汇储备量。因为用心,我的俄语进步神速。

那段时间,我们俩的脚步覆盖了整个圣彼得堡的市中心

公园逛完了就单纯轧马路,有时候能走三四个小时还聊不够。我惊喜的发现和玛莎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我们对历史、城市、电影动漫、家庭、美食等很多方面的看法都极其相似。

明明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教育,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还是让我们的心越靠越近。



(2014年夏天,圣彼得堡红帆节,我把合影发到朋友圈,妈妈才知道我有了女朋友)

玛莎很朴实,也很独立,高中时就一直在服装店打工,我俩认识的时候她还在网上做远程会计兼职。

她不爱疯玩,对物质的欲望也很低,做事情却很有条理性。

借着申请公费奖学金的机会,我请玛莎帮着检查提交的俄语资料,创造更多与她接触的机会。

7月份奖学金审批顺利通过,我和玛莎也心照不宣地牵手了。

我俩没有什么特别的告白,玛莎和我一样,感觉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尤其是对待感情的态度,我们都是奔着相伴一生去的。

读研的后半段,我基本上就没朝家里要过钱。课程少了很多,我也有时间做一些兼职。

我做过翻译、吧台收银、服务员、帮人跑腿送货买东西,零零碎碎的生活费足够了,有时还小有盈余。

我给玛莎做中国食物,红烧肉、辣椒炒牛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玛莎都喜欢吃。

她以前一点辣都不吃,现在被我同化得无辣不欢,最喜欢吃火锅。



(2016年11月26日,我和玛莎在俄罗斯领证结婚,我拿的正是俄罗斯结婚证)

爱情里有了饭菜的香味,就有了烟火气,有了真实感。一粥一饭里藏着的才是爱情最好的状态。

为了给玛莎安全感和稳定的生活,我开始创业。其实早在2011年,我就帮国内的留学机构跑一些境外手续,所以对俄罗斯的大学很熟悉。

2015年,我和玛莎注册了公司,正式接留学业务。

从办理公证资料,到申请俄罗斯大学的邀请函,再到签证机票还有入学的各种手续,我们全套服务到位。

由于上手快,公司很快步入正轨。之后几年,国内掀起留学热潮,最忙的时候,我一个高考季能接三四百中国学生。

事业有了起色,我和玛莎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6年11月,我和玛莎在俄罗斯登记结婚。

2017年夏天,我们带了两大行李箱的俄式糖果回国举办了中式婚礼。



丹尼尔和玛莎陪老丈人出去玩)

玛莎聪慧善良,温柔坚韧,勤俭持家。我觉得所有美好的词汇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

她从不买名牌包和衣服,也不和别人攀比,身上穿的衣服最多几十块钱,10块钱买的小布包也已经背了很多年。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玛莎都一点不娇气,怀孕八九个月时还挺着大肚子去各高校联络事宜。

儿子出生的时候是2020年2月,正赶上疫情爆发,打乱了我们所有的计划,双方父母都没能来圣彼得堡。

我们两个“新手”爸妈被迫上岗,独立带娃,手忙脚乱。感谢万能的网络,教会了我们怎么换纸尿裤,怎么照顾宝宝。

虽然俄罗斯人不坐月子,但也有产后恢复这一说法。

可玛莎产后几乎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宝宝睡着了,她还半躺在床上帮我处理工作,只为了减轻我的负担。



(2020年2月,我们的儿子丹尼尔出生)

后来由于疫情影响,留学生生源骤减,我们俩开始尝试其他副业,做过翻译、外贸。

玛莎喜欢小饰品,开了一个中国饰品店。我俩还尝试了自媒体视频,反正就是多接触新事物,说不定又能走出一条新道路呢。

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玛莎和他都确诊了新冠肺炎。医生也没有药,只给了一些提高免疫力的生物活性添加剂,大概两到三周才转阴。

玛莎痊愈后开始嗅觉紊乱,直到现在也是。儿子太小,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那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家庭和事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身心的疲累让我们一下子都瘦了不少,玛莎更是一下子瘦了20斤。

也许因为和玛莎一起面对又一起成长,太过刻骨铭心,所以爱情的血液里融进了亲人密友等多种感情,难舍难分。

玛莎以前总说我这个理工男不懂浪漫,连当爸爸都是慢热。现在却说我已经“走火入魔”了。

因为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她们,上班时也会突然打电话给她,要求跟她和儿子视频。



(我和玛莎去俄罗斯的大学洽谈留学生事务)

我以前带玛莎回过三次国,去过苏杭、上海、河南、哈尔滨等很多地方游玩。

疫情袭来,各项政策特别严格,加上航班熔断机票飞涨,我们已经三年没有回国了。

如今儿子两岁多了,我的父母还从来没有抱过。

我期待着疫情结束的那天,能带着玛莎和儿子回国,让儿子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2022年是我来到俄罗斯的第14个年头,回忆这些年从求学到创业的艰辛,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高考失利,让我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但也让我在俄罗斯遇到玛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好像冥冥中注定的一样。

人生路上有很多的历练,也有很多像高考一样的转折点。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走不通了,就拐个弯换条路走,也许就会柳暗花明。永远要记住:条条大路通罗马!

【口述 | 荣康】

【编辑 | Lisa】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年的蒙古国已经乱到没边了,首都乌兰巴托的街头全是抗议的人群

今年的蒙古国已经乱到没边了,首都乌兰巴托的街头全是抗议的人群

南权先生
2025-11-05 16:42:59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古木之草记
2025-11-05 19:50:07
马斯克预言: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AI将在1-2年内大规模取代编程和内容创作类工作【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

马斯克预言: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AI将在1-2年内大规模取代编程和内容创作类工作【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1-04 15:15:19
震惊全韩!中国学生为工科拼命,韩国学生为医学疯魔,KBS纪录片揭露真实现状

震惊全韩!中国学生为工科拼命,韩国学生为医学疯魔,KBS纪录片揭露真实现状

最英国
2025-11-03 19:26:41
“嫂子,这是家宴,外人不配上桌吃饭”老公:滚出去,你才是外人

“嫂子,这是家宴,外人不配上桌吃饭”老公:滚出去,你才是外人

多久情感
2025-11-05 08:14:26
曝王珂再亏12亿!刘涛凌晨发文崩溃:无力的时候该怎么办?

曝王珂再亏12亿!刘涛凌晨发文崩溃:无力的时候该怎么办?

萌姐
2025-11-04 20:41:54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鋭娱之乐
2025-11-05 08:44:46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探源历史
2025-11-06 08:50:00
雷军:越来越多人开上小米汽车 感受到小米超高品质

雷军:越来越多人开上小米汽车 感受到小米超高品质

3DM游戏
2025-11-05 18:42:18
绵阳市林业局局长邓飞主动投案,接受监察调查

绵阳市林业局局长邓飞主动投案,接受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5-11-05 15:31:03
江苏一地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被查

江苏一地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被查

扬子晚报
2025-11-04 20:37:27
荷兰制裁中国求锤得锤?光刻机巨头要撤离,外媒:荷兰已极力阻止

荷兰制裁中国求锤得锤?光刻机巨头要撤离,外媒:荷兰已极力阻止

顾史
2025-11-05 21:44:54
申花后悔吗?天价买来水货,低级失误+阻挡本方进球,已沦为笑柄

申花后悔吗?天价买来水货,低级失误+阻挡本方进球,已沦为笑柄

国足风云
2025-11-06 09:19:05
当街遭男子骚扰,墨西哥总统称将提出指控

当街遭男子骚扰,墨西哥总统称将提出指控

环球网资讯
2025-11-06 08:57:08
“假爱国”风波真相大白3年,吴京近况爆出,网友:一点都不意外

“假爱国”风波真相大白3年,吴京近况爆出,网友:一点都不意外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5 20:06:52
定了!国足还是土帅带,邵佳一上位,看看媒体人怎么说,都挺实在

定了!国足还是土帅带,邵佳一上位,看看媒体人怎么说,都挺实在

萌兰聊个球
2025-11-05 17:37:26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泠泠说史
2025-11-05 17:29:45
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11-05 13:39:27
34分+11板+8助+3断!3项数据第1!对不起,状元郎,他要抢新人王

34分+11板+8助+3断!3项数据第1!对不起,状元郎,他要抢新人王

世界体育圈
2025-11-06 09:29:25
瞬间暴涨3倍!上海有人立马出手:好怕抢不到

瞬间暴涨3倍!上海有人立马出手:好怕抢不到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06:20
2025-11-06 10:48:49
真实人物采访 incentive-icons
真实人物采访
记录真实人物故事
4805文章数 800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最高法院就关税政策合法性展开辩论 美财长罕见出席

头条要闻

美最高法院就关税政策合法性展开辩论 美财长罕见出席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健康
房产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视频丨智利冰川游从业者无奈见证消失中的冰川

教育要闻

这是大材小用吗?北大毕业生考取并入职辅警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房产要闻

江东,给你留「门」儿了!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