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教材的关注,本意是对教育的负责,可若是家长对教材的关注已经发展到了“病态”的地步,那这种负责就会变成无理取闹,甚至有可能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
网上有一位家长,发帖控诉现在的教材“太恶心了”,她拍下了教材中内容不适的照片作证,直言现在的教材用词粗俗,丝毫不顾虑学生的健康成长,可网友们看后却发出嗤笑:学渣父母就这样。
![]()
“教材也太恶心了!”家长吐槽教材内容反被嘲讽
而这个让家长出奇愤怒的内容,源于生物教材,原来这位家长在辅导学生作业的时候,发现生物教材中竟然出现了“变态”一词,家长对这种词汇能出现在教材上非常不满,她觉得这样的词语"太恶心",不应该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中。
作为家长,她坚持认为教材应当"干净""积极向上",像"变态"这样的词语应该被摒弃,否则就是对学生健康心灵的伤害和荼毒。
![]()
生物教材中为什么会出现“变态”这个词呢?我们日常生活中联想到“变态”这个词,都是关于负面的,甚至带有辱骂意味的语境,可生物教材上的“变态”显然不可能是这个意思。
生物学中的"变态"是一个专业术语,用来描述某些动植物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
![]()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蝌蚪变成青蛙一样,这是一个自然科学现象,与日常用语中带有贬义或不良含义的"变态"完全是两码事。这种情况在学术领域并不罕见,许多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不出所料,当这位家长把帖子发出来之后,评论区充斥着嘲讽,有家长直言:"如果这点词语都接受不了,以后你家孩子长大了,不要学化学,我怕你受不了。"
![]()
其他家长纷纷好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追问之下才明白,原来化学的元素周期表中有一种金属元素叫锑,而这种元素的化学表达可以写成“锑(Sb)”,这两个字母在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被误解为不雅词汇。
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本身具有多义性和语境依赖性
甚至有家长直言不讳地表示:学渣当了父母就是这样的,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净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时候,等到自己当了父母也没有理解教材中的“变态”究竟是什么意思,否则也不会闹出这种笑话。
![]()
而这也不是教材第一次被冤枉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语文教材中的那句诗歌——"停风坐爱枫林晚",这句话本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句,而一些家长却选择用现代日常语言的思维去理解,强行误会这句诗歌的含义。
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本身具有多义性和语境依赖性。许多词语在不同场合、不同学科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和用法。
![]()
当家长对教材内容的关注本身是积极的,问题不在于关注,而在于关注的方式和后续行动。家长对学校教育内容产生质疑时,健康的做法是先进行调研和咨询,了解相关知识背景,而非直接在公共平台上发表不成熟的批评。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帮助人们拓展视野、突破认知局限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当我们遇到与已有认知不符的信息时,第一反应应该是好奇和探究,而非抵触和拒绝。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比起具体的知识点掌握,可能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更为重要。
![]()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