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2日讯从昔日的落后村到如今的致富“潜力股”,桓台县起凤镇西巩村只花了四年多的时间。近年来,西巩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做活土地文章、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咱村产的小厨具,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冒了尖!”桓台县起凤镇西巩村厨具加工厂负责人巩加强对记者说。最近,在该村盘活闲置厂房建起的厨具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出口到东南亚的订单。难以想象,这个几年前还是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如今竟凭借小厨具在国际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
“订单已经排满十月份了,每月营业额能做到280万元左右。”巩加强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厨具,不仅成了村集体增收的“金疙瘩”,更让村民实现了“不出村、有班上”的安稳生活,真正在家门口端稳了就业饭碗。
然而,几年前西巩村的景象却大不相同。“以前村里没什么像样的集体产业,村庄环境面貌也很差,在镇上根本排不上号,我们都觉得脸上无光。”村民巩秀庭回忆说。那时,村民多以种地为生,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收入低而且不稳定;村集体缺乏资金,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都很落后。
看着周边村一个个都发展起来了,西巩村民也盼着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求变”迫在眉睫。要改变落后局面,必须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最初,村里在着手探索产业发展项目上屡屡碰壁。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桓台县起凤镇党委政府帮助出谋划策,并多次组织赴周边发展较好的博兴等地进行考察,最终选定以“闲置厂房+厨具加工”为抓手,开启村庄蜕变之路。
西巩村有加工铝合金制品的传统,村民有厨具加工的技能和经验,上马厨具项目切实可行。但在项目推进中,资金短缺成为最大“拦路虎”。得知情况后,桓台县纪委监委派驻西巩村第一书记于俊鹏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最终成功申请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推动项目顺利落地。
富民产业“动起来”,民生账本“厚起来”。经过多方努力,西巩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建设起了厨具加工车间,让废弃多年的厂房重新焕发“活力”。据了解,项目每年预计能够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如今,西巩村厨具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原本闲置的资源被重新激活,不少村民转型为技术工人,小厨具真正走出了国门。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超过10万元的稳定收入,成功蹚出一条依托厨具加工致富的特色产业振兴路。
“我们将加快二期项目建设,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西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超表示,将以小厨具为起点,推动更多“西巩制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 耿琰 通讯员 赵希翔 石龙迪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