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也不想上班,逃避和拖延真的是一种“心理缓冲”吗?如何有效缓解“返工焦虑”?关于如何缓解"返工焦虑"的问题。逃避和拖延确实是很多人的"心理缓冲"机制 。
![]()
一、在开启自我保护时,拖延心理可以被视为我们心理缓冲地带的一种工具。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周围那些习惯逃避的人,就知道他们从来都不会去尝试他们内心真正害怕的东西,也不会去尝试新事物。换句话说,在拖延作用的影响下,你的真实表现和实际能力之间无疑形成了一个缓冲地带,如此一来,这些人就有效地把自己给保护了起来,防止自己遭到努力做某事的“伤害”。
那么,为什么拖延能起到保护作用呢?单从心理学层面来讲,与其尝试努力过后,因自己无能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这可是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的后果,那这种由于拖延而导致的失败反倒从个体心理上可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这就似乎给自己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我不是能力不行,我只是没有认真做这件事而已"。
![]()
二、拖延症患者的的深层心理剖析。
1、拖延症患者会主动放弃成功概率权。拖延症患者他们往往会主动放弃成功概率权,情愿让自己处于的舒适区即自己为自己打造的某种心理缓冲带,好让自己不去陷入那种正常忙乱的生活。其实更深层的原因还是有的人想通过拖延来逃避努力达成成功,这种心理本质上是想避免别人或自己受到某种伤害而一直不行动不选择的行为。他们可能认为竞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伤人伤己的奋斗模式,所以他们也选择放弃这种生存模式,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被别人指责自己是"自私""无情""满脑子只想着成功"的功利性小人。
2、拖延者症患者的人生信条。拖延除了被拖延症患者当作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使用之外,其实推延也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一些顽固信念。比如,完美主义者会不断敦促自己“我必须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完成”、“我什么也不做肯定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
![]()
三、为什么职场人会出现 "返工焦虑"的现象?
1、返工焦虑其实是一种职业倦怠现象。
1〕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心境低落的时候,他说不想上班,那他是真的没办法上班,因为这时他的能量往往很低,不足以支撑起他的工作,甚至做不到很多生活必须的事。但是今天我们说的职业倦怠感是另外一种境况:比如某一个人他每天还是老老实实地打卡上班,该做的事他也都能做,但他心里的感觉就是无精打采的,内心就是感觉这份工作很没意思,没意思的工作更让他看不到未来,甚至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是一种煎熬。
2〕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表现。职业倦怠通常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感觉精力耗竭或耗尽;与工作产生距离感,对工作产生消极、愤世嫉俗的情绪;还有职业自我效能感逐步降低。
![]()
返工焦虑其实正是这种职业倦怠的集中表现:
➢情绪耗竭让身体被疲惫感笼罩——“没力气干”。职场内卷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竞争闭环,在资源有限或分配不均的职场环境中,过度竞争会导致边际效益递减,进而催生精神内耗这一典型心理产物。
➢去个性化导致对工作产生疏离感——“不想干”。在心理学领有个专业术语叫"去人格化",是指个体对组织和同事都很不满,对客户关系冷淡,不把自己当人,也不把别人当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为什么会“去人格化”呢?这是由于个体长时间处于持续的压力之下导致大脑杏仁核被过度激活、从而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受到抑制、因而造成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下降、紧接着会触发自我保护机制(情感麻木),最后会人际关系疏离的情况。
➢低成就感则不断瓦解内在动力——“我不行”。同样在心理学领域有个专业名词叫"低个人成就感",意思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低,觉得自己做什么什么都不行,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
四、职场人要预防返工焦虑成为恶性循环存在。
工作中的情绪内耗其实也会出现死循环。很多职场人每当他们工作上的事情一多,自身压力增大时,他们也会感到又烦躁又焦虑,严重一点还会在工作中接二连三地出错,导致不断返工的现象,也许自己的工作就这样来来回回浪费掉大量的时间。这时,当他们再面对计划本上没完成的工作任务时,也就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这样他们就陷入了情绪内耗的死循环,变成一种持续焦虑内耗。
![]()
五、有效缓解"返工焦虑"的有效策略。
1、建立严格的休息制度。
1〕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严格地执行"休息",其实跟严格地工作一样重要。如果你拥有雷打不动的休息时间,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要执行好休息制度自然也会把工作时间安排得更合理紧凑,因此,在做休息优化的同时,其实休息与工作这两个东西处在同一系统中会被一起优化的。
2〕防止职业倦怠。如果在高压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人们往往会对工作产生不满和抵触,度假其实是一个改变生活工作节奏并中场休息的调和剂,如果你老带着工作休息,其实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
2、重新认识拖延,与自己和解。
1〕战胜拖延症时自我觉察很重要。在和拖延症斗争的过程中,你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自我否定,时刻感觉拖延症就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其实从心理学层面考虑,这种心理不仅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证明你在与拖延症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自我觉察了,已经向前跨了一大步,拖延症不仅是一种行为其实它也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改善在于自我觉察,当你觉察到自己在拖延时,说明你的拖延症正在悄悄败退,情况正在好转。
2〕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自己的某个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之间,逐步增强心理忍受能力,释放出那些被自责、怀疑、紧张压抑许久的正能量。
![]()
3、营造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当我们需要完成一些高度专注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之下。抵制诱惑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意志力,争夺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一个人的精力都用来抵制周围的诱惑了,那他们如果心智不是特别强大的话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集中精力做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
4、运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来治疗拖延症。
➢专心地拖延。人类有一个怪癖,就是你让他可以去做一件事情时,事情往往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拖延症也一样,因此,下次遇到拖延时,自身完全不用抗拒,就把拖延变成当下最重要的任务,然后你就可以认认真真地去拖延。你还可以给自己设一个五分钟的倒计时,这五分钟里你就什么都不要做。不只是不去工作,也不能刷手机、玩游戏、和别人聊天,试试看,也许你就突然有动力去做事了。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们可能要问了,你说的这个方法能有效吗?其实人是一种非常厌恶空白的动物,这种啥也不干,“专心地拖延”比起工作可能更让人感觉痛苦。五分钟后,很多人可能真会渴望工作,因为你平时都是抱着手机拖延的,拿掉手机之后你会立马感到空虚、无聊,想赶快开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填补这种空白的感觉。
![]()
5、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来打破拖延症形成的负反馈机制。
核心动作就是逐步累积小胜利、小成就持续建立自信心。
➢要事优先原则:承认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提前决定为了达到近期的目标,应该放弃掉哪些不重要的工作。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给自己制作一个工作任务清单,把一天中已完成事件一件件填进这个清单里。这样清单里没有未完成的工作只有已完成的工作,当你一天比一天看到更多这些属于自己的“微小的胜利”时,对个体来讲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这种自我激励和积极心理学中的每天三件事的原理也大抵相同。
![]()
6、处理焦虑的根本方法是找到焦虑的源头。
如果一个人的某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那他们可能就会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因此,解决自我焦虑最根本的方法肯定还是找到焦虑本身的源头,这样才能将负面情绪产生的源头掐断,从而让真正的焦虑得到解决。
![]()
★最后为大家送上缓解返工焦虑的小贴士:
1、承认和接纳不完美。承认拖延和焦虑是人性的一部分,让它与你的生活共存。
2、营造边界感。严格区分工作和休息边界,工作时不度假摸鱼,度假时不工作扫兴。
3、 优化工作环境。每个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尽量减少工作干扰,工作时间提升专注度。
4、自我激励中用上积极反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持续关注那些自己已完成的事项,而非一直纠结那些未完成的任务,路虽远,行则将至,与各位共勉!
这种用建立心理缓冲地带来保护自尊的方式往往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它会让你陷入一种更深层的焦虑、内耗和持续地自我怀疑中,要引起广大职场朋友的注意。与其与拖延对抗不停产生自我内耗,不如去试着理解和接纳这种情绪。
![]()
记住,拖延也是一种情绪,它需要被看见被接纳,当你开始自我觉察时,你就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拖延症的问题了,当我们不再把拖延当作自己的敌人,而是把它当作一个需要被理解的情绪信号时,我们也就能更好地与自己和解,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拖延症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