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最近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提醒:不是来自邻居,也不是来自盟友,而是直接从美国内部传来的“反思”,哥伦比亚大学的重量级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新德里的一场会议上,毫不留情地戳破了一个精英圈内的幻觉: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不是因为它“危险”,而是因为它“太成功”。
![]()
这话一出口,现场一阵沉默。萨克斯不是普通学者,他是联合国的高级顾问,被《时代》评为“全球百大人物”,说话有分量也有分寸。这次,他把真话带到了印度。
成功惹的祸?美国对中国的“病态反应”
在印度政客和媒体还在为签不签美印贸易协定争得面红耳赤时,萨克斯却从另一个角度泼了一盆冷水,他说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中国“做得太好”,换句话说,中国成了那个“让美国最不舒服的成功者”。
![]()
萨克斯回顾说,这种态度大概从十年前就开始了,当时中国在经济、科技上突飞猛进,逐渐不再是“制造大国”那么简单,而是踩进了核心技术、全球治理等美国一直视为“自留地”的领域,华盛顿坐不住了,开始从贸易战打到科技战,从芯片禁令到军事围堵,手段一套接一套。
但萨克斯说得更直白:这不是竞争,这是嫉妒。他甚至用上了“病态”这个词,说美国的对华政策根本不是出于什么道义或者安全考虑,而是“零和博弈”的老毛病——只要你变强,就是我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多极化世界即将成型的时候,美国却还沉浸在“唯我独尊”的帝国旧梦里。
![]()
更讽刺的是,美国嘴上说中国“产能过剩”、“倾销太多”,但萨克斯一语道破:“这是懒惰、愚蠢、虚假的说法。”他举了中国的光伏产业,说中国拼了命搞绿色能源,是在“拯救地球”,结果还被指责“威胁世界”。这逻辑,放谁身上都说不过去。
印度不是旁观者,别高估自己的“替代价值”
萨克斯的这番话,对印度来说不只是评论,它更像是一种警告,因为当前印度正处在一个“自我膨胀”的阶段——很多精英觉得,美国现在要遏制中国,那印度正好可以“趁机上位”,顺势接盘中国的位置。
![]()
可萨克斯反问了一句:“你们真以为,美国对你们的好,是因为你们‘重要’?”他指出,美国拉拢印度,不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制度、文化或者价值观,而是因为——“现在的印度,还不够强大,不构成威胁。”换句话说,一旦印度真的成长为下一个中国,美国同样会“翻脸不认人”。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的套路,从日本到德国,从苏联到中国,哪个国家一旦触碰到美国的“核心利益”,就会被打上“威胁”标签,印度也不会例外。
萨克斯还指出了印度当前的几个短板:基础设施老旧、制造业占比偏低、政策不够透明。这些问题不解决,谈“替代中国”,就是空中楼阁。他建议印度不要盲目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更不要陷入美国主导的“分而治之”游戏,比如四方安全对话那一套,听上去热闹,实际上是把印度推进地缘政治的火药桶里。
![]()
他的话并不反对印度与美国合作,但他强调:“真正的战略自主,是不被任何一方牵着鼻子走。”在他看来,印度与中国虽然有历史摩擦,但两国加起来人口占全球四成,潜力巨大,合作才是出路。
成功不是罪,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另一种可能
如果说萨克斯只是分析中美关系,那还只是学术讨论,但他真正要传达的信息,是对整个国际秩序的重新审视。
![]()
他指出中国这几十年走出的发展道路,是对“西方唯一正确”的现代化逻辑的一次有力挑战。中国并没有照搬美国的制度,却实现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没有加入西方主导的技术联盟,却在高铁、光伏、AI等领域后来居上,如今中国的高铁里程占全球七成,光伏组件市场份额也超七成,甚至连5.5G技术都领先美国一年半。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制度、政策、执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也正是这些成果,让美国越来越焦躁。
贸易战打了几年,美国消费者多掏了钱,通胀飙升,供应链结构却没怎么变;芯片封锁刚落地,中国就推出了麒麟9000S;亚太地区美军增兵到38万人,却有37%的通信还得靠华为设备。这些数据,扎实又尴尬。
![]()
萨克斯说得明白,中国的成功不是危险,而是现实,而美国若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只会陷入更深的焦虑和误判。
世界在转弯,谁能跟得上方向?
萨克斯的发言,不止是对印度的劝告,更是对整个世界的提醒,过去的单极世界正在解体,金砖国家、南南合作、全球绿色能源项目正在改写地缘政治的棋盘。
![]()
他警告说,美国还在沿用“大英帝国”的旧剧本,试图用“分而治之”维持全球影响力,但这套剧本已经演不下去了。
未来的世界,可能有三种走法:要么走向真正的多边合作,要么形成东西方对立的两个阵营,要么就是陷入混乱无序。而决定哪条路的,不是美国一个国家,而是所有国家的选择。
他也指出中国的成功证明了“路径不唯一”,要想发展,不一定非得复制西方的模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好路。
![]()
美国若继续靠打压别人来掩盖自己的问题,比如贫富分化、政治撕裂、民生焦虑,那它的焦虑只会越积越深。
结语
萨克斯的这番话,说得不算激烈,但句句都带刺,他不是在帮中国说话,也不是在批评印度,而是在提醒所有国家:别被表面的“价值观外交”迷了眼,真正的博弈,是对成功的容忍度。
美国今天憎恨中国,明天也可能转身对准另一个“太成功的国家”,如果印度此时盲目站队,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个“被针对”的对象。而如果能看清这背后的逻辑,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混沌的世界里站稳脚跟,成功不是罪,恐惧别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强国,需要的不是敌人,而是胸怀。
参考资料:
事关中国,他诚恳提醒印度
2025-04-29 环球时报
美国经济学家:全世界都受益于中国经济成功
参考消息 2025年08月05日
美国教授警告印度:华盛顿憎恨中国,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太成功
2025-05-06 人大重阳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