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1日至12日,原创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参演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成都东盟艺术中心上演。作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重点申报并入围的作品之一,《寻找李二狗》是继《只此青绿》获奖之后,再度向文华奖发起有力冲击。
作品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的真实战史为背景,以“和平万岁”勋章为情感线索,借助“穿越”叙事架起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桥梁。《寻找李二狗》打造“不一样的主旋律”,构筑起中国音乐剧的新式英雄叙事。首演以来,该剧走过12座城市、39场演出;以原创舞台IP实现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大麦评分9.8分,荣获2025微博文化之夜“年度突破演出IP”。
用生命书写“青春无悔”
自2018年启动创意,《寻找李二狗》历经2021年潜心创作、2024年正式建组,至2025年4月在北京首演,历时近8年。作品由总导演、编剧及词曲创作樊冲领衔,汇聚国内一线创作团队,构建出一个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当代审美表达的舞台空间。
![]()
在剧本结构上,《寻找李二狗》以“假如我经历了那场战争”的青春视角切入,聚焦战火中个体的命运与情感。剧情围绕当代青年“常卫国”展开,他为完成爷爷心愿,带着一本残缺的回忆录穿越回1950年的朝鲜战场,成为一名普通战士,与当时年仅17岁的爷爷并肩作战,踏上寻找英雄战友“李二狗”的旅程。在亲历云山战役的初捷、临津江的伏击、187高地的生死阻击等真实战役的过程中,“常卫国”逐渐从迷茫走向坚定,与刚毅的班长、憨直的机枪手铁牛、爱说快板的突击手等战友建立起深厚情谊。最终,“李二狗”身份之谜的揭开,不仅完成了戏剧悬念的释放,更揭示出一代青年用生命书写“青春无悔”的精神内核。
音乐创作上,《寻找李二狗》既保留沂蒙山小调、陕北民歌等的传统民族韵味,又以现代编曲手法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有冲锋号角化作重金属音乐震颤耳膜,也有《家书》《长眠》等唱段的细腻旋律勾勒战火中的个体命运,成为推动剧情、塑造人物的关键。
![]()
舞台艺术上,剧目以创新技术赋能艺术叙事。舞美设计刘科栋以鸭绿江大桥钢架与旋转转盘为核心视觉符号,结合棺木与纪念碑的隐喻结构,通过转台正反运转象征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以极简手法构建跨越时空的舞台诗意。灯光设计孔庆尧运用“时间码同步系统”实现声光精准联动,借助弹孔墙光影语言转译战争记忆,并通过特制升降灯系统营造沉浸式战场空间,以光影解构历史。服装设计阿宽在考据志愿军军装制式基础上,通过做旧工艺与细节配饰还原历史质感,依据角色个性进行艺术化处理。编舞崔健、唐瑜珮突破程式化群舞,在战场场景中兼顾整体真实感与角色独特性格。
热烈深远的剧场共鸣
《寻找李二狗》以蒋敦豪、高杨、奇煜、金圣权、王一哲、张翰、陈博豪、周默涵、党韫葳、毋子玥、张会芳等多组演员联袂出演,展现“常卫国”从莽撞少年到坚毅战士的转变、“李二狗”的少年心气和坚定意志、“秀儿”“战地玫瑰”的立体形象,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团的演员们以精湛表演共同塑造立体鲜活的英雄群像。
![]()
该剧不仅在舞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75年的青春对话,寻找当代青年的情感共鸣点,也在演出之外积极拓展作品的社会意义。巡演期间,剧组多次邀请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亲临现场,如92岁志愿军老战士梅门造、抗美援朝战地记者黄谷柳的后代黄茵、92岁的功勋老兵李代相等,通过真实的历史见证强化剧目的精神感染力。
![]()
多站巡演中设置有特别返场环节,主演现场教唱剧中歌曲《奔涌》,走到观众席间,与上千名观众同声共唱《我的祖国》,将场场演出氛围推向高潮,形成热烈深远的剧场共鸣。在国庆期间的北京站,当千名观众挥动国旗、共唱经典,年轻观众的热泪与老一辈的动容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将“未来是拼出来的”剧目主旨传递至每位观众心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