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政坛最近又掀起不小的波澜!
以“鹰派”“反华言论”著称的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杀出重围,成为新任掌舵人,一时间舆论炸开了锅。
有媒体说“日本要重走军国主义老路”,也有人担心“东亚要变天”。
那么,在高市早苗上台之后,日本会不会就此加速右转、推高战争风险?
![]()
日本右翼的政治秀
很多人觉得,高市早苗的出线代表着日本彻底“右转”,其实那只是表象。
她的政治立场确实非常激进——炮制“中国威胁论”、鼓吹加强与台湾当局所谓“官方往来”,主张修改和平宪法、恢复“自卫队”的“反击权”。
![]()
这些话在国际舞台上当然引起震动,但如果仔细琢磨,会发现她更多是在演给选民和资本看,而不是立刻真的有能力“带日本走向战争”。
日本政治表面上是选举制民主,但背后绕不开资本和媒体的游戏。
选举靠曝光率、靠舆论造势,哪样都离不开金钱和资源。
![]()
要想被媒体追着拍,就得喊得响,说得激烈,尤其是在自民党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反华”“亲美”“安全牌”早就成了最容易吸引注意力的标签。
高市早苗这一套激进言论,说到底,是借助地缘政治话题收割选票和资金的政治表演。
更何况,日本的主权结构也摆在那里,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安全体系延续至今,日本政治运行其实受限于“美日同盟”的框架。
![]()
传说中那个美日联合委员会——虽然外界了解不多,但早已成为日美沟通重大政策的隐秘通道。
许多关键的防卫、驻军、情报事务,日本政府根本没有“单独拍板”的空间。
换句话说,即便自民党有了新的右翼领袖,日本的大战略仍被华盛顿紧紧牵着鼻子走。
![]()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政治越是右倾,国内越需要用强硬言论掩盖现实的被动。
外表强硬,实则身不由己,这才是真实的困境。
而正是在这种被动中,日本的右翼情绪被不断煽动,形成了“只许喊不许动”的奇怪循环。
![]()
这种循环看似危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而限制了他们冒险的空间。
但问题在于,当舆论被长期“右转”塑造之后,风险的门槛也在不断被降低,这就把讨论自然引向了更大的问题——东亚真的会爆发战争吗?
![]()
日本并不是东亚的“主角”
要说日本是不是战争触发点,不如说它是大国博弈的风向标。
高市早苗上台固然让中国舆论警惕,但决定东亚未来走向的,依旧是中美关系的总体变化。
![]()
过去几年,美国政府频频炒作所谓“印太战略”,从经济到军备,从科技到舆论,全面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
日本的“安全政策转型”,本质上就是在配合这盘美国主导的大棋。
从地缘结构看,日本长期是美国在东北亚的“第一岛链”支点,扮演防波堤角色。
![]()
无论哪一任日本首相上台,都很难摆脱对美战略依赖。
就拿这一轮来说,高市政府几乎可以肯定会继续加强与美军在导弹预警、防空、情报上的合作,甚至配合“北约亚太化”的步伐,这意味着东亚形势的复杂度上升。
但这并不代表“明天就要打仗”,毕竟一旦冲突升级,代价极其沉重。
![]()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右转”更多像是为美国战略服务的姿态,而非主动进攻的信号。
美国需要一个在地区制衡中国的“代理人”,日本的政治右派则借机满足国内“正常国家”诉求,两方互相利用。
但这种“虚火”式的强硬终究不能变成现实的战争概率。
![]()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谁,都负担不起全面对抗的成本。
回顾历史,日本几次“右倾化”的高潮——明治维新后扩张、二战前军部掌权——都出现在内外压力叠加、经济焦虑爆发的时刻。
而今天的日本,虽然面临经济停滞、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民众整体并不想重蹈战争覆辙。
![]()
日本人口老龄化
多数日本人仍希望在和平框架下找寻发展突破口,这使得高市一类的激进路线,即便在政府层面推进,也会受到社会舆论和国际现实的双重牵制。
因此,说到底,东亚的和平与否,不取决于日本的表态,而取决于中美能否找到一个稳定的相处模式。
![]()
两国若能在竞争中保持底线,在摩擦区“斗而不破”,地区的安全底盘便不会坍塌。
而这种“斗中求稳”,恰恰是当下的中美现实。
实际上,从冷静的角度看,东亚真的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相当低,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互嵌太深!
![]()
经济绑得越紧,和平越有保障
以中日为例,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在其外贸中占比长期高居前列,中国也是日本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尽管日本政府如今频繁鼓吹供应链“去风险化”,但只要日本企业还要赚钱、还要开拓市场,就不可能真正“脱钩”。
![]()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中韩、中东盟关系。
整个东亚的产业链早已形成“一体化生态”,谁去打谁,都是自伤。
更别说在AI、半导体、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中国与日本其实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
这种经济上的强捆绑,就是最有效的“和平保险”。
政治上再怎么风浪激烈,只要利益深嵌,最终都会逼着各方坐下来谈。
除此之外,外交层面的沟通机制也在重启。
![]()
虽然没有“突破性成果”,但这个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安全阀。一旦紧张加剧,领导人层面对话就能起到降温作用。
相比之下,日本右翼的强硬喊话反而越来越像政治噪音,没有多少实质性影响。
从长期看,如果日本坚持跟随美国进行地缘冲动,只会在亚洲孤立自己。
![]()
相反,如果能正视历史、尊重邻国关切、在合作中寻找存在感,它仍然有机会做地区和平的受益者,而不是破坏者,而这条路,显然也更符合日本自身的根本利益。
当我们把目光放回现实,其实就明白:东亚的未来不是注定要冲突的。
战争从来都不是宿命,理性与合作才是方向。
![]()
结语
高市早苗的上台确实让日本政治更加“热闹”,但真正决定东亚命运的,不是某个右翼政客的讲话,而是整个地区国家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理性、在分歧中寻找合作。
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距离,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与民众的选择。
参考资料
鲁中晨报:《高市早苗打算放弃“拜鬼”》2025年10月8日
新民周刊:《高市早苗今年不拜鬼,是怎样的好苗头?》2025年10月9日
华尔街见闻:《日本政局巨变:执政联盟输了,石破茂表态留任,“民粹排外”右翼崛起》2025年7月2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