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很多餐厅的菜单上都见过它,甚至经常点它,这道菜就是“锅巴虾仁”。
当服务员把它端上桌的时候,往往还有个“压轴表演”:盘子里是炸得金黄酥脆的锅巴,旁边一碗是热气腾腾的虾仁茄汁。
接下来,最精彩的瞬间来了,服务员猛地将滚烫的汤汁浇在锅巴上,只听“刺啦”一声巨响,伴随着香气四溢,白烟升腾,这动静大得就像平地一声雷。
![]()
这道菜吃起来,口感更是绝妙。
锅巴的上半部分被汤汁浸润,变得酸甜鲜美,而下半部分还保持着酥脆,嚼起来嘎嘣作响。
配上滑嫩的虾仁,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就是这么一道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很家常的菜,据说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号,有人将其赐名“天下第一菜”。
![]()
而且,据说给它这个封号的,不是别人,正是清朝那位吃遍了山珍海味、见惯了大场面的乾隆皇帝。
这就让人纳闷了。皇宫里的御膳房,那可是集结了全国顶尖厨师的地方,每天的菜品没有上百也有几十种,用的都是最顶级的食材。
乾隆皇帝的嘴该有多“刁”啊?他什么样的美味没尝过?为什么偏偏对一道以“锅巴”,说白了就是锅底的饭嘎巴,为主角的菜肴,给出了如此至高无上的评价呢?
![]()
江南水乡的一次偶遇,君臣共品“意外之喜”
两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盛世。那时候的中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而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位非常懂得享受生活,并且对汉文化,特别是江南风情情有独钟的君主。
他一生中曾多次南巡,下江南巡查吏治、体察民情,当然,也顺便品尝了无数江南的地道美食。
![]()
关于“锅巴虾仁”的传说,就发生在他某一次南巡的途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样的: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一行人微服私访,在江南水乡游玩。到了饭点,一行人饥肠辘辘,便随意走进了一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饭馆。
店家一看这几位客人气度不凡,不敢怠慢,但偏偏不巧,因为时辰已晚,店里准备的好食材大多都用完了,厨房里只剩下一些零散的虾仁,还有一些煮饭剩下的锅巴。
![]()
这可把店家急坏了,招待皇帝(虽然他当时不知道),这要是怠慢了可是大罪。情急之下,厨师灵机一动,决定就地取材。
他先把锅巴小心翼翼地从锅底铲下来,用热油炸得金黄酥脆,像小山一样堆在盘子里。然后,他快速将新鲜的河虾仁滑炒,再用番茄、笋片等配料勾了一个酸甜可口的浓稠汤汁。
![]()
菜上桌时,厨师兵分两路,一人端着金黄的锅巴,一人捧着滚烫的虾仁汤汁。就在乾隆和随从面前,他将滚烫的汤汁猛地浇到锅巴上。“刺啦”一声巨响,瞬间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
乾隆皇帝当时又饿又好奇,先是被这独特的上菜方式和声音所吸引,随即动筷一尝,只觉得锅巴香脆,虾仁鲜嫩,汤汁酸甜开胃,这种口感的奇妙结合,是他以前在宫里从未体验过的。
据说,乾隆当即龙颜大悦,连连称赞,并当场赞叹道:“此菜可称天下第一!”
![]()
从此,这道由厨师急中生智做出的“锅巴虾仁”,便因为皇帝的金口玉言,被冠上了“天下第一菜”的美名,从江南的一家小馆子,流传到了全国各地。
抛开传说,这道菜凭什么能“天下第一”?
我们抛开这个故事不谈,单从烹饪和美食的角度来分析,这道菜本身确实有它“称霸一方”的独到之处。即便没有乾隆的“代言”,它也是一道设计得非常巧妙的菜肴。
![]()
中餐讲究色、香、味、形、器,而锅巴虾仁还多了一项,声。那一声“平地惊雷”般的脆响,在所有菜肴中是独一无二的。
它在上菜的最后一刻才完成最终的烹饪步骤,把厨房里的动态和声音直接搬到了食客的面前,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具冲击力和仪式感的呈现方式。
一边是经过油炸后极度酥脆的锅巴,另一边是鲜嫩滑爽的虾仁,再加上浓郁温热的汤汁。当这三者在口中相遇,脆、软、滑、烫,多种口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
它不像宫廷菜那样一味追求食材的珍稀和工艺的繁复,反而利用最朴素的食材,锅巴,创造出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最后,是它背后那种变废为宝的平民智慧。锅巴,本质上是煮饭的副产品,在过去甚至是寻常百姓家舍不得丢弃的食物。
![]()
而厨师却能想到将其油炸,賦予它全新的酥脆口感,并与代表着鲜美和精致的虾仁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意。
乾隆皇帝吃惯了御膳房里用料考究、工序严谨的菜肴,突然尝到这样一道源于民间、充满巧思和生活气息的菜,自然会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觉得它比那些山珍海味更加难得,更加“有灵魂”。
![]()
乾隆皇帝真的吃过这道菜吗
问题来了,乾隆皇帝真的吃过这道菜吗?
遗憾的是,当我们翻阅清朝的官方史料,尤其是专门记录皇帝每日饮食的《清宫御膳档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现存的所有乾隆时期的宫廷饮食记录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锅巴虾仁”这道菜的明确记载,更没有找到乾隆皇帝亲口称其为“天下第一菜”的官方文件。
![]()
这说明了什么?乾隆与“天下第一菜”的故事,可能是民间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和美化的美食传说,而不是一段可以被证实的信史。
实际上,关于这道菜的起源,还有其他的说法。
有美食家考证,类似的做法可能在明代就已经出现。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今天吃到的这种用番茄酱汁调味的“锅巴虾仁”,其真正定型和流行,可能要到民国时期,随着西餐的东渐,番茄酱等调味品被广泛应用之后才出现。
![]()
这道菜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轰炸东京”。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为了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就将滚烫的汤汁浇在锅巴上发出的巨响,比作投下炸弹,以此来鼓舞士气。
所以,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
这是一道菜也是一段历史
一个传说的生命力,往往不在于它的真实性,而在于它为什么会被人们相信和传颂。
![]()
今天,当我们再次品尝“锅巴虾仁”这道菜时,我们吃的已经不仅仅是锅巴的香脆和虾仁的鲜美了。
“天下第一菜”这个称号,或许并非来自皇帝的御笔亲封,但它早已成为人民群众在心中授予这道菜的“无冕之王”。
![]()
一道真正优秀的菜肴,可以穿越时空,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并最终升华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所以,下次当您在餐厅里点这道菜,听到那熟悉的“刺啦”声时,不妨和身边的朋友讲讲这个故事。
无论真假,这份享用美食的乐趣,才是最真实、最宝贵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