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 医馆界
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中医馆的无数机遇迸发,但表面繁荣背后却暗潮涌动,消费降级、医保收紧、成本高企......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所有医馆,不论规模几何,无一可免。
在这场无声的硝烟中,有的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有的锐意进取杀出重围......漂亮的答卷并非大型医馆独有,很多小型医馆凭借灵活个性、多元创新等脱颖而出,向世人证明规模大小并不能决定实力强弱,小规模同样可以有大作为。
9月23日,在医馆界主办的CMCF2025馆交会“首届小诊所·大经营 中医诊所论坛”上,多位实战派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相关的经验分享。
小单体医馆运营的“笨功夫”
从跨界到中医,到以“慢成长经”培养青年中医,再到设置口碑在外的经方药房,昭然中医馆一直稳扎稳打。
疗效才是硬通货,昭然医馆以经方为切入口夯实后盾。为何会选择经方?
对患者而言,经方能够满足患者花钱少、见效快的需求,对于小医馆来说,这是吸引患者的重要因素。患者往往希望用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经方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在医生成长方面,经方结构清晰,对于青年医生的成长十分有利,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经方的使用方法。这有助于医生提升医术,为小医馆培养优秀的医疗人才。
此外,选择经方可以避免医生乱开大方,降低辨证的难度。医生可以更精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负担。
![]()
李沛 郑州昭然中医创始人
诊所的发展应围绕每一个家庭来展开
稳定而长期疗效构建的关键在于患者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的改变,医者尤其是年轻医生应当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每个患者的生活中,与患者建立长期乃至终生的关系,而非仅限于门诊的短期交付期中,我们的家庭医生模式运营也是基于此理念。
小型诊所的经营应先明晰定位,不建议小诊所重用名医,虽然可以短期快速提升营收,但从流量等方面而言,长期以往反而会破坏小诊所的生存生态。青年中医是小型医馆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性价比最优选,要给予其茁壮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在青年中医的培养上,先统一诊所的学术体系,选择青年中医带教青年中医更为贴近现实,可择一明医并由其带动馆内所有青年中医学习该体系。在统一的体系下,上下级诊疗配合等环节会更顺洽,否则,如果每个人都是单兵作战,大部分青年中医恐难有建树。
![]()
尤洋 宁波抱朴堂创始人
基层医疗是中医药的主战场
历史因素是中医衰落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先产业没了,再是人没了,深刻理解中医衰落的真正原因有助于业内、舆论重新树立对中医的信心,也可以避免业内过度反思、妄自菲薄,更好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构建人才体系。
基层医疗是中医药的主战场,必须拿下。首先,中医是治疗层面真正的全科医学;第二,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有充分的技术余量;第三,“简、验、便、廉”奠定了中医的市场竞争力;第四,恢复中医生态可以使中医拿下基层医疗市场。
基于当下药店因为医保等原因形成的困境,药诊店模式成为药店转型的主要方向,药诊店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过去囿于供应链困境,传统中医“药诊店”(药号/坐堂医)呈现出重药轻医的弊端,如今,伴随着供应链问题的瓦解,现代中医“药诊店”进入了以医统药的大势中。
![]()
王文潮 宜兴怡寿堂医药连锁总经理
每个门店模型的所需完全不同
医馆能否做成的最核心、最底层的要素是中医师,医馆能否做得稳靠的是内运营和资方,能否做大靠的是经营者、外运营和其他的信息资源方,经营者需明确自身拥有以上何种优势,若自身是中医师便可直接落地,若自身是资方,则需找到一位中医师合伙共同开疆拓土。
其次,中医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0-6”多个层级,经营医馆的时候一定要明晰自己想要做的门店模型,因为每个门店模型的所需完全不同。
其中,“0”的阶段是工作室筹备阶段,本质上并非医疗机构;“1”的阶段是个体诊所(家庭店);“2”的阶段是单模块(单技术生态),由个人进阶到完成了团队组建;“3”的阶段是多模块发展(多技术生态),即单模块基础上的倍数增长;“4”的阶段是两店连锁,当形成多模块以后就可以进入连锁发展;“5”是多店(≥3)多模阶段;“6”是大资金介入+高位发展。
在“0~6”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尤需注意的是找到最简的团队,因为过多、过于复杂的架构反而会导致时间、人员、资金等损耗,致使时间等成本攀升。
![]()
戚展羽 珠海杏临中医连锁创始人
医馆经营避坑指南
第一个坑就是起步的坑。首先要清楚“你是谁”,比如,如果创始人是医者,那可聚焦于技术抓手和拓客推广两大方面,若是纯资方,则需综合自身资源并找到医师合伙人;其次是“你要做什么”,为何要开一个这样的中医馆,有的是因为热爱,有人是因为情怀,情怀固然可贵,但不能被其左右,不然可能被遮蔽双眼无法看清现实问题,而且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市场的残酷。
第二是高端的坑。医馆定位“高端”或者“普罗大众”都无可厚非,主要是适合自身即可,切忌怀着高端的心气做低端的项目和服务。
第三是中医生活化的坑。虽然中医生活化很火爆,但是中医本身来自于生活,诊疗才是医疗机构的根基,如果为了中医生活化而倾注全力而忽略了医疗的发展,反而是舍本逐末了,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讨论生活化才有意义,可将中医生活化作为业务的额外增长点。
![]()
邸晓莅 青岛甘草医庐创始人
慢即是快,规模扩张不代表利润也会等幅增长
曾经,我们在不断扩充门店时,成本攀升但是收益并不理想,而后2022年时,我们将门店升级为“轻医法,重医养”的新型中医诊所,以此与客户建立零距离的方式,虽然将门店缩减成一家比较集中的形式,但是客户基量却在不断上升,营收也在持续增长。
为何得以持续?首先,我们细化了客户需求,扩充了服务项以覆盖孩子的全周期,我们发现其实客户的需求是不断被深挖的,也因为我们细致地去抓取了以后,客户的信任度是在持续增加的,而后我们增加了四季增高助长等专项服务,并为每个客户建立1V1群和社群种草,以增加客户信任和粘性。
因此,随着规模的扩张,成本会随之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馆能取得相应的利润增幅,在经营中,慢即是快,我们倾注了很多精力在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在信任建立后,客户自然愿意投入更多消费,诊所的生存自然不成问题。
![]()
陈意 贵州璞蝉中医创始人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医馆界 ”,作者/桔梗,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