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攥着皱巴巴的五毛钱冲进小卖部时,货架最显眼的位置总摆着娃哈哈——矿泉水标签上的“娃哈哈”三个字磨掉边角,AD钙奶的吸管要转着圈才能戳进去。那时候没人会想,这个陪着一代人长大的品牌,有一天会因为“少东家”宗馥莉的辞职,让大家想起“家族企业里的难”。
![]()
宗馥莉刚回娃哈哈的时候,不少人等着看“公主接班”的戏码,可她没走捷径。
![]()
为了推新品牌“娃小宗”,她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国二十多个城市的便利店,货架怎么摆、包装颜色调深还是调浅,都要自己蹲在店里跟店主聊。据娃哈哈内部员工提及,她办公室的灯常亮到后半夜,桌上摊着三版“娃小宗”的包装设计稿,铅笔标注的修改意见密密麻麻,连瓶口的弧度都画了圈。那时候大家说,宗家姑娘是真的想把这事做好,不是来“挂个名”的。
![]()
可家族里的声音没那么简单。叔叔宗泽后公开提起她时,总说“少了点什么”,话里话外的批评比建议多。有人把这些话递到宗馥莉面前,她没急着反驳,只是把桌上的“娃小宗”样品往旁边挪了挪,继续改手里的营销方案。
![]()
后来再有人问起,她只说“先把产品做好”——没说叔叔的不是,也没替自己辩解,倒像把委屈都揉进了那些没卖出去的样品里。
直到她辞掉娃哈哈董事长、总经理的消息传出来,大家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早就在她心里堆了不少。有人可惜“娃小宗”刚起步就停了,也有人替她不值,觉得她在家族里受了委屈。可再看她辞职后的状态,没有声讨谁,也没有抱怨什么,据参会者描述,曾在行业会议上见到她,手里拿着新的产品调研表,跟供应商聊得认真,眼里的光跟当初推“娃小宗”时没差多少。
![]()
其实宗馥莉从来不是“躲在父亲光环里的人”。她在国外读商科时,就自己做过饮料市场的调研,回国后没直接进总部,先从子公司的基层岗位做起,连生产线的流程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这次辞职,或许不是“输了”,而是她终于看清:有些关系比改产品配方难,有些束缚比跑市场累,与其在家族的拉扯里耗着,不如把精力放回自己能掌控的事上。
现在超市货架上的“娃小宗”少了,可没人会忘了,那个敢在老牌企业里推新品牌的姑娘,曾为了一瓶饮料的口感,尝遍了十几版配方。凭她这些年在行业里攒下的人脉,还有对产品的那股较真劲,再闯一条路未必是难事。说不定某天,我们又会在货架上看到熟悉的设计感——可能不是“娃小宗”,却是宗馥莉带着她的想法,重新站在了自己想站的地方。
![]()
毕竟,真正有能力的人,从不需要靠“少东家”的头衔立足;而看清关系后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妥协,而是给自己找一条更透亮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