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许会更冷。
![]()
刚过完国庆,相信很多南方的朋友还被35度以上的高温,晒得满头大汗,但这时候,一条带着“凉意”的消息,悄然而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也就是咱常说的NOAA,他们发布了预警,称拉尼娜现象正在发展中,而且是“双重拉尼娜”。

一时间,“极寒”“冷冬”“大降温”等词,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平台上,坊间也开始流传“今年冬天可能特别冷”的说法。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双重拉尼娜”又是怎么来的?它真的会让我们这个冬天冷得发抖吗?一起看。
![]()
根据此机构在10月初发布的海温监测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已经出现了持续低于正常值的状态,按照标准计算方法,已经进入拉尼娜状态。
虽然目前数值还不算特别强烈,但已经稳定在-0.5度左右,而这些信号在气象学中足以被认定为拉尼娜的确认指标。
![]()
更关键的是,他们指出,这次拉尼娜出现于上一轮结束不久之后,属于罕见的“双重拉尼娜”,简单理解就是,拉尼娜现象刚告一段落,又重新启动,相当于“连续两拨冷水”泼给了太平洋。
这种现象在过去几十年里并不常见,上一次比较明确的“双重拉尼娜”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当时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比如暴雪、干旱、强台风等天气事件。
而这次的“双重拉尼娜”,从时间节点来看,是在2024年下半年重新启动,到2025年年初呈现出明显的拉尼娜特征,根据NOAA的预测,这一现象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初,也就是说,整个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第一季度,全球气候将处在拉尼娜影响之下。
![]()
可能很多朋友对拉尼娜这个词,不太熟悉,其实它和厄尔尼诺是“兄弟现象”,拉尼娜指的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厄尔尼诺则是变暖,这两个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截然不同。
拉尼娜通常会导致亚洲地区冬季变冷,澳大利亚降雨增多,而南美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我国是亚洲大陆的重要部分,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冬季,拉尼娜会增强西伯利亚高压,推动冷空气南下,结果就是我国大范围地区出现低温,甚至是极端低温天气。
![]()
不过,虽然拉尼娜被认为是“冷冬制造者”,但这并不代表每次出现拉尼娜,我国就一定会经历极寒冬天,从历史数据来看,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每当拉尼娜出现,我国冬季气温往往会显著偏低,冷冬是常态。
但从1986年以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即便出现拉尼娜,也不一定就有冷冬,有些年份反而是暖冬,而这背后的变化,跟全球变暖趋势有很大关系,地球整体温度在缓慢上升,影响了原本稳定的气候系统,导致拉尼娜的“降温效果”有时候被削弱。
![]()
那问题来了,今年我国会不会因此迎来一个特别冷的冬天?其实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拉尼娜年份的冬季确实更容易出现冷空气过程,尤其是华北、东北、华南、西南等地,气温偏低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这种冷并不一定是全国一致的极寒,有些年份冷空气活跃,但也只是阶段性地影响部分地区,整体气温波动幅度并不大,比如2020年到2021年那轮拉尼娜,虽然东三省经历了几次极寒天气,但华南地区气温依旧偏高。
另外,气温是否偏低,也跟其他因素密切相关,比如东亚冬季风强度、北极海冰范围、欧亚大陆积雪覆盖情况等。
![]()
今年这些因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朗,所以光靠拉尼娜,无法百分百确认冷冬一定到来,但可以说的是,出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概率,确实要比往年更高一些。
10月以来,依然有很多南方城市气温仍然逼近甚至超过35度,这种现象在往年并不多见,按常理说,进入10月后应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结果却像是“秋老虎”迟迟不退。
这种气候错乱现象,其实就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拉尼娜带来的副作用,也就是说,气温并不像以前那样稳定地从夏到秋再到冬,而是出现“热得更热,冷得更冷”的极端化趋势。
![]()
如果说夏天的热是让人烦躁不安的,那么冬天的冷则有可能直接影响生活节奏,从供暖到用电,从交通到农作物生长,寒潮一来,涉及的领域非常广。
2021年初那次寒潮,导致我国不少地区电力紧张,就是一个例子,而今年“双重拉尼娜”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很多地方不得不提前开始做冬季预案,防范可能出现的突发气候事件。
除了我国,其他国家也在应对拉尼娜的影响,比如澳大利亚已经启动了洪水预警准备机制,因为拉尼娜往往会带来强降雨,这不仅是一个气象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挑战。
![]()
值得关注的是,NOAA的报告中还提到,虽然当前是拉尼娜状态,但未来几个月不排除再次向厄尔尼诺倾斜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2026年开始,全球气候可能又会迎来一波上涨热潮,这就形成一个循环,先是拉尼娜造成短期降温,然后厄尔尼诺接棒带来气温上升,这种“冷热交替”的循环,正是当前全球气候系统不稳定的体现。
那由此看来,这次“双重拉尼娜”的确定,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气候事件,它不会让地球瞬间变冷,但的确会让一些地区在某些时间段经历明显的寒冷天气。
![]()
对于我国来说,冬季偏冷的几率确实在增加,但是否会出现极寒,还需观察更多因素,可以肯定的是,从现在到明年初,天气波动性会明显增强,尤其是北方地区,早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地球的气候变化,本来就是个长期过程,任何一次拉尼娜或者厄尔尼诺,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它们的出现,不是天气的“剧本”,而是气候系统的一次“调节”。
![]()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了解背后逻辑的基础上,做好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
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