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性这个话题,有人信奉性本善,有人坚持性本恶。
翻开历史这本厚重的书,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坏到让人脊背发凉。
咱们祖辈口中流传着"三大缺德事",这些勾当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换汤不换药地继续祸害人。
![]()
那些干这些事的人,明知缺德还照干不误,甚至干得津津有味。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人性黑暗面?为什么几百年过去了,这些烂事还能代代相传?
古时候有个特别恶毒的习俗叫"吃绝户"。
说白了就是欺负那些没儿子的人家,等他们死了就瓜分人家的财产。
你想想,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田地房产,主人去世后本该留给家里的女眷,结果村里那些所谓的乡绅地主跳出来了。
他们打着"绝户无人继承"的旗号,把死者的田产房屋全部变卖,然后用这些钱办酒席,请全村人大吃大喝。
![]()
这种事放到现在看简直丧尽天良。
人家的老婆孩子还活着呢,凭什么这些外人就能理直气壮地抢夺财产?关键是当时的封建观念里,女人压根不算继承人。
你家闺女再孝顺也没用,在那些贪婪的人眼里,女儿就等于外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老婆更是如此,守寡的日子本就艰难,还要眼睁睁看着家产被别人瓜分。
这种恶习到了现代社会换了个马甲继续作恶。
有些心术不正的男人盯上独生女家庭,算盘打得啪啪响。
表面上追求女孩,实际上惦记的是女方父母的房产存款。
结婚后对女方百般讨好,等岳父岳母一过世,立马翻脸不认人。
![]()
有的直接提出离婚,有的干脆家暴逼迫女方净身出户。
这种骗婚行为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吃绝户",只不过手段更隐蔽,伤害更深。
"打瞎子骂哑巴"这句话听着就让人火大。
瞎子看不见,哑巴说不出话,这本该引起正常人的同情和帮助,结果偏偏有人专门欺负这些残疾人。
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施暴后不会被认出来,不会遭到语言上的指责反击,简直是零成本发泄情绪的途径。
![]()
那些干这种事的人心理扭曲到什么程度?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受了气,不敢向比自己强的人发火,就把怨气撒在最弱小的群体身上。
看见盲人拄着拐杖慢慢走,故意去绊倒人家;遇到聋哑人比划着问路,不但不帮忙还恶语相向甚至动手。
这种行为彻底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欺软怕硬,以强凌弱。
更可怕的是,这类事情到现在还没绝迹。
偏远山区仍然发生残疾人被虐待的案件,有智力障碍者被当成免费劳力,有肢体残疾人遭受殴打侮辱。
![]()
新闻里偶尔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多少苦难发生在看不见的角落?那些施暴者打完骂完拍拍屁股走人,受害者却要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命。
祖坟在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无比重要。
老祖宗们相信风水,认为祖坟的位置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运势。
所以挖人祖坟这事,等同于断人家的根,毁人家的未来,绝对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盗墓贼就是干这种缺德事的专业户。
他们半夜三更摸到人家坟地,挖开墓室,把里面的金银珠宝陪葬品洗劫一空。
有些盗墓团伙技术娴熟,工具齐全,甚至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家族生意。
![]()
他们眼里只有钱,完全不管这会给死者家属带来多大的精神打击。
这种犯罪行为流传了上千年。
从汉代的长沙王陵被盗,到唐代贵族墓葬遭殃,再到明清时期大规模的盗墓活动,历朝历代都有。
朝廷虽然严厉打击,设下重刑,但利益驱使下总有人铤而走险。
一座大墓里的宝贝能让盗墓贼一夜暴富,这种诱惑足以让他们忘掉道德和法律。
现代社会盗墓依然猖獗。
考古工作者经常发现被盗掘过的古墓,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也屡见不鲜。
一些偏远地区的古墓群成了盗墓团伙的目标,他们配备先进设备,甚至用上雷达探测技术。
![]()
警方虽然破获了不少案件,但盗墓黑色产业链依旧顽固存在。
那些被盗的文物是国家的财富,是历史的见证,一旦流失就很难追回。
"吃绝户"这事恶心就恶心在它披着合理的外衣。
古代社会重男轻女,法律和习俗都向着男性倾斜。
一个家庭没有儿子,在传统观念里就算断了香火,财产自然不能留给女眷。
乡绅们就是抓住这个漏洞,打着"按规矩办事"的旗号巧取豪夺。
![]()
他们会在绝户人家刚办完丧事,就急不可耐地上门"商量"。
名义上是帮忙处理后事,实际上是逼迫寡妇签字画押,把土地房产转让出来。
有的寡妇不同意,这些人就联合族长村老施压,说什么"女人守不住家业""不如变卖了大家分点好处"。
寡妇孤儿寡母能有什么反抗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产被瓜分。
拿到财产后,这些乡绅倒是大方,真的置办酒席请全村人吃喝。
这一手操作高明在哪?把原本见不得光的抢劫行为,包装成了造福乡里的善举。
村民们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自然不会替那寡妇说话。
![]()
时间一长,这事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代代传承。
现在这个年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有些心怀鬼胎的人就盯上了这块肥肉。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娶个独生女,等着继承岳父岳母的财产。
这种人伪装功夫一流,恋爱期间温柔体贴,对女方父母嘘寒问暖,俨然一副好女婿的模样。
等结了婚,他们继续演戏,该孝顺时孝顺,该出力时出力。
女方和父母完全被蒙在鼓里,觉得找了个好人家。
![]()
可等到岳父岳母相继去世,房产过户,存款到手,这些人立马原形毕露。
有的提出离婚,理由五花八门,什么性格不合,什么没有感情,说白了就是目的达到了不想装了。
更恶劣的是那种暴力手段。
有些男人开始家暴,逼迫女方净身出户。
女方本来就处于悲伤期,父母刚走,丈夫翻脸,精神上承受双重打击。
有的女性被打得遍体鳞伤,最后不得不放弃财产逃命。
这种骗婚加家暴的组合拳,跟古代"吃绝户"如出一辙,只不过手段更隐蔽,伤害更持久。
盗墓这事历朝历代都是重罪。
古代律法规定盗墓者斩首,家属连坐。
![]()
现代刑法里也有明确条款,盗掘古墓葬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这么严厉的惩罚为什么还挡不住盗墓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太大,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一件商代青铜器能卖几百万,一套唐三彩能换几套房子,一幅宋代字画够花几辈子。
这种暴利让无数人铤而走险。
盗墓团伙越来越专业化,他们研究史料,勘察地形,准备工具,分工明确。
得手后立刻通过地下渠道销赃,文物转手几次就流到了海外市场,追回的难度极大。
执法部门也很头疼。
古墓往往在荒郊野外,监控困难。
等发现被盗时,盗墓贼早就跑了。
![]()
破案需要时间,而文物流失却是瞬间的事。
有些地方经济落后,老百姓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人给盗墓贼通风报信,拿点好处费。
这种社会环境给犯罪提供了温床。
纵观这三大缺德事,施暴者、骗婚者、盗墓贼有个共同点——唯利是图,毫无底线。
他们不在乎道德评判,不害怕舆论压力,眼里只有利益。
欺负残疾人能发泄情绪获得变态的优越感,骗婚能得到房产,盗墓能发财,这就够了。
至于受害者的痛苦,社会的谴责,法律的惩罚,他们要么不在乎,要么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被抓。
这些人的存在证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人性之恶从未消失。
![]()
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法律完善了,但人心中那点阴暗面依然根深蒂固。
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条件,这些恶就会生根发芽,结出罪恶的果实。
古代有"三大缺德事",现代换了形式照样存在,说不定以后还会变出新花样。
教育能改变一部分人,法律能震慑一部分人,但总有些人油盐不进。
他们不缺知识,不缺见识,缺的是良知和底线。
这种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你我身边可能就有这样的人,只是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胆量去做那些缺德事。
![]()
一旦外部约束放松,这些人性之恶就会立刻显露。
三大缺德事流传几百年,根子还是在人性。
有人看见弱者想帮忙,有人看见弱者想欺负;有人守着良心过日子,有人盯着利益不择手段。
这世上永远不缺小人,也永远不缺受害者。
![]()
咱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完善法律,用制度去约束那些没底线的人。
说到底,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可能永远争不出结果,但起码要让恶人付出代价,让善良的人少受伤害。
历史这面镜子已经照得够清楚了,就看咱们愿不愿意正视那些丑陋的东西,并且真正做出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