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书画展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8日起
展览地点
镇江市美术馆 西津渡展厅
(镇江市迎江路43号)
邓广书画展于9月28日在镇江市美术馆开幕,展览由镇江市美术馆、镇江市美术家协会、镇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镇江书画院承办。
邓广先生为人朴拙、真率、有逸格,作品以传统文人画为根脉,以诙谐笔调解构经典。
此次展览精选其力作五十余件,将市井烟火融入水墨肌理,于方寸间构建雅俗共赏的“心象宇宙”。
展览现场
■后记
天心月圆,风高猿啸,遥思千古,每每伏案或书或画心绪难平。余喜弄翰匆匆四十载矣!感中华文运昌盛,书法绘画亘古绵延。自古书道画学有道、器、术之序,故不可偏器术而忘道也。岁月蹉跎然矢志未移,一管素心,聊写胸中块垒,点染四季情怀,文心逸笔此生即向往之。金风又动,结集拙作,奉诸方家道友,不吝赐教,是为后记耳。
二〇二五年九月 邓广于金陵荆堂
艺术家介绍
邓 广
号石楼子、荆堂。1966年12月出生,祖籍安徽宿州。曾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艺术工作室。现为南京米特艺术空间专职书画家。
《李白诗》77cm×46cm
金陵一逸
——观邓广兄画有感
逸者,气格也。人有逸格,书画亦然。
邓兄为人朴拙,真率,有逸格。虽日无案牍之劳,然恒书画以消日。尝自况其身:“闲来读本书,渴了喝杯茶,无聊才画画。”读书、喝茶、画画本乃静心之事,于其则成消闲解闷、生活调味之具。或借以怡情,或借以释闷,或托而言志……古语云“性静情逸”,此非其人之“逸”乎?
《白石翁造像》22cm×34cm
邓兄笔墨亦可称“逸”也。往往寥寥数笔则能曲尽物态,寄其真意。每每此与倪迂“聊写胸中逸气”遥接百代而相闻者耳。
初观其画,似曾相识。以形论,或云袭自齐璜?关良?抑或他人某某?以笔墨论,则师董巨耶?倪黄耶?吴董耶?细审之,实不知自何而来。然咸能入情寓理,暗合古法。此盖能食古而化者也。
《观梅》35cm×47cm
邓兄作画,凡道释圣贤、隐者逸士、下里巴人、魑魅魍魉……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有无不可入画者。此盖平生笔墨沉潜功力所致,得“放逸”之旨。控而能逸,逸而能控,进退裕如。如纸鸢放线,亦如夫子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如是,乃可称“放逸”。若放不能收,逸而越矩,则流于涣矣!
邓兄绘画之“逸”缘于其对世情世相之悟察。谑语之间,深旨常逸于画外。若非“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曷能致此?画者能洞明世事,方能以深心托于毫素,以怀抱观照古今;能练达人情,方能以情摄情,成大块文章。其常能将世情之体悟,或讽喻、或讴歌、或鞭挞、或同情,市井百态,人生炎凉,忧愁、悲愤,思慕、喜愕……一一寓于笔底。
《花间一壶酒》47cm×35cm
其绘《宴饮图》尽显人性癫狂恣纵;《开发伤人图》抒寄世之忧;《对景教子图》暗寓人生悲欢……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若非“入”得其中,何能写之,与花鸟共忧乐而得生气泼泼?若非“出乎其外”,何能冷眼观物,隽语迭出而入骨三分?又何能以奴仆名风月,申其高致,发其逸兴哉?
《浪子回头金不换》30cm×25cm
陈师曾先生云“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能“画吾自画”,“画即是人,人亦是画”“人画合一”,自不同群矣!邓广兄庶几得之乎?
昔龚贤云:“今日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郡为盛。郡中著名者且数十辈,但能吮笔者奚啻千人。然名流复有二派,有三品:曰能品、曰神品、曰逸品。神品在能品之上,而逸品又在神品之上,逸品殆不可言语形容矣……”
龚贤以时“二溪(石溪髡残、青溪程正揆)”为金陵逸品。第以今日画坛观之,吾以邓广兄为金陵“逸品”,明鉴者当不以吾言为过。
(作者吴国宝: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
《沏茶》47cm×79cm
草书作品 47cm×78cm
雅逸的“心象”
——邓广其人其画
古人论艺,常以“心象”二字来概括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样的表述,似乎要比时下的其他诸多词汇更能契入艺术的本怀。心为体,是本有,“象”为心所生,是艺术家感知生活所映现出的精神境界。这里有先验的主观因素,它包括人格、气质、修养等。同时又有经验中的客观因素,如时代、地域、风尚等。当然,更多的时候,二者又是互为渗透、互为表里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34cm×32cm
在传统的中国画世界中,“心象”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准确地说,“心象”是画家作品创作之前的心灵状态。既然与心联属,那么,所有“平和”“冲淡”“静观”等的内心情境,便是这个“象”的最佳状态。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中,画家所呈现出的笔墨意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美”。
在我看来,金陵画家邓广的作品便给人更多这样的感受。
《我是主人花是客》34cm×34cm
邓广的作品,就意境与笔墨而言,应属传统的文人画一路。具体表现在他关注笔墨的修养与境界的呈现中。一般说来,文人画的传统,是在笔墨的营造中,呈现画家的“心象”与襟怀。当然,这“心象”与襟怀,应当是在一种优雅的生活与文化的滋养中渐至温和与提升,这样的话,它呈现的便是一种与道契合的笔与墨了。至于笔墨所描绘的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则是无关大体的。只要是鲜活的笔墨,那么自然就会有充盈的山水、花鸟和活脱的人物。这就是文人画传统中为何视笔墨为生命的原因所在。
《妖言》25cm×35cm
纵观邓广绘画的笔墨,是在书法的训练中,渐至形成了它洗练与率性的气质。流畅而不失其凝重,放达而不失其庄严。尤其他善于使用淡墨来勾勒与描绘。淡而有味,颇见虚无,这是邓广作品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40cm×48cm
邓广作品的取材多以文人起居生活为主线,而又常常穿插些市俗的场景。如挑灯夜读的儒生后面,总会有一个穿活裆裤的顽童出现。庄重的士子旁总会伴有闺眷的绰绰身影。这一动一静、一庄一谐,恰恰是邓广赋予文人画的新元素,趣味与悠游间,“邓广式”的文人画风格一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挑滑车》50cm×63cm
我与邓广虽相识才几年,但一直不断联系。尽管天南地北,每每聊及书画却真真的投缘。给我的直觉是:邓广朴实、真诚,内敛中不乏热情。这是他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画家的基本保证。
《林下》56cm×36cm
画与其说是笔墨氤氲的镜像,倒不如说它是画家心灵的枝蔓与延长。
在此,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邓广的绘画作品,可以说更是他的精神世界,不,准确地说,更是他“心象”的呈现与升华。
(作者王登科:北京荣宝斋书法院院长,荣宝斋《艺术品》期刊主编)
《翱翔自若》70cm×35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