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要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建水电站,总投资1.2万亿,这事儿最早也得2045年才能跑完流程,好多人都纳闷,花这么多钱、等这么久,到底图啥?
其实这工程的核心在西藏灵芝市墨脱县,墨脱藏语里是“花”的意思,地形也像朵花,周围全是山,县城裹在中间。
说起来墨脱挺特别,它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
2013年之前,当地只有烂土路,连科普博主无穷小亮都吐槽过这路难走。
不过这些都不算啥,墨脱真正的“王牌”是卡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拐弯处,水力发电靠的就是水的流量和落差,这儿200公里河道能有2000多米天然落差,一年发的电够北京用两年。
老实讲,我之前查三峡的数据时还挺惊讶,三峡上下游最大落差才113米,去年发了829亿度电,而墨脱这儿能发3000亿千瓦时,说是“水利发电天选之子”真不夸张。
不过话回来,这么好的资源为啥早不推进?不是不想,是真的难。
早在上个世纪,大家就惦记这事儿了,直到今年7月20号,新闻里短短三行字,背后是好几代工程人的心血。
![]()
最先卡壳的就是交通,墨脱公路从1961年就开始勘测,天灾毁了就重建,前前后后花了52年才通。
即便现在通了车,也得看天吃饭,墨脱是“雨窝”,一下雨就容易泥石流、山体滑坡,进出还得时刻盯着公路通行时间。
好在现在水电、通信这些前期准备都弄好了,设备和人也顺利进场,总算迈出了关键一步。
挖隧道的“大家伙”:从花7亿买二手到全球占七成
解决了交通,技术难题又冒了出来。
2000多米的落差,没法让一个水电站扛下来,工程师就想了“梯级开发”的法子,计划建5座梯级电站,像下台阶似的把落差拆成5段,还用上“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把200多公里的U型河道拉直成50公里。
![]()
本来想这法子既能多发电,又能少影响植被和居民,后来发现执行起来难度不小,水电圈里有“三峡最大,仅凭最难”的说法,而仅凭水电站的装机量只有墨脱的1/4,墨脱这项目随便挑个问题都不好解,比如在地震带上挖隧道。
挖隧道得靠盾构机,软地层有专门的机型,硬地层也有“硬骨头杀手”。
这种超大直径的设备,一台要2-3亿,听起来贵吧?但你不知道以前更坑。
早年间这技术被德国、日本垄断,上世纪咱们修秦岭隧道时,花7亿买了两台二手中小型盾构机,出了问题还得给人交高额维修费,维修时中方人员都不能靠近。
![]()
说实话,那时候是真被动,好在包括铁建重工在内的中国企业啃了20多年硬骨头,总算搞出了自主技术,不光把价格打下来了,现在全球盾构机市场里,咱们占了七成还多。
我前阵子查爱企查,发现一年内广东、河南、广西都新成立了好几家盾构机企业,现在挖隧道咱们是真有“传统异能”了。
解决了施工难题,电发出来了咋送出去又是个问题。
西藏一年用电量也就150多亿千瓦时,3000亿千瓦时的电,大部分得送到华中、华东和大湾区。
巧的是,亚夏水电工程开工前一个月,国家发改委刚批了一条特高压线路,从西藏东南通到粤港澳大湾区,总长2681公里。
![]()
搞不清当初为啥有人觉得“不如修铁路运山西的煤到上海烧”,你想啊,烧煤污染多大?而且现在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初咬牙坚持搞特高压真是选对了,近20年下来,咱们建成了全球最稳的电力供应系统,这也成了雅鲁藏布江工程的“最后一块拼图”。
3000亿度电要给谁用?AI和新能源汽车等着呢
可能有人会问,咱们现在用电不是挺自由的吗?为啥还要花这么大力气建水电站?其实原因和当初坚持特高压差不多。
一方面是要改用电结构,现在咱们发电还是靠火电多,雅鲁藏布江这项目能多补点清洁能源,帮着推进“碳中和”。
另一方面是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去年咱们社会用电量比前年多了6000亿千瓦时,这些电去哪了?
![]()
居民用电因为高温涨了不少,第一产业本身用电不多,第二产业里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比如造电器、机械、计算机、汽车的,用电涨得挺明显,第三产业里充换电(说白了就是新能源汽车)和信息传输、互联网领域用电也在往上走。
说实话,我看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时还挺有感触,未来五年美国数据中心累计投资会超2.1万亿美元,清洁能源现在成了科技巨头抢着布局的领域。
很显然,AI大模型、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这些“吞电大户”,以后胃口只会更大,雅鲁藏布江这工程,就是提前给这些未来产业备“口粮”。
虽然得等到2045年才能看到工程完全竣工,但这事儿不是简单的“建个水电站”。
![]()
从修路的人熬了52年,到研发盾构机的人啃了20多年,再到坚持搞特高压的人扛住压力,这么多人在各自领域熬了几十年,才让这个世纪工程有了可能。
毫无疑问,这万亿投入不光是为了多发电,更是为了在未来的产业竞争里占住脚,毕竟能源是产业的“底层支撑”,有了稳定的清洁能源,咱们在AI、高端制造这些领域才能更有底气。
如此看来,这步“慢棋”,下得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