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眼底诊室接诊了一位刘先生。他自述右眼视物模糊,且左眼注视直线物体时,会看到中间部分弯曲变形。经散瞳眼底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右眼特发性黄斑前膜”。
那么,什么是黄斑前膜?在医学上,它是指黄斑区表面异常增生的一层纤维细胞膜,这层膜会对下方的黄斑组织产生牵拉,从而导致其功能异常。通俗地说,就是长在视网膜黄斑区表面的一层薄薄的、不正常的纤维细胞膜。
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将我们视网膜的黄斑区想象成一张极为平整、光滑的电影幕布,它是我们视觉最敏锐的核心区域,负责中心视力和精细视觉。而黄斑前膜,就好比有人在这张完美的幕布上,贴了一层皱巴巴的透明玻璃纸或保鲜膜。
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心,是感光最敏锐、最关键的部位,负责阅读、识别人脸、辨别颜色等精细视觉。黄斑前膜则是一种病理结构,由活化的视网膜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并收缩形成。尽管这层膜本身透明,但其收缩行为会对下方黄斑产生机械性牵拉,导致黄斑结构变形、皱褶,进而引发视功能异常,影响视力。
主要成因:
1. 特发性:大多数(超过80%)黄斑前膜找不到明确原因,通常与年龄相关(玻璃体后脱离),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故也称为“特发性黄斑前膜”。
2. 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眼部疾病或状况,如: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内炎症(葡萄膜炎)、眼外伤、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术后等。
黄斑前膜的症状
· 视力缓慢下降:中心视力逐渐变得模糊。
· 视物变形:看直线(如门框、窗框)时会觉得弯曲、扭曲。
· 单眼复视:用一只眼睛看物体时,会出现重影。
· 中心暗点:视野中心可能出现小的阴影或盲点(较少见)。
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
并非所有黄斑前膜都需要手术。
· 观察随访:如果前膜很薄,对视力和生活影响不大,没有明显的视物变形,通常建议定期观察(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无需立即手术。
2、手术时机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会建议考虑手术:
· 视力明显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如阅读、驾驶困难)。
· 视物变形症状显著,令人困扰。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黄斑水肿或结构扭曲严重。
注意: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前膜对黄斑的牵拉,阻止视力进一步恶化,并尽可能恢复部分视力。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因病情而异,通常视物变形的改善比视力提升更为明显。
手术方法:玻璃体切割术 + 黄斑前膜剥离术(部分加内界膜剥除)这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黄斑前膜的方法。手术非常精细,通常在显微镜下进行。
医生用极其精细的显微镊子,小心翼翼地夹住这层膜的边缘,将其从黄斑区表面完整地撕除。手术技术成熟且相对安全。前膜复发(罕见)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通过OCT来评估黄斑的解剖结构恢复情况。
预后
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显著改善视物变形,视力提升程度因人而异。
自我监测:可以在家找张格子纸,蒙一眼测试另眼有无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您怀疑自己有黄斑前膜的症状,务必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的眼科,特别是眼底病专科进行检查。
刘先生予以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视力提高2行。
![]()
术前OCT
![]()
术后OCT
撰稿 |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眼底病专科主任 沈咏梅
![]()
沈咏梅 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丰富的眼病诊断及临床经验,曾于2004年-2006年参加中国援助也门医疗队,在高级及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宣城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擅长: 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及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手术,对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葡萄膜炎等疑难杂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眼底手术量超万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