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间空气像未经雕琢的原石,凉薄,干净,有野草的微甜,也有寺香的微苦。
阳光尚未穿透云层,金堂山的轮廓模糊在一层淡蓝色的雾里,远处山鸟啼叫不止,像某种神秘预告。
没有市声,没有排队,只有一声钟响,像是在山谷里唤醒沉睡了千年的回声。
开照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这里。
不是热搜景点,也不被喧闹裹挟,反而因为“低调”二字,多了一种天然的克制与震撼。
![]()
这个地方,不是为了观光打卡而存在。它的存在更像是等一个懂它的人。始建于南北朝,毁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后来又在1993年复建,开照寺的历史像石墙上斑驳的痕迹,不动声色,却深不可测。
![]()
这不是三学寺的主院,它只是前庵,但无论从气场还是规模来看,它早已自成一派。
![]()
20米高的露天金佛,站在桂花树中,不说一句话,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观音殿四周壁上的罗汉塑像——514尊,像是正在缓缓走下墙面,眼神温和,又不失力量。
![]()
而那条由弘一法师手绘而雕的百罗汉长廊,站在其中,有一种进入画卷的错觉。
![]()
上排雕像神情各异,下排的108罗汉则是丰子恺根据弘一法师原画所雕,线条沉稳,神韵流动。
![]()
开照寺的视觉冲击不靠浮夸雕饰,而是靠建筑与自然之间的默契。山门极高,石阶深长,两侧古树高耸,仿佛要引人走进一个古意盎然的结界。走到兜率天殿时,脚步自然就慢了下来,仿佛怕扰了神明清修。
![]()
进入观音殿,佛像林立,但不压迫。每一尊塑像都保有空间,让人能沉静地看清它的表情与姿态。
![]()
最震撼的,是这些罗汉雕像并非贴图式摆设,而是完整的立体呈现,悬挂于墙,三维化的方式,让人仿佛走在历史与宗教之间的过道中。
![]()
转过藏经楼,一抹金光从树后探出,是那尊高达20米的露天大佛。大佛藏在桂花丛中,花开时节,黄白相间的花影打在佛身,风起时,香气铺面,像是某种祝福,轻轻缠绕身边。
![]()
寺里不止佛像。多肉植物沿着台阶排布,胖胖的、绿绿的,看着让人莫名松弛。
![]()
还有那些自由穿行的猫咪和毛毛师傅,有的蜷卧在香案下,有的跳上栏杆俯瞰人群。
![]()
它们是这里的主人,也许知道寺里的秘密,只是不说。
![]()
顺着推荐路线走,不必折返:山门、兜率天殿、观音殿、七佛殿、藏经楼、金佛、千佛殿,再到弘一法师长廊,节奏缓慢,不催促。寺内的茶室可以小坐,抄经案边有纸笔,愿意的人可以落下一句祈愿,带着心意藏进某页经文里。
![]()
开照寺不收门票,导航“开照寺”即可直达,寺门前还有免费的停车场。
从成都出发,正常车程不过五十分钟,是周末小逃离的理想地。
不在热门榜单,也没什么官方宣传,但每一个来过的人都记得那片金色——是佛,是光,是桂花香与秋风交融后的片刻安宁。
![]()
石阶往下走时,能看到那尊露天金佛从树梢探出头来,一如来时那般沉默。
它目送着人们离去,也许从不挽留,因为每一次离开,都是一场缓慢的回归。
![]()
寺庙不言语,但人心会被轻轻放下。
若问“为什么要来这里”,不如反问,“为什么不?”
山里风起时,佛像未动,心却已静。
山门之外,是人间;山门之内,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