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章聊聊马上要发布的vivo TWS 5 耳机,作为从第一代开始就一直关注蓝厂旗舰TWS的人,看着音频团队一路走来用产品绘制出来的上扬曲线,感觉的确很有意思。
![]()
在发布之前,产品团队的哥们儿还是背着基本调试好的产品,来重庆和我做了面对面的试听,这已经是近几代产品的“保留节目”了。
节节高升的vivo音频业务
除了试听之外,和他们聊聊每年vivo耳机产品线的情况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换句话说就是“八卦”一下。
还是先说说上代的成绩,发布一年多的vivo TWS 4销量成功超过百万台,放在蓝厂音频产品线的历史上,可以算是里程碑式的存在了。
![]()
更重要的是,品牌音频旗舰的成功,带活了一帮“小弟”,各种优秀产品也层出不穷,最近的当然就是获得力推的vivo/iQOO TWS Air3 Pro半入耳降噪耳机了,不到200块钱就能获得综合能力如此出色的EDC耳机,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整个音频团队产品思维的活络和自如。
当然也不能忽略蓝厂一机双吃的多品牌策略,从目前的数据看,蓝厂有望连续第五年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冠,综合消费者同品牌消费的习惯以及中低价产品在渠道端的搭配、促销等作用,vivo与iQOO两个品牌在耳机市场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们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让产品再丰富一点。
根据IDC在今年8月发布的2025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销量报告看,整体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7.5%,至5998万台,IDC特别提到,手机品牌耳机出货占比高达67%,同比增长16%,这也印证了前边提到的品牌拉力。
分品类看,除了颈挂式耳机下滑之外,其他类型的产品全在高速增长。vivo TWS 5所属的TWS品牌增长8%,主要推动力来自入门级产品;开放式耳机增长20.1%,特别是耳夹规模和增速都首次超过耳挂式,增长幅度高达41%,推力主要集中在200元~600元的中端产品;头戴式耳机出货量涨幅居然有30.1%,难怪好几家游戏向的手机品牌都传言要出大耳,年轻人喜欢这个,最近nothing家的大耳听得多,除了在夏天和秋老虎的季节,其他时候我也喜欢。
“八卦”的最后还是那个老问题:蓝厂音频团队接下来的产品定位和规划是什么?传统的TWS产品线,主要的方针还是服务好蓝厂手机客户,这是“粮仓”,然后谋求出圈,以产品功能价值的提升谋求更多非本阵营消费者。当然,产品定位也不会在当前区间求稳,会寻找上行的路径和机会,并择机扩展产品类型(懂的都懂),行业的风口不容错过。
全新平台全新体验
与蓝厂工程师的一段家常聊完,就该进入例行的产品环节了。前边提到的很多vivo音频产品的思考,或多或少都能体现在vivo TWS 5这款新一代的旗舰耳机中。
![]()
放在最前边重点要说明的是:vivo TWS 5更换了来自达发(AIROHA)的蓝牙芯片平台,从而结束了其一直都采用高通平台的历史。最早得知这一消息,我的反应是:这个弯终于转过来了。是的,在前边两代耳机的文章中我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采用高通,甚至首发高通蓝牙芯片很讨口彩,但在利用率上却不算太理想。
![]()
自vivo X80系列开始,蓝厂几乎以一己之力将联发科天玑9系列顶到了高端芯片领域,而随之壮大的vivo高端音频产品,其一直采用高通中高端音频平台,这就使得高通引以为豪的aptX Lossless/aptX Adaptive等优秀的编码协议得不到充分发挥。到TWS 4这一代,其采用LDAC公有协议来照顾天玑和骁龙两个平台,但依旧无法消弭两大芯片厂之间的分歧。
vivo TWS 5本次未发布Pro版本,还是沿用上一代标准版和Hi-Fi版的策略。凭借达发芯片更灵活的编码协议支持,除了常规的AAC和LDAC协议之外,vivo TWS 5 Hi-Fi版还加入了对最新LHDC V5/LHDC Lossless协议的支持,这也让它成为市场上首款天玑平台支持无损音频传输的耳机。这一协议可支持高达1.4Mbps的码率,比LDAC最高的900Kbps码率提升近50%。
![]()
Hi-Fi版与这个特性相搭配的,还有与上音联合调校的“至臻大师”音效,这个EQ模式。这是vivo金耳朵声学团队与上海音乐学院声学大师团共同推出的。顾名思义,这个模式主要是用来更好地表现交响乐之类的大编制、大动态音乐,我的听感总结就是声场的开阔性更好,极高频部分有削峰的动作,从而让声音的整体性表现更强。
除去上述这两点以及耳机本体回盒充电以分钟计的时间差别之外,vivo TWS 5的两个版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很显然,这还是上一代的“套路”,尽可能将消费者往标准版那边推,Hi-Fi版就如前所说,在功能与价值上是vivo音频团队给自己留下的念想,以及去响应部分有更高听感需求的消费者,但更多人追求的还是实惠。
![]()
也许是因为产品布局非常聚焦的原因,我认为vivo TWS 5,特别是标准版在其所处的价位、音质调校的水平上是都相当能打的,特别是在竞争对手纷纷采用多单元方案的时候,vivo依旧还是坚持11mm动圈单元的配置,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更何况我本人也是比较坚定的动圈党——一枚优秀的动圈,其潜力和表现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是真正的一键“三连”
平台和声音聊完了,接下来就聊聊vivo TWS 5的周边功能,在这个部分,你能看到为了能与自家旗舰手机配合好,蓝厂音频团队又做了多少努力。
![]()
首先就是多连接特性。vivo TWS 5可以同时连接多达三个设备,明显比双连接更有吸引力,毕竟现在很多消费者都是双持手机再加一台平板或电脑,要么就是手机+平板+电脑的组合,三连能力就可以轻松做到“一把抓”。
更厉害的是,如果三台设备都是较新的天玑平台,那么vivo TWS 5 Hi-Fi版可能做到均以LHDC 5.0/LHDC Lossless的协议连接,或是同时以LDAC协议连接三台设备,达发平台的能力确实挺夸张,这大约与其海外服务拜雅、BOSE、JBL等高端客户有关。尽管这样的使用方式对耳机的续航能力多少都有影响,但这也实打实体现出平台的强悍能力。
![]()
降噪也是平台能力的重要体现。vivo TWS 5单侧耳机各搭载了四枚麦克风,放在现在整个市场中都不多见,其主动降噪深度达到了60dB,频宽则为5500Hz。国庆期间,儿子在身后一米处和同学声嘶力竭地奋战《三角洲行动》,而我却能安安静静地在电脑上码字,我觉得这种降噪能力,就算放在飞机上也绝无后顾之忧了。
![]()
插播一句题外话,就网友反映vivo TWS 4系列的降噪能力随着使用时间拉长下降的问题,我也问了vivo的音频工程师。他们反馈这么长时间以来,这款老产品的ANC功能并没有随OTA调整过,有可能是耳帽这些配件老化引起的,对此他们会去复现看看,后续是否会做相应优化。
![]()
另外,vivo TWS 5新加入了AI智能播报功能,快递、航班、列车等重要动态都会阅读出来。别人我不知道,在使用别家产品时我是很喜欢的,特别是在机场,戴着耳机专注干活儿,能第一时间得到航班登机提醒等消息,相当方便。
![]()
好的,说完了以上优点,还是要说一点我不满意的地方:vivo TWS 5的操作方案从上代的按压+滑动,又改回到了敲击+滑动。说真的,戴着入耳式耳机做敲击操作带来的听诊器效应,感觉确实不怎么样。
关于蓝厂新一代的旗舰vivo TWS 5耳机,不知不觉又聊了这么多,只是我认为放在这代产品上值得,各方面的升级和变化都挺大的。特别是伴随vivo X系列销量的一路上行,vivo TWS 5都做到了相辅相成,双方形成了互为成就的正向螺旋,也成为史上与旗舰产品配合得最好的一代。
最后我还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千元档的产品你们有考虑吗?”“当然有,但不是现在,我们还是希望一步步地来,和上音的合作就算开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