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的审美越来越“飘”?刷短视频总被乡土味的魔性片段勾住目光,偶尔刷到邪典动画也看得入迷。提起“好看”,第一反应是刺眼的网红色。
快餐式文化像一层雾,悄悄遮住了他们分辨“好与坏”的眼睛。
其实美学教育从不是“闲事儿”,它教孩子看懂什么是精致的纹样、典雅的色彩,知道“美”不是吵闹的噱头,而是藏在细节里的匠心;更帮他们从传统文化里找到美的根,不至于被碎片化娱乐带偏方向。
今天要推荐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故宫藏毯色彩图典》。这本书里的字不多,而是把60件故宫藏毯珍品捧到眼前,不少是平时连研究者都难见的未展出文物。
从乾清宫的龙纹御毯到寝宫的桃蝠纹炕毯,按地毯、炕毯、壁毯、搭毯分好类,每幅图旁都有浅白注解,比如栽绒金线毯的石榴纹是“吉祥美满”的意思,缂丝挂毯藏着“毯中有毯”的巧思。
![]()
这本今年出版的新书,正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它既是对紫禁城六百年艺术瑰宝的深情梳理,亦是一份献给故宫的世纪贺礼,更是给孩子一本极佳的美学教材。
作者团队为了精准还原故宫藏毯的真实色彩和具体数据,他们历时数载,专业调色,只为呈现最为经典的文物细节,从色彩韵律中看见历史。
可以说,这本书以独特的色谱解码方式呈现紫禁城600年的色彩美学演变,让孩子们透过经纬针线,读懂中华文明的审美密码。
因为还原度很高,字不多,不用家长提前备课,睡前10分钟翻一页,就能和孩子聊:“你看古代人的地毯,颜色多舒服,不是越亮越好对不对?”“这个凤穿牡丹的纹样,比短视频里的卡通图案更精致呢”。在轻阅读的亲子时光里,孩子慢慢就懂了“好东西”是什么样。
![]()
![]()
60件故宫藏毯首度集结,
一场“地上软黄金”的视觉盛宴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早已不是一座宫殿那么简单,它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文明精髓的立体博物馆。
从巍峨的三大殿到幽深的宫苑,从精妙的器物到绚丽的织造,这里的每一砖一瓦、一器一物,都凝结着中国古代工艺的巅峰智慧,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永恒魅力。
其中,像古毯这类织物类文物由于保护难度极高,多数未公开展出。
这些曾铺陈在太和殿、养心殿的宫廷御用毯,即便是研究者,也需经过层层筛选、符合条件方能接触。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亲眼见到一次,极为难得。
![]()
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故宫藏毯,文化学者郭浩联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苑洪琪,历时数载,系统梳理清宫档案等核心文献,在理清中国传统色脉络基础之上,全面收录60件故宫代表性藏毯珍品。
其中包含多件未公开展出之珍品,从清早期顺治朝至晚期光绪朝,全景呈现宫廷织毯百年风华。
书中收录的稀世珍品,按照使用场合和颜色进行编排,分为地毯、炕毯、壁毯、搭毯等几大部分,选入的宫廷藏毯,可以代表我国传统毯类织造工艺的高水平。
![]()
在这本书中,大家能看到:
栽绒金线地花卉银线边地毯,毯心采用新疆传统纹样,以石榴花卉与巴旦木图案构成四方连续纹饰,寓意吉祥美满。地毯边缘装饰尤为考究,由外至内依次为:素雅的蓝色窄边、精致的串枝花珠纹、繁复的花卉纹以及内层的串枝花珠纹,四道边饰层层递进,既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又增添了丰富的视觉层次。
整张地毯在华丽中透出端庄,充分展现了新疆传统地毯工艺的精湛技艺。
![]()
再看缂丝人物图挂毯,毯面以缂丝技法生动勾勒人物形象,眉眼之间神采飞扬,栩栩如生的姿态宛若一幅跃然毯上的工笔人物画。
尤为巧妙的是,毯中通过缂丝工艺再现了墙毯、镜框画等立体图案,营造出“毯中有毯”的独特艺术意境,耐人寻味。
![]()
还有这件绛色呢绣凤穿花卉纹炕毯,毯心纹饰为凤戏牡丹,18只飞凤与牡丹花间隔而列,折枝花卉点缀其间。整幅毯面富贵华丽,绣工精致,针脚匀齐,构图巧妙,是呢炕毯的杰作。
![]()
每一道经纬都是历史的密码,正如苑洪琪研究员所说的:
藏毯的物理痕迹与文献记载形成奇妙互证,为历史研究提供实物依据。
![]()
每一件文物旁包含八大注解:文物编号、文物名称、文物尺寸、文物时代、文物产地、文物细节、色环和CMYK&RGB色值等。
当父母和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仔细观摩藏毯细节,还可以学习色彩搭配,作为设计和配色参考。
每一方毯,皆是一部微缩的宫廷生活史;每一道色,皆是中华美学的无声诉说。
![]()
经纬间的巅峰工艺:
解码“寸毯寸金”的织造绝艺
故宫藏毯之珍贵,离不开登峰造极的织造技艺。在紫禁城六百年的辉煌中,毯,作为“地上的软黄金”,以其登峰造极的织造技艺,记录了一部流动的工艺史诗。
从一根金线的锻造到一方华毯的诞生,处处彰显着中国古代织造工艺的极致追求,《故宫藏毯色彩图典》完整揭开了这些宫廷珍宝的技艺密码。
![]()
在故宫博物院的诸多馆藏中,栽绒毯凭借挺立的绒毛、细腻的质感、丰富多彩的图案被称为最高级别的中国地毯。
栽绒毯多以丝线、麻线、棉线为地经线和地纬线,经线四股合成一股,纬线六股合成一股。经纬之间栽入毛或丝绒后剪平,其根部如栽插绒纬竖立,绒毛紧密立,形成高出地毯底基的绒面,“其绒植若秧”,“栽绒”由此得名。
而在这些栽绒毯中,正面“盘织金线”的“盘金银线毯”则是宫廷毯中的极品。
书中详细揭示了“盘金银线”工艺的精髓:先把赤金锤打成薄片,然后切割成5毫米宽的金箔,每根金相当于6支纱,仅有4根头发那么粗,再缠绕到棉线表层成为金线。
接着,在彩纬线(栽绒)织过后,横向在织物表面盘织一条金线或银线,使纹饰更突出、更立体。
![]()
除此之外,书中特别记载了古毯上各类寓意的经典纹样,“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为了表达美好意愿将一件物品或一组图案用吉祥之名加以诠释,清初早已广泛使用。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载,“康熙朝有富贵不断、江山万代、历元五福诸名目”。
![]()
清代宫廷用毯的纹饰在表现富贵长久的同时,又融入象征皇帝的龙纹、代表皇后的凤纹,以及曲水纹、缠枝纹、几何纹等,形成了固有的风格和专用的纹饰。
书中展开介绍了威严经典的龙纹、蜿蜒的缠枝莲纹、雅致的锦纹等纹样,几何秩序背后,是匠人对“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虔诚诠释,古人的顶级审美在经纬间一一绽放。
《故宫藏毯色彩图典》以经纬为笔,勾勒出中华织造文明的巅峰高度——每一根金线都在诉说极致,每一处纹样皆暗藏乾坤。
![]()
经纬织就的东方美学盛宴
色彩,是中华文明最动人的语言。
四季轮转间,经纬交织的藏毯以色彩谱写着宫廷美学的诗篇。
郭浩与苑洪琪两位学者历时数载,以60件稀世藏毯为经,传统色彩体系为纬,织就这部凝聚中华织造的《故宫藏毯色彩图典》,每一根金线都在诉说极致工艺,每一处纹样皆暗藏文化密码。
![]()
三朝帝王审美密码都在书中一一展现:
沉郁典雅的康熙盛世,绛色为底,金线勾勒,呈现“朱砂点金”的庄重感。
清雅含蓄的雍正朝,低饱和度配色,似宣纸晕染。
华彩绚烂的乾隆鼎盛,宝蓝地色配金线,奢华典范,如珐琅般耀眼。
这哪里是一本书啊,更是一座可以捧在手中的织造艺术博物馆,引领孩子们探寻“地上软黄金”背后的大美东方。
为了呈现这份美的盛宴,《故宫藏毯色彩图典》以极致匠心装帧,将紫禁城的华彩凝于方寸。
本书采用16开方脊精装设计,可180度平摊细赏。书脊裱布、烫金尽显皇家气度。内页选用特种纸,精准还原每一件文物的色彩和色环色谱。
![]()
随书附赠的藏毯色谱手册,搭配CMYK/RGB双色值,既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亦可装裱成独特的艺术装饰。翻开书的刹那,便步入一场穿越时空的宫廷美学之旅。
典雅装帧,精美印刷,每一张图均经过专业色彩校订,力图还原文物的古色古香。
踩在脚下的,是历史;捧在手中的,是文明。
立即购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