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脱页泛黄的笔记本上
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棵树的“身世”
一片百余亩的林地
藏着青浦人快被遗忘的乡村记忆
重固镇出生的戴雪华
用半辈子时间“抢救”濒临灭绝的本土树种
他亲手移栽、设计
将50多种青浦乡土珍稀树种聚成一座活的“树文化博物馆”
破笔记本里,藏着近50个树种的“身份证”

![]()
“你看,这棵百子树是从重固中新村竹园里救下来的,当时拆迁,再晚一天就被砍了。”戴雪华翻开一本纸张泛黄、脱页散架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着树种名称、收购地点、价格甚至原主人的故事。
“屋前屋后、河滩竹林……我都要记清楚,这些树是青浦的‘活档案’。”28年来,这本笔记陪他走遍青浦乡村,也见证了近50种本土珍稀树种的重生。

木工世家的“树情结”:从敬畏自然到抢救自然
戴雪华的祖辈都是重固镇当地的木工,从小耳濡目染,对树木有特殊情感。“福泉山遗址的文化底蕴让我明白,树木不仅是资源,更是乡土文化的根。”2013年,他目睹动迁中老树被毁,毅然租下金家村150亩地,建起“龙鼎千树园”。
家族全员上阵:87岁父亲戴龙兴帮忙挖土,儿媳负责记录,连亲家都来浇水。“树活下来了,我们的回忆也就留住了。”
![]()
亲力亲为:打造“树文化露天博物馆”

园内一棵500年树龄的紫薇树来自戴雪华自家竹园,花期时满树繁花如云霞;百子树、野李子树、桑葚树……这些七八十年代常见的树种,如今成了唤醒乡村记忆的“活化石”。
![]()
为了让这些树种安安稳稳地留下来,戴雪华为它们鉴定树龄、树立名牌,还专门做了培育繁殖。戴雪华不仅是园丁,更是设计师:从移栽布局到小路铺设,全由他一手操刀。
![]()
未来愿景:让树园成为青浦的“生态课堂”
如今,“龙鼎千树园”已对外开放,戴雪华希望这里成为青少年自然教育的基地:“孩子们能触摸到祖辈见过的树,这才是真正的乡愁传承。”
![]()
采访结束后,戴雪华还向我们发来了抢救乡土珍稀树种后收到的相关专家和市民朋友的来信,有的称赞他“为生态之源守护了文化根脉”;有的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计代价抢救树种的;有的请求过来参观学习……而戴雪华只是笑笑:“树在,故乡就在。”
![]()
记者:施君(首席)、李艳丽(首席)
视频:周于成(首席)、赵凌云
编辑:胡小凡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