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苓
国庆假期,最出圈的当属景德镇“鸡排哥”了吧。
连赵露思都在直播间模仿他的经典语录:“我做完你的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
这超绝掌控力,不愧被网友封为“鸡排主理人”。
看了“鸡排哥”的故事,我忽然惊觉,他踩中的3个流量逻辑,恰恰是我们普通人做自媒体最该学的“变现方法论”。
1、敏锐嗅觉,把握热点
鸡排哥爆火之后,景德镇文旅局迅速开会,在国庆假期稳稳接住了这波流量。
当被赵露思模仿之后,“鸡排哥”也是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发视频回应,还邀请赵露思来景德镇,给她炸最脆的鸡排。 不得不说,鸡排哥真是天生就适合吃互联网这碗饭!
这份“不浪费每一次曝光机会”的舆论敏感度,对我们普通创作者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学会“蹭热点”,因为热点带有天然流量。
俗话说得好:“猪站风口都能起飞。”
会蹭热点的人,哪怕文笔一般,也能获得很多推荐。
反之,文笔再好,不懂得利用热点,也会无人问津。
从基础课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一定要扫一遍各大平台热搜榜。
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一年多,看热搜的时候,想着哪个可以与自己的领域结合;遇到大爆的新闻,在短时间内快速写出来发布,即便我的水平一般,也出了很多爆款。
学会“蹭热度”之后,写作变得容易了很多。
2、严把质量关
鸡排哥最圈好感的瞬间,是爆火后没有立刻涨价、接广告,反而花钱做食材检测,把报告公之于众。
这一做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那就是无论何时,质量都是立足之本。
回到写作这件事上,有时候我们运气好写出一两篇爆款文章,获得了一些曝光度和流量,这固然是好事,但此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把文章质量关。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突然因为某个热门菜品火了,吸引了大量顾客,如果这时候降低菜品质量,那么顾客很快就会流失,餐厅也难以长久经营。 再比如作家莫言,他在创作时,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
他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为了写出真实而深刻的故事,花费大量时间去体验不同的人生。他不会因为自己已经有了名气,有了读者基础,就随意创作。
正是因为他对作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文学界始终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很多人在做公众号的时候都踩过“助推券”的坑,用了官方给的助推券后,推荐反而变少了。
这是因为文章质量跟不上,盲目增加曝光量,读者反而不买账,平台就会判定我们的账号质量不高,从而减少推荐。
所以,在创作中,一定要打好“基本功”,从文章结构的精心组织,到从语言表达的清晰简洁,再到内容的准确可信,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只有坚持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像鸡排哥一样拥有经得住考验的“硬实力”。
3、有活人感
很多人说鸡排哥火,是因为他“精力充沛的鲜活感”——对着镜头喊“欢迎来到景德镇”时,眼里的光不是演出来的。
这一点对我们写作依然有启发,现在互联网不缺创作者,如果论画面精美,辞藻华丽,谁也拼不过那些大博主。
但是作为普通创作者,我们仍然可以有一席之地,那就是做“有活人感”的内容。
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总纠结“自己文笔不好,写的内容太琐碎”,怕读者觉得“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没什么价值”。
直到有读者留言:“你写的文章里,我好像看到了自己。” 才明白:互联网不缺“完美的创作者”,但缺“真实的同行人” 。
写作时,可以不必追求文笔的优美,和读者像朋友一样聊天,字里行间流露出真诚,这样的文字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
大家都是普通人,谁的生活还不是一地鸡毛?但就是这样略带粗糙的分享,反而能让读者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行行冰冷的文字。
我们不用假装把所有事情都平衡的很好,如果没有什么闪闪发光的好事,也可以分享一些糟心日常。
例如,“今天没控制住情绪,大声吼了孩子”,或者“第一次投稿被拒,修改很多次才过”……
这样笨拙又平常的内容,反而会让读者有真实感。
就像“鸡排主理人”,不精致,也不高端,但人们就是喜欢这份属于普通人的质朴。
我突然觉得,鸡排哥的爆火和我们普通创作者的写作之路,本质上是一回事:没有“一夜爆红”的运气,只有“抓住机会、守住质量、保持真诚”的踏实。
毕竟,我们写作的初心,从来不是“成为网红”,而是在每日奔波的间隙,为自己挣一份底气,为生活多一种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