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10月11日 01:38上海
![]()
我最近看到一条跟帖,心里咯噔一下,半天没缓过神来。作为一个上海人,除非是没有看懂这条帖子的意思,不然,心里是很难安静下来的。有一个老乡给我写的一篇文章的跟帖,他说:““我希望若干年后,上海变成一个纯移民城市像深圳一样,不存在上海人和本地人之争,因为大家都是外地人,谁也别瞧不上谁。一团和谐,挺好。”
这话,够狠,也够直接。
老乡的这种心情,我是很能理解的,倒是我想不到老乡会说得出这么狠心的话,嗯,这岂止是狠心,简直就是心狠手辣啊!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又繁华的城市,挤着早晚高峰的地铁,吃着不那么昂贵的盒饭,心里揣着的是对未来的期盼。可偏偏,现实让他总感觉自己像个“客人”,总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把他和“主人”隔开。那种被区别对待的滋味,不好受,他们会把这种感受叫做歧视和排外。所以,他会幻想一个“没有上海人的上海”,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没了“主人”,大家就平等了。这是一种对公平最朴素、也最天真的渴望。
你问我他说得对不对?当然不对。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委屈,因为无奈。他不是真的要“消灭”上海人,他也知道是不可能把上海人消灭掉的,他只是想消灭那种“被瞧不起”的感觉。他把对户籍制度、资源不均这些复杂问题的愤怒,简化成了对“上海人”这个群体的怨气。这就像你考试没考好,不怪自己没复习,却怪那个坐你旁边、考得比好的同学一样,有点迁怒,有点孩子气。
也是因为现实,就是有户籍制度,就是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的,就是有福利待遇的区别,就是有以主人的姿态看不起他们外来打工人的上海人,就是有瞧不上他们外地人的上海本地人,也就是老乡认为的“不和谐”和“不好”。
而且,他忘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一座城市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历史和沉淀。上海之所以是上海,不只是因为高楼大厦,更是因为石库门里的烟火气,是因为几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想尽办法把上海人都“请”走了,那上海还是上海吗?它不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子了吗?那不是你们想要的“家”,那只是一个更大的、更拥挤的“打工宿舍”。
当然,老乡并不想要啥城市的灵魂不灵魂的,只要留住这座城市的富裕和繁华就行,只要让上海人消失就行,没有了上海人的上海,就是“一团和谐”,就是“挺好”。这是老乡希望在若干年后出现的场景。作为上海人,我在想,这样的场景会出现在老乡若干年后的希望里吗?
我倒是觉得,老乡们这份不服输的劲头,真的是用错了地方。你们羡慕上海的繁华富裕,羡慕上海人的先辈留下了这么巨大的财富,为什么不把这份劲头带回自己家乡呢?虽然你们的先辈没有给你们留下巨大的财富,可是你们可以把家乡也建设得让人向往,让“上海人”也来你的家乡打工,那才叫真本事!这比做梦“取代”上海人,要酷多了。可是你们呢?就钻研怎么样才能把上海人赶走,怎么样才能取代上海人,怎么样让上海成为没有本地人的移民之都,就是想不到怎么样把自己还不富裕不繁华的家乡建设好。
我是觉得老乡在帖子里的这番话,就是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撕裂感。一边是本地人守护家园的焦虑,一边是外地人寻求归属的渴望。有错吗?谁都没错,错的是那堵无形的墙。
我甚至都看到过有老乡给我写的文章留言说“你们上海人也可以去我们家乡的啊,谁拦着不让你们去了?!你们干嘛不去呢?”
看看,老乡们是因为自己家乡贫穷才逃离家乡到富裕的上海来打工谋生,不是上海人嫌弃外地人,是外地人开始嫌弃上海人了,那么,会有多少的上海人主动地乖乖地到老乡们的家乡去打工去生活呢?老乡们在他们家乡没有工作机会也赚不到钱,上海人去了就都有了,是么?
老乡,别做梦让上海没有上海人,也别做梦让上海人和你们互换地了,“上海人”和“外地人”这两个词,本来就没有高下之分。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于它赶走了谁,消灭了谁,而在于它容纳了多少梦想,又让多少梦想开花结果。上海可以,而你们的家乡呢,也同样可以,不再贫穷落后,而是和城市一样地富裕繁华,你们也可以在家乡安居乐业,而不是都挤到上海去做新移民,你们应该做这样的梦才对啊!这样不和谐吗?这样不好吗?
![]()
![]()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73篇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