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 “监管苦日子”:3 天查 1 起违规,熬夜做报表
我叫陈建国,是某城市医废监管中心的负责人,干这行 5 年了,最难忘的是 2023 年那次违规追查 ——
有市民举报,某医废车在郊区违规倾倒医废,我带着同事翻了 3 天台账,80 台医废车的纸质记录堆了半张桌子,眼睛都看花了,才找到那辆车的模糊轨迹,最后虽然查处了,但耗时耗力,还被领导批评 “效率太低”。
更糟的是夏天,医废车没实时温度监测,有次车厢制冷坏了,医废变质发臭,沿途居民投诉到市里,我跟着去处置,一身臭味洗了好几遍都散不去;还有次医废车在高速抛锚,司机 2.5 小时后才打电话,医废滞留超时,我急得差点跟司机吵起来。
![]()
那时候,我每天下班都累得不想说话,老婆总问:“你怎么天天这么累?” 我只能苦笑 —— 医废监管就是这样,轨迹断、状态乱、违规难查,报表还要熬夜做,真的太难了。
二、转机来了:物联网网卡让监管 “换了个活法”
2024 年初,单位升级智能医废车监控系统,装了 FIFISIM 物联的物联网网卡,刚开始我还不信:“一张卡能解决这么多问题?” 结果用了一个月,我彻底服了。
(一)地下车库也有信号,轨迹再也不 “断档”
以前医院地下车库没信号,医废车 “进去就消失”,现在物联网网卡能切低频段,信号从 - 120dBm 升到 - 105dBm,轨迹 10 秒更一次,80 台医废车的位置全在平台上,哪辆车在哪、走哪条路,一清二楚。
有次,我发现一台医废车偏离路线,马上在平台发告警,司机说 “导航错了”,赶紧调头,没造成违规。现在查轨迹不用翻台账,平台上一搜就有,5 分钟就能搞定,再也不用熬夜了。
(二)温度、车门实时看,再也不用 “瞎担心”
车厢里装了温度传感器,数据实时传平台,超 8℃就预警;车门没关严也会告警。今年夏天,有台医废车制冷故障,温度升到 12℃,系统 10 秒预警,我赶紧联系司机换车,没让医废变质,居民也没投诉。
现在我手机 APP 就能看数据,上班路上也能盯,再也不用天天打电话问司机 “温度怎么样、车门关没关”,省心多了。
(三)应急 10 秒响应,再也不用 “急得跳脚”
司机碰到故障,按个 “应急键”,位置、照片马上传过来,我 10 秒内就能收到,转给就近救援点。今年 3 月,有台医废车在高速抛锚,10 分钟救援车就到了,医废没滞留,我也不用再跟司机着急上火。
还有报表,以前要 4 小时人工汇总,现在平台 5 分钟自动出表,月底不用再加班,能陪老婆孩子吃饭了,老婆说:“你最近终于不那么累了。”
三、现在的日子:轻松又踏实,工作被认可
![]()
升级到现在半年了,变化太大了:
- 工作轻松了:不用翻台账、不用熬夜做报表,平台一看就懂;
 - 监管到位了:违规率从 8% 降到 0.5%,没再收到投诉;
 - 被认可了:领导表扬我 “效率高”,同事也说 “现在工作好干多了”。
 
上次市里开公共卫生会议,领导还特意提到我们的医废监管:“全程透明、响应快,值得推广!” 我站在台下,心里特别自豪 —— 以前觉得苦的工作,现在成了我的骄傲。
四、想跟同行说:别硬扛,好工具能省不少力
我想跟所有医废监管的同行说:如果你们也天天翻台账、盯电话、愁投诉,不妨试试物联网网卡 —— 它不是 “万能的”,但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复杂场景有信号,轨迹不丢、监管不漏;
 - 状态实时看,风险早防、投诉少;
 - 应急快响应,不用急、不用吵;
 - 报表自动出,不加班、效率高。
 
![]()
现在我们团队士气特别高,以前觉得 “干不下去” 的同事,现在都干劲十足。因为我们知道,有好工具,再苦的工作也能做好,再难的挑战也能克服。
五、未来会更好:物联网 + AI,监管更智能
接下来,我们还要加 AI 功能,物联网网卡传数据给 AI,提前预判违规;还要加有害气体监测,车厢里气体超标马上告警;还要把医院、处置中心的数据连起来,不用再人工对账。
FIFISIM 物联的工程师说,以后还会出更省电、传得更快的卡,帮我们更轻松地干活。我相信,以后医废监管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轻松,我们这些监管人,也能为公共卫生安全多做些贡献。
![]()
如果你也是医废监管人,别放弃,好工具会有的,好日子也会有的 —— 就像物联网网卡,它不仅改变了我的工作,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