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六局承建的宁大支线改线工程建设中,一项小小的技术创新、一次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正悄然改变着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传统模式。与以往自下而上施工不同的是,此次施工团队创新采用一种悬挑托架施工工艺,从桥梁上部着手破解场地难题,为后续复杂环境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积累了施工经验。
“最让人头疼的是,桥面板应该采用后张法工艺现场浇筑施工,但是桥梁临近营业线下方根本没有施工位置,如果采用传统满堂支架进行施工,不仅安全风险高,工期也难以保证。”该项目工程部长李素军一语道破关键。
为了克服场地狭小、作业面受限、工期紧迫三大难题,李素军带领攻关小组开始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采用一种由工字钢、竹胶板、方木及槽钢组合搭建的悬挑托架来代替满堂支架,该托架以悬挑的方式固定于梁端,通过绳索将模板下放,经钢筋勾拉调整位置后,借助吊杆提升实现精准就位。待作业平台拼装完成,即可顺利开展桥面板后续的钢筋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作业。
此次悬挑托架工艺的成功应用,为工程建设带来多重效益。一方面,托架可重复利用,大幅减少一次性材料投入,降低施工损耗的同时简化作业流程;另一方面,托架安拆高效便捷,显著降低人力与工时成本,且稳定的结构体系支持多作业面同步施工,不仅有效缩短工期,还降低了设备租赁费用与场地占用成本。
项目团队以此项工艺为依托编制的《特大桥声屏障梁现浇段托架施工工法》《旧桥帮宽拆除既有防护桩防护施工工法》,经青海省住建厅评审公示,成功入选2025年度省级施工工法。有力彰显了项目团队的技术实力与攻坚能力,也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复制的技术范本。(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张文博)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