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88年的春天,美国加州的一处老别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的木地板上。
那天,于凤至穿了一身深色套装,坐在藤椅上,脸色苍白,眼神有些空。
照片拍下的那一刻,她已经91岁了。
头发全白了,神情憔悴,看得出身体状况不太好。
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她留在人世的最后影像之一。
两年后,她在洛杉矶去世,没能再见那个人一面。
![]()
说起来,这段故事的开始,和爱情没多大关系。
更像是一场早早就安排好的家族交易。
1916年,张作霖还没称王,张家和于家已经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了。
原因很简单。
张作霖当年起家,靠的就是于文斗的资助。
于文斗是奉天有名的大商人,生意做得大,人也精明。
![]()
两家结亲,对谁都好处多多。
那年,于凤至19岁,张学良才15。
一个是商家闺秀,一个是军阀公子。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是“包办”的。
婚礼很体面,张作霖特意安排了仪式,吴俊升主持,东北有头有脸的人物差不多都到场了。
一时间风光无限。
![]()
可谁也不知道,这段关系,最后竟拖了半个世纪,留下那么多遗憾。
张学良后来回忆,说他们之间“没感情”,还说自己“怕她”。
这话听起来冷,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像他这样出身的男人,婚姻确实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不过,于凤至这个人,不简单。
进了大帅府,她什么都管。
张家的生意、府里的事务、仆人的安排……她一件件理得清清楚楚。
![]()
张作霖很满意,说她是“能当家”的人。
张学良那会儿还年轻,常年在外打仗。
第一次带病上前线,还是她在府里提心吊胆地等。
那天晚上,她写了一首诗,藏在枕边。
后来张学良看到,没说什么,只是把诗收了起来。
时间一晃到了20年代末,赵一荻出现在张学良身边。
![]()
这事儿,当时在沈阳已经传开了。
赵家当年在北平也算是名门,赵一荻长得漂亮,又有文化。
两人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后来她就跟着张学良到东北,以“秘书”身份住在大帅府旁边。
于凤至不是不知道。
她做了件让所有人都意外的事——没赶她走,反而安排人照顾她的起居。
还让张学良给赵一荻盖了房子。
![]()
有人说她大度,有人说她认命了。
可熟悉她的人知道,她只是不想把家事闹成笑话。
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
这个决定,震动全国。
蒋介石后来虽然被放了,但张学良却被软禁了几十年。
那时候,于凤至四处打听消息。
![]()
想办法托人说情,甚至向宋子文写信。
她没想过放弃。
张学良被转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重庆、南京、台湾……她身体越来越差,但从没中断过探视。
直到1939年,她被查出患了癌症。
那会儿她已经快四十岁了。
![]()
张学良请求蒋介石让她出国治疗,宋子文帮忙说了话,最终同意了。
她临走前,把孩子送到了英国。
上船前,她和张学良道别。
两人站在码头边上,都没说太多话。
她只是说:“等我病好了,就回来。”
可谁知道,这一别,就是最后一面。
![]()
她到美国后,手术做得还算顺利。
但钱很快就花光了。
那时候的医疗费可不是小数目。
三个孩子还在英国,她得想办法养家。
她听从朋友建议,开始学炒股。
后来又做起了房产投资。
几年下来,她在洛杉矶买了栋别墅,还把孩子接了过来。
住在那儿,等张学良回来。
她从没指望过张学良会离开赵一荻。
可她一直觉得,哪怕只是一顿饭、一面之缘,也算是个交代。
1964年,蒋介石那边传来消息——“于凤至必须离婚”。
原因很清楚。
她在美国还在活动,为张学良奔走,已经引起了蒋家不满。
宋美龄亲自出面施压。
但后来还是签了字。
那年,她和张学良正式离婚。
张学良转身娶了赵一荻。
消息传到美国,她什么都没说。
只是让人把客厅里那张老照片收了起来。
她的身体越来越差。
三个儿子,一个个病逝。
只剩下女儿张闾瑛陪在身边。
1988年那张照片,就是张闾瑛拍的。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去世。
没有办什么大葬礼,只是家人和几个老朋友送她最后一程。
两个月后,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带着赵一荻去了夏威夷,再后来去了美国本土。
他站在她的墓前,整整沉默了十分钟。
谁都没听清他说了什么。
2001年,他在夏威夷去世,终年101岁。
他和赵一荻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提到“张夫人”这个称呼。
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整理,《张学良口述历史》,远流出版公司,1991年
赵一荻回忆录,《少帅与我》,团结出版社,1994年
金以林,《张学良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王树增,《西安事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李敖,《蒋家王朝》,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4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