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军人,捍卫的是彼得一世奠基的基石”——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近期访问塔吉克斯坦后,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根据俄新社报道,普京在提到自己不久前生日时曾前往圣彼得保罗大教堂,为彼得一世陵寝献花,并强调:“彼得一世奠定了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基础,我们的军队与指挥官今日正是在保卫那个基石。”
![]()
普京对彼得大帝的仰慕是众所周知的,了理解普京的话,需要先看史:彼得一世作为俄罗斯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人物,确实在其统治期间做了大量军事、行政、外交改革,也推动了俄国向外扩张的步伐。
![]()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72—1725)是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他推行了全面的“西化改革”,目的是让俄国脱离落后、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他建立了常备军、海军,引入欧洲的科学、技术和行政制度;改革教育,创办学校,派遣贵族青年出国留学;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还建立了圣彼得堡,使之成为“通向欧洲的窗口”。后人总结彼得一世的战略思想——他认为俄国要强大,必须“向海洋打开窗口”,也就是夺取出海口,通过扩张获得通往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路。他在位期间通过对瑞典的战争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
也就是说,用“保卫彼得一世的江山”来作为军事正当化的符号是可行的,但历史本身并不单纯为扩张正当化服务。
为什么普京在这时候要用“彼得一世”做历史符号?借彼得一世的话语,给现代俄罗斯的扩张与军事行动披上一层“传承合法性”的色彩:仿佛这是历史连续性中的自洽行为,而不仅仅是军事侵略。对于一部分俄罗斯国内听众,这类话语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历史尊严感。他把俄军说成“在守护自己国家的根基”,从而把军事行动和“保卫家园”的逻辑捆绑。在对外宣讲层面,这样的话也可以作为一种威慑:暗示俄罗斯是“具有历史深度和文明根基”的,任何挑战它的行为,都在挑战“俄罗斯国家体制的根基”。对前线官兵与内部军队来说,“你打的是历史、你守的是国家根基”这样的话,比“保卫领土”更具象、更有动员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