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刘封真的出兵救援关羽,会发生什么不可控的大变局?”这是连孔明都要提前退休的重大疑问!一旦当年的刘封悍然举兵,那就不仅仅是救下一员义兄那么简单,而会撬动整个天下的天平,演变出三个巨大的未知局面。
首先,第一个不可控局面,是关羽活下来了,蜀汉的精英人才齐刷刷地保留下来。要知道,当年关羽败走麦城,还留下一句豪言:“但得天时地利人和,何愁不复荆州?”他手下一众文臣猛将,也都摩拳擦掌等着援军到来。可惜刘封因私废公,那“五万精锐”始终纹丝不动,才让关羽食尽弹绝,只能突围自救,最终中计被俘。若是刘封那支队伍及时赶到,关羽就不会死,孟达也不必担惊受怕地背叛投魏,上庸兵团依然巍然不动,而张飞、黄忠等人就没得机会在夷陵之战中反水或殒命。蜀汉那批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孤胆英雄,全都能活跃在荆州城头。关羽与刘封并肩,带着这五万大军,分分钟斩退吴军,迫得孙权退守江东大城。荆州世家豪族见势不对,又纷纷倒向刘备,里应外合,荆州重归刘备帐下,连当年投降东吴的将校都来下跪投诚。如此一来,蜀汉保留了大量精锐,刘备集团气势如虹,是东吴在荆州腹地的铁血噩梦。
![]()
第二个不可控局面,是刘备集团借机灭掉东吴,实力空前膨胀。关羽留在荆州,一面练兵备战,一面整顿水军。要知道,关羽当年纵击杀败曹军,靠的正是那支水师为翼。活下来的关羽,必定将水军战力再度提升,使江东防线形同虚设。“关羽捏紧虎头图,望着长江水说:‘我定要还这东吴一个干净的尸骨!’”他会把孙权的江东水寨打得鸡犬不留。与此同时,刘备也深刻体会到孙权“不可靠、不讲大局”的本质。正因为东吴一刀捅向荆州,才让蜀汉北伐之路寸步难行。眼看曹操驾鹤西去,曹丕篡汉,自立为帝,对东吴蜀汉是一窥便敌、管中窥豹的态度,根本没空落井下石。而刘备此时只需借东风,一举南下,扫平江东。陆战方面,蜀军自汉中出发,粮道畅通,张飞、黄忠、魏延皆领锐卒突击,吴军根本不是对手。长江防线一破,孙权死里逃生,只能退守建业和武昌等几座大城。等到曹丕反应过来,江东已成废墟。这一战,注定让蜀汉的版图扩大近百万里,士气爆棚,俨然成了南方霸主。
![]()
第三个不可控局面,是蜀汉得以集中兵力北伐曹魏,历次北伐的主帅们有得继续留用,诸葛亮则被迫提前退休。灭吴之后,剩下的唯一劲敌就只有曹魏。汉中、襄樊之战已经证明,蜀军在魏军面前并不落下风。此时,正逢曹丕体弱多病,继位初年,君臣不稳,而司马氏虎视眈眈。蜀汉北伐的时机到了!刘备集团装备齐全、粮道稳固,只等一声令下。张飞手持丈八蛇矛,纵马嘶鸣于汉水之滨;黄忠高举弓弩,箭无虚发;赵云策马在前锋,神情自若。诸葛亮依旧负责军需、后勤、舆图,排兵布阵,但主帅的位置非他莫属。可他心知肚明:刘备之子年幼,蜀汉朝局需要多个托孤重臣来平衡各路骁将,自己再掌兵权只会引火上身。于是诸葛亮终于叹道:“既然天下永定,不如就此隐退,归田园耕读,岂不快哉?”就这样,诸葛亮成了首位“提前退休”的蜀汉重臣,书剑飘零,闭门谢客。蜀汉却在他的辅佐下,步步为营,缓缓推进,一举北定中原,完成了“复兴汉室”的宏图。
![]()
这三个局面,都起于当年刘封是否出兵救援关羽的抉择。正是那一次“因私废公”,才让荆州河山瞬间失守,蜀汉由盛转衰,一蹶不振。要是刘封能放下私怨,带着“五万精锐”高擎白旌,直扑麦城,蜀汉的历史就会被彻底改写。拂晓将至,关羽携甲披靴,吼声震江;黄忠断后,血色扬眉;张飞怒斥吴兵,吼出虎啸;刘备面带微笑,策马高歌。在那一刻,天下无双的蜀汉,才是真的“乱世枭雄”,而非后来的羸弱江山。
![]()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正是因为刘封当年的犹豫,让整个蜀汉集团陷入苦海。关羽之死毋庸置疑是三国最大的转折点,一环扣一环,最终导致蜀汉走向灭亡。若非如此,孔明恐怕也要一手斡旋天下,一手忙着安排退休事宜。可见,一枝小小的决策,竟能撬动整个江山社稷,世事真是充满无数“若当年”的叹息啊!
![]()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