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警方照片的瞬间,我就认出了她。”45 岁的餐厅老板徐荣对着《新明日报》的记者感慨,指尖划过手机里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庞。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科学系的同窗,他从未想过,与徐娜的最后一面会定格在 20 年前东北线的地铁上。
![]()
那一天,徐娜穿着简单的休闲装,主动打招呼时依旧带着腼腆的笑意。“她说在法国做研究,还去剑桥读了博士。” 徐荣记得当时满是羡慕 —— 这个中学时随东北科研父母移民新加坡的女孩,一直是系里的 “隐形学霸”。
因共同加入国大中文学会相识,徐荣还曾和她在学校球台对打乒乓球,“她打球很专注,就像做学问一样”。
![]()
从作文冠军到剑桥博士的成长轨迹
随着徐荣和其他同窗的回忆被唤醒,徐娜的学霸履历逐渐清晰。1997 年,她从英华初级学院毕业,不仅是华文学会和乒乓社的活跃分子,更拿下全国中学生现场华文写作比赛甲组冠军。
这个在文字里流露才华的女孩,转身便在理科领域一路精进:2001 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系本科毕业,2003 年拿下本校硕士学位,2008 年斩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09 年起在法国国家数位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NRIA)担任科学研究员。
![]()
“她父母都是搞研究的,家里学术氛围浓。” 徐荣透露,徐娜中学时随家人移民新加坡后,便很少提及中国的亲友,大学期间朋友也不多。但在法国工作时的博客里,这个内向的女孩却写下了最柔软的心事。
2010 年春节刚过,她在博文里怀念母亲做的家常便饭,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眷恋;另一篇则提到自己是小区唯一的亚洲人,寒冬里总会想起东北老家和同学一起用铁锹扫雪的日子。
博客里还藏着她与新加坡的联结:“来这里才敢尝榴莲,原来人生要多试才知滋味。” 这段文字定格在 2013 年,此后她的更新戛然而止。谁也没想到,这位曾在三大名校深造、足迹遍布新英法的高材生,会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被公众知晓。
![]()
跨洋寻亲:同窗们的温暖接力
10 月 6 日,盛港组屋双尸案曝光,警方将案件列为 “非自然死亡”,并发布文告寻找 47 岁女死者徐娜的亲属。消息传来,国大电脑系的同窗群瞬间沸腾。“
太震惊了,她那么优秀,怎么会这样?” 徐荣立刻在群里发起号召,一边联系当年的同学核实信息,一边设法寻找徐娜的亲人。
已知的线索少得可怜:徐娜母亲王丽丽 2016 年因淋巴癌去世,父亲徐保禄已入新加坡籍,案发时遗体已呈白骨化。徐荣回忆,徐娜大学时从未提过其他亲戚,邻居也表示几乎没见过访客。
情急之下,他联系上徐娜在法国的前同事 —— 对方恰好正在中国工作,已答应帮忙打听东北老家是否还有亲友。
“实在找不到家人,我们就募捐处理后事。” 徐荣的语气很坚定。目前,中学同学群里的讨论仍在继续,那些与徐娜仅有一面之缘的昔日同窗,都在为这个命运坎坷的学霸揪心。而警方的调查仍无新进展,徐娜从剑桥博士到独居离世的转折,成了待解的谜团。
![]()
未完成的寻亲与未说尽的故事
在徐荣的记忆里,徐娜始终是那个 “聪明、有礼,打球很认真” 的女孩。她的人生本该沿着学术轨迹继续闪耀 —— 剑桥博士的头衔、法国研究院的经历,都预示着光明的前景。
可 2012 年后,她突然从法国辞职回国,据邻居透露,后期她疑似出现精神异常,依赖父亲外出采购食物,甚至被目击在电梯厅拍手唱歌。
这些细节让同窗们扼腕叹息,也更坚定了徐荣寻亲的决心。“哪怕找到远房亲戚,也要让她走得安稳。”
截至发稿,法国前同事的打听尚无回音,大学同窗们仍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寻亲信息。这个从东北雪地里走出的学霸,在新加坡写下青春,在剑桥攀登高峰,在法国寄托乡愁,最终却在熟悉的组屋里悄然落幕。
![]()
她未更新的博客里,那些关于故乡与成长的文字,成了留给世界最后的念想。而这场跨越新中法三国的寻亲行动,或许能为她漂泊的人生画上一个温暖的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