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据报道,是个中国迷,尤其喜欢李白,可能也包括孔子。所以朋友给他取了个中文名,叫“好丘”。得奖之后,2017年出版的拉斯洛的小说《撒旦探戈》的译者余泽民的那篇序文火了起来,其中谈到拉斯洛对中国的感情。
事实上拉斯洛来过中国,包括北京、泰安、曲阜、洛阳、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得奖之后,拉斯洛的途经路线一定会被媒体调查出来,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尽管拉斯洛去过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希腊和日本。但是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于后现代文学几乎一无所知的国内网民们,一时之间知道了这位国外诺奖得主曾经要求过家人使用筷子吃饭。
《“好丘”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要家人用筷子吃饭》这样标题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起来,尽管无需看内容,我也可以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作为写作者,我写不来这样的标题。
李白在文学界当然是伟大的,应该有许多创作者都从李白那里获取了营养,拉斯洛更早地意识到李白是中国古代一位具有现代性的诗人,并且《赠汪伦》“比兰波的情诗还要动人”。
网民们其实更应该注意到拉斯洛当年路过中国一些城市时,对于当地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对李白了解多少?”
我很好奇当时人们是怎么回答的,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李白就是个写诗的,在唐朝,写过“床前明月光”,还有个叫杜甫的。仅此而已。
很可能,作为李白的同胞,我们对于李白的认识还不如拉斯洛这个外国人。
近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把庄子的那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也引发了许多国人的兴趣。据说,北川进早年因为自己的研究无应用价值而屡遭经费拒绝。在资助缺乏的情况下,北川进依然开展着自己的研究。国内搞科研的,相信也有不少知道庄子这句话的,但是在面对科研经费匮乏的处境下,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北川进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李白和庄子,他们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智慧,等到拉斯洛、北川进这样的人发现,进而再次推动文明的进展。
但是,他们拿诺奖一定首先是因为他们是拉斯洛,北川进,而不是因为看了李白和庄子。如果熟读李白,使用筷子就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我们其中有诺奖潜力的人还真不少。
至少我在《撒旦探戈》的小说里面没怎么看到李白的影子,可能拉斯洛表达的比较隐晦,这个也请文学专业的教授细细挖掘吧。
其实余泽民的序文最打动我的,还是拉斯洛当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在一个小镇,拉斯洛只有30岁左右,一个文学青年,守着一堆书。晚上,有一帮孩子悄悄靠近,拉斯洛邀请他们进来,给他们每人一本书,讲书里的故事,从此,沉静如死水的小镇一下子活了起来。只是有一天,图书馆发生火灾,几千本藏书消失了。
一年后,拉斯洛写完了他最为重要的代表作,《撒旦探戈》,这部被诗人欧阳江河称为远超《百年孤独》的近百年来西方最伟大的小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