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城市越来越冷漠,高楼多了,人也忙了,好像连笑容都被压缩在了时间表里。我们每天穿梭在拥挤的公交和街道,为工作和生活奔波,精力像手机电量一样消耗得很快。于是我们学会了在公共场合“省电”,减少不必要的寒暄,久而久之,城市就给人留下了“冷”的印象。可城市真的就这么不近人情吗?
![]()
国庆期间,我在清远清城穿街走巷,想找些这座城市的老故事。走着走着,就到了“凤城”名字的发源地——凤凰台旧址。这里地势高,靠近北江,传说中无论洪水多大,都淹不到它。康熙年间它还被列为“清远八景”,是文人雅士观星赏月、凭栏望江的地方。关于“凤城”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清城遭遇洪水,渔家青年张易冒险救下一只小凤凰。凤凰妈妈为报恩,投身水中挡住洪水,拯救了百姓。为纪念张易,人们把他住过的巷子取名“起凤里”;为纪念那只凤凰,清远也被称为“凤城”。
![]()
就在这片有故事的巷道游走的时候,我遇见了一家提供“免费午餐”的爱心餐馆。它不大,十来张方桌,干净整洁,桌上还摆着几盆绿植。一边是开放式厨房,义工们正忙着切菜、炒菜,厨房前的小白板上写着当天的素食菜单:芋头焖南瓜、红烧茄子、三丝炒黄瓜苦瓜、炒芥菜,还有一锅杞子艾草汤。我到得早,还没到11点的开饭时间,店员很自然地和我打招呼,提醒我再等等,那种语气就像家里人在说“饭快好了”,让人心里一下子就暖了。
![]()
![]()
这家餐馆是一家非营利的素食小馆,所有经费来自社会捐助,从采购、做饭、打菜到洗碗、清洁,全靠义工们出力。听说来这里用餐的大多是附近的老人和一些有困难的人群。对他们来说,这里不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可以歇脚、可以被惦记的“家”。我没有留下来吃饭,但短短十几分钟的停留,已经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
![]()
![]()
其实,城市里像这样的温暖并不少见。便利店门口的免费热水、雨天里陌生人递来的一把伞、公交车上主动让出的一个座位、社区里定期的爱心义诊和旧衣捐赠……它们都不张扬,却在悄悄为城市升温。我们常常抱怨城市太“冷”,也许只是因为走得太快,没有来得及看见这些细小却真实的善意。
![]()
清远的这家“免费午餐”小店,恰好坐落在“凤凰台”旧址上。一个是传说中凤凰救人的地方,一个是今天人们用一餐饭传递善意的地方。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这座城市精神的一种延续?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历史给了清远“凤城”的名字,而今天的人们用行动,让这个名字有了温度。
下次路过一条老街,不妨放慢脚步,也许在某个不起眼的拐角,你也会遇见一家有故事的小店,一碗热气腾腾的饭,一句简单的问候。当我们愿意停下、看见、并参与其中,城市就会变得不那么“冷”。它可能依然繁忙,依然快节奏,但在钢筋水泥之间,会有更多柔软的角落,让我们在奔波之余,也能被温柔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