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10月10日9点30分,随着港交所的锣声响起,沙县籍企业家黄志明博士创办的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标志着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终于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
这背后凝聚着一位沙县籍企业家二十余年创新创业的缩影。
![]()
学习沉淀 从小城少年到汽车工程师
![]()
1974年,黄志明出生在沙县,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怎么出过远门的他,从班主任口中听到了“同济大学”四个字,而这成了他心中唯一的灯塔。他把这四个字写在纸上,贴在墙头,在无数个深夜挑灯苦读,朝着梦想奋力冲刺。
1993年,他以沙县一中理科状元的身份,叩开了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大门。“选择汽车系,纯粹是出于喜爱,喜欢物理,喜欢动手制作小玩意儿。”黄志明回忆道。
大学期间,黄志明“爱动手、爱动脑”的特质得到充分发挥。他与同学合作发明的“多画面智能滚动灯牌”获得国家专利,这项创新至今仍在许多公交站台默默运转。毕业时,他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为四年求学画上圆满句号。
1998年,黄志明加入上海大众汽车,开启职业生涯。1999年,当德国大众在全球推广过程质量控制体系(VDA)时,他成为技术攻关小组成员,带领密封试验小组取得优异成绩,被破格提拔为发动机厂技术部门经理。
2004年,黄志明参与筹建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负责当时德国大众最先进的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TSI)项目。在新公司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他身兼规划部和物流部两大总监要职,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在旁人看来,他已然攀上了“人生巅峰”。然而,站在这个高点上,他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局限。
他意识到,在庞大的外企体系内,个人更像是一颗精密的螺丝钉,虽至关重要,但轨迹已然设定。深感知识储备不足的黄志明,先后赴复旦大学攻读MBA,回母校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系统理论学习与十余年工作经验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认知。他开始跳出“如何造好一个零件”的工程师思维,转而思考“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在哪里”这一宏大命题。
创业逐梦 从外企高管到创业先锋
![]()
2010年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高潮,“弯道超车”的号召点燃了黄志明心中的创业之火。同年7月,他毅然放弃上海大众的优厚待遇,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上海挚达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就觉得应该去闯一闯,毕竟我们都是一群有理想的人。”面对创业的艰难,黄志明笑得爽朗。
公司初创期,团队从策划咨询入手,为汽车企业提供软件及配套服务。随着业务深入,自主软件开发团队应运而生。当业界聚焦整车制造时,黄志明独具慧眼地发现了配套服务这片蓝海。“充电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卡住电动汽车发展的喉咙!”黄志明说。
在杨浦区政府提供的20平方米免费办公室里,这位前外企总监开始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生活。行业寒冬很快来临,质疑声四起,但团队反而在这段低谷期中沉淀下来。
转机在2013年到来。得知特斯拉要进入中国,他主动接洽特斯拉团队,凭借流利的语言能力以及专业背景,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沟通。
“我们带着对方团队走访北京、上海的社区,实地考察停车位和电网状况,详细阐释中美在社区环境、用电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智能充电产品+落地安装+社区充电共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黄志明说。
最终,挚达科技成为特斯拉在中国最大的家庭充电服务提供商。如今,挚达科技已发展成为绿色出行智能硬件和互联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为全国超过360个城市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服务,在私人充电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同时,企业还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推动电动汽车共享与智慧城市、生态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截至2025年3月31日,挚达科技全球累计出货量达130万台,长期位居中国家用充电桩市场首位。家用充电桩保有量从2016年的6万台增长至2022年的341万台,年均复合增速高达96.1%。
面对安装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挚达科技创新性地提出“产品+服务+数字化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从设备到安装再到售后维护的全流程覆盖。
“用户下单后,数字化平台通常在7天内就能完成安装服务。”黄志明介绍说。目前,企业正在推进充电机器人、EMS解决方案等创新产品研发。“自动充电机器人已在香港机场、雄安新区、卡塔尔科学园等多个场景落地,验证了技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在当前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出海浪潮下,海外家用充电桩需求正加速释放,黄志明对此制定了清晰的全球化战略。2024年4月,挚达科技旗下的泰国工厂已投入运营,设计年产能为10.8万台充电桩,用于支持东南亚市场的扩张。
“出海不仅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产能、技术、服务与品牌的全方位出海。”黄志明表示,“下一步,挚达科技将在海外市场建立销售及营销网络,并与当地分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把市场拓展至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
不忘初心 回报桑梓情系故里
![]()
功成名就的黄志明始终心系家乡发展。
“您好,这里是全国新能源数字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10月9日上午,位于三明生态新城中关村科技园的挚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内,客服专员小黄接起来自四川乐山的求助电话。
家住乐山肖坝街道的徐女士发现自家充电桩断电,焦急地寻求帮助。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跨越千里的求助电话,竟然在福建三明得到了快速响应。几分钟后,售后技术人员已经开始远程诊断问题。
这样的链接全国的场景,每天都发生在挚达科技位于三明的全国新能源数字服务中心。
2022年1月,黄志明将北京、上海、广州各分部的服务中心全部移至位于生态新城的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成立挚达科技服务(三明)有限公司,构建“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安徽、交付在三明”的发展格局,也因此,三明挚达成为承接全国产品咨询、销售交付、售后服务的客服中心,设有400客服中心、交付中心、售后中心以及电商中心。目前公司已有员工200人,已成为沪明对口合作的成功项目。
在国家推动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黄志明和挚达科技主动承担起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先后获评上海杨浦区首批工匠,上海杨浦区拔尖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和科技部创业领军人才。
功成名就,不忘桑梓。近年来,黄志明将全国最大共享汽车Evcard引入三明,让三明人民率先享受到共享新能源出行的便利,积极为沙县文昌基金成立和沙县一中百年校庆捐资助学,在首届虬商大会被授予“风采虬商”……这些行为,是他作为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其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初心的最朴实回馈。他用自己的经历,为家乡的下一代树立了一个鲜活可感的榜样。
从沙县到上海,从状元到总监,从工程师到“全球之王”,黄志明的个人奋斗史诗,恰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微观缩影。他的故事之所以“接地气”,是因为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个人的远大理想,只有与时代的宏大叙事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激昂的乐章。
如今,挚达科技在港股成功上市,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下一个关于“中国智造”出海与机器人未来故事的开始。黄志明博士的征程,仍是星辰大海。
┃最三明综合沙县区融媒体中心编辑,转载请备注完整出处。
┃联系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沪明路16号金麟郡2幢205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