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26轮收官,青岛海牛客场输给了刚从降级泥潭里爬出来的梅州客家,球迷心里那口气又憋不住了,这波操作直接把海牛队送回了降级区,而梅州队反手一个保级柳暗花明,属实让人感慨赛场变脸比翻书还快,问题就在于,青岛海牛没能在这个保级大战上咬下一口,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对教练李霄鹏开喷了,觉得他“太守”本色太足,场面稳没什么好处,结果关键时刻又掉链子,真让人无语,但要说青岛海牛这波降级大概率,单怪李霄鹏未免也太直接,现实其实没那么简单。
先看球场画面,上半场青岛海牛整体架势还算紧凑,防线顶得住,偶有反击,却一直没能形成有效威胁,梅州这边倒是抓住机会,小范围渗透打穿了海牛防线,进球后立刻收缩,海牛全队则陷入冲不出去又不敢彻底压上的循环,这种场面其实在李霄鹏执教后期已经很常见了,就像不少球迷吐槽的,“李太守”名不虚传,比赛一到关键阶段,场面摆得特别规矩,球员也像被画进了套子里,一是怕犯错,二是没拼劲,结果比分一落后,齐刷刷摆烂,无人能挺身而出,赛季初就有人说李霄鹏这种风格不适合青岛,这下终于应验了,毕竟保级战,拼的就是场上的血性和一口气,战术布置太保守,球队气质躺平,怎么能赢下硬仗。
当然,话说回来,青岛海牛这批球员技术确实一般,防线经验欠缺,进攻端也没什么亮眼操作,有人说成绩差主要是球员水平拉胯,这种说法也有那么点道理,但真到降级这种惨况,单靠球员不行也不是全部,比赛看的不是数据,关键时刻谁能冲出来,谁能拼得够狠,谁能为主帅卖命,这些东西才是救命稻草,说白了,李霄鹏作为国产教练,带新人,带弱队,从来都摆脱不了阵型上的拘谨和场面上的稳妥,中超环境一直限制着教练发挥,说到底,还有些体制和气氛上的怪,导致换了谁来也不见得有戏,谢晖不也是中途下课,王宝山、黎兵甚至范志毅、宿茂臻这些名字也都在中超当头碰壁,成绩平平,流程甚至雷同,说是国产教练的集体尴尬也不算过分。
![]()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关键比赛里就打不出拼劲,就算李霄鹏再怎么照顾球员情绪,也总有人在场上划水,青岛海牛这赛季对阵亚泰、梅州,本该是保级抢分的直接对手,却愣是没啃下一分,球员也不像为教练拼命的样子,还有球迷指出,李霄鹏想面面俱到,有点不得罪人的意思,这种队伍管理方式很难激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30多号人,人人都想着自己的机会和利益,到比赛场上一团散沙,拼不动也拼不出来,所以就导致关键节点掉链子,硬仗怂塌,局势一垮,队伍直接在降级榜里站稳了脚跟,你要说梅州能逆转保级,这场青岛的摆烂就是最鲜明对比。
不少网友这时候站出来对喷李霄鹏,说战术太死板,打法太保守,还有媒体给他扣帽子,非要把教练执教和球员时期的位置挂钩,什么“带队就是摆大巴”、“阵型只能用442”,这种思路其实就像给中国足球戴上了紧箍咒,俱乐部老板也不懂球,被媒体洗脑久了,找教练只问阵型和风格,不看实际球员条件,结果搬来一个“知名教练”,球队还是老样子,摆烂一条龙,球迷只能在评论区点赞回怼,争吵成了比赛后的主旋律,说到底,技战术选择要看队员水平和对手情况,没这个认知,再高的名气也无济于事。
李霄鹏自己倒不是没优点,他的沉稳、低调,队员们也不太愿意主动站出来对喷教练,但从鲁能、武汉到沧州,包括这回青岛海牛,每次到关键场次都掉链子,真的不能全怪运气,性格太温和有时是加分项,但在金钱利益和保级压力下,主帅还是得有点魄力,相比于谢晖的张扬,李霄鹏的“太守”风格就显得太软,在中国足球这种土壤里,没有狠劲真的当不好消防队长,这也是很多教练共通的硬伤。
![]()
综上看,青岛海牛本赛季降级概率已然不小,最后几轮再想抢分难度极大,李霄鹏的战术固守、气场温吞,不得罪人却缺乏冲突和斗志,这些都在球队表现里一览无遗,中超这几年见证了国产教练普遍陷入平庸的死循环,但又没人敢彻底破局,或许李霄鹏真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队伍管理方式,中国足球也该摆脱媒体和舆论的套路思维,别拿阵型和风格给自己套上锁链,毕竟一支球队拼的是血性和实战,光靠稳妥和面面俱到,只会迎来更多的摆烂和降级,下个赛季,谁又会成为新的“太守”,也许还得继续往下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