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回村盖房是“圆梦”还是“噩梦”?儿女不继承,回不去也卖不掉

0
分享至

有人掏空半辈子积蓄,在老家盖起三层小洋楼,一年却只住三五。

邻居你追我赶,房子越盖越豪华,最后却成了甩不掉的“负资产”。

更扎心的是,那栋耗尽心血的新房建好了,却没回去住,连亲生儿女都嫌弃,说不愿继承。



今年清明,老陈带着全家回闽南老家扫墓。

他推开自家那栋镶着罗马柱的白色小洋楼时,他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二楼阳台爬满青苔,客厅的真皮沙发霉斑连片,最要命的是三楼卫生间漏水,水渍让瓷砖都变黄了。

“68万啊!”老陈攥着扫把的手直发抖。

2018年,他跟着村里的“建房潮”,把在泉州开小吃店二十多年攒下的钱全砸了进去。

那时村里机器轰鸣,尘土飞扬,谁家要是只盖两层,出门都抬不起头。

“盖三层,贴瓷砖,罗马柱得立起来,不然不像样。”当时这话在村里传得比鞭炮还响。



可如今,这栋气派的小楼,成了他心头的刺。

镇上中介说得直白:“这房白送都没人要。现在年轻人宁可在县城凑首付买电梯房,谁还回村里住?”

老陈不是个例。在江西某县,农村房屋空置率高达四成。

很多房子,一年只在春节那几天亮一次灯,像一场短暂的仪式,祭奠着某种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

攀比之风,吹起“负债楼”

在华北一个平原村庄,村民老李给我们算了笔账:2016年他堂弟花25万盖起带琉璃瓦顶的三层楼,今年他照着同样规格建,光建材就多花了18万。

钢筋从每吨2800涨到3800,水泥翻倍,泥瓦匠日薪突破400元,还常常“一工难求”。

“就像掉进无底洞。”老李苦笑。他本计划盖两层,可看左邻右舍都起了三层半,甚至有人在屋顶加了个玻璃阳光房,他咬咬牙,也追加预算往上盖。“不盖高点,感觉低人一等。”

如今,他家小楼外墙贴着进口瓷砖,室内装着仿红木楼梯,金碧辉煌。



可全家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老母亲一人守着空房,每天对着四面白墙发呆。

村里人私下都叫这种房子“负债楼”——表面风光,内里欠着信用社二十多万贷款。

有网友说得一针见血:“有需要再回去建房才是最好的选择。有些人喜欢跟风,明明在城里混了二三十年,自己和孩子早就在城市扎根,现在六十岁了,突然想起回农村建房,其实是没什么意义了。你的孙子孙女对那片土地根本没有感情,也不可能回去。如果你真想守住‘根’,维护老屋不倒,比盖新房更实在。”



空心化催生“幽灵社区”

开车穿过皖南山区,你会看到一种奇特的“幽灵社区”:成片崭新的联排别墅,寂静无声。

有的院子荒草长得比人还高,铁门锈迹斑斑,窗台上积着厚厚的灰。

当地村干部说,有个200户的村子,实际常住人口不足60人,全是老人和孩子。“春节一过,整个村晚上亮灯的不到十户。”

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缺失,让年轻人走得更决绝。

在湖北某镇,原本3所村小合并成1所,每天清晨,都能看见老人骑着电动车,载着孙子孙女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



镇卫生院的医生坦言:“稍微重一点的病,都得往市里送。不少老人干脆在城里租个地下室,陪孙子孙女读书。”

“有的人是为了老了回去住,尤其是儿女在城里扎不了根;有的人纯粹是为了显摆,觉得‘我有钱,能建洋房’;还有的人,是为了老人百年后回村办后事方便。”一位常年跑乡村的记者朋友告诉我,这三种动机,撑起了农村建房的“三重门”。

政策收紧,路越走越窄

更让人揪心的,是政策的收紧。

按照自然资源部规划,2028年前要完成全国宅基地确权登记,很多地方已暂停新增宅基地审批。

浙江某村民前年想翻建老宅,跑遍乡镇国土所才被告知:现在连加层都要四邻签字同意,稍有纠纷,立马停工。

“去年有户人家因为下水道走向和邻居闹翻,被举报违建,刚起的三层楼,顶层硬是被拆了。”村干部摇头,“现在建房,不是有钱就行,还得‘人缘好’。”

城里人想通过买卖获得宅基地?



这条路也彻底堵死了。某网红曾在短视频炫耀“花30万买下江南小院”,结果不到半个月就被勒令退还,还上了当地通报名单。

情感与现实的两难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后悔。

在成都近郊,退休教师周女士把老家房子改造成适老住宅:全屋无障碍通道,卫生间装了扶手,网络直通社区医院。

她每周在院子里办读书会,渐渐聚集起十几个返乡生活的同龄人。

“关键要想清楚,你盖房到底为了什么。”她一边修剪月季一边说,“如果是为了面子,不如把钱存银行。如果真打算落叶归根,就得做长期打算。”

她的经验被不少返乡者奉为“教科书”:选址要靠近镇级医疗点,房屋结构不必大,但防潮、通风、采光要好,预留菜园比罗马柱实用得多。



她还发起“旧房唤醒计划”,组织志愿者定期给空置房屋通风、打扫,避免资产快速折旧。

有网友感慨:“只要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朋友,无论在城市有多少套房,也阻止不了你回农村建房的冲动。因为那里是你的根,是你一生不变的情怀。”

可情怀,能当饭吃吗?

未来的出路在哪?

随着2024年新一轮农村规划启动,浙江某县试点推出“宅基地置换”政策——村民可自愿将闲置宅基地置换为镇上的公寓房。

首批32户参与家庭中,多数人用上了天然气和集中供暖,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菜市场和学校。

“农村房子的问题,不在房子本身,而在人与土地的关系变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指出,当城镇化率超过65%,城乡居住结构必然重构。

他建议探索多元化路径: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房改造为康养驿站、乡村工作室、民宿集群,甚至作为“共享农居”供城市家庭短期租住。



老陈的故事,或许还有转机。

他儿子最近提了个建议:把三楼改造成独立套房,装上热水器和空调,挂到短租平台,接待周边景区的游客。“爸,房子空着是负债,用起来才是资产。”

夜幕降临,老陈打开手机手电筒,最后一次打量这栋房子。

墙上的全家福还挂着,照片里一家人站在新楼前笑得灿烂。如今相框边缘已泛黄,像一段被时间风化的记忆。

他忽然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房子是装人的,不是装面子的。”

锁门时,铁锁发出沉闷的“咔嗒”声。

这声音,像极了很多返乡建房者的心声——那些镶嵌着乡愁与梦想的建筑,终究要在时代变迁中寻找新的坐标。



“圆梦”还是“噩梦”?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当房子盖成了面子,住进了荒凉,传不下去,卖不掉,它就不再是家,而是一份沉重的执念。

时代变了,乡愁不该被钢筋水泥困住。

回村盖房,你是在筑家,还是在筑一座无人认领的纪念碑?

欢迎聊聊你的看法。

(注:文中案例均来自公开报道及受访者化名,数据参考国家统计局及各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信息)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恕我直言,幸亏梅西离开巴萨了,要不然亚马尔非得给梅西上一课!

恕我直言,幸亏梅西离开巴萨了,要不然亚马尔非得给梅西上一课!

田先生篮球
2025-10-27 18:20:45
陈芋汐失利!中国跳水新星遭冷遇!全红婵与陈芋汐命运何去何从

陈芋汐失利!中国跳水新星遭冷遇!全红婵与陈芋汐命运何去何从

小毅说事
2025-08-07 20:32:59
“死对头”终于倒了!特朗普高兴坏了,“矛头”对准下一个目标

“死对头”终于倒了!特朗普高兴坏了,“矛头”对准下一个目标

花花娱界
2025-11-02 17:55: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金之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金之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环球网资讯
2025-11-02 13:34:52
这才是瓦格纳兵变失败的原因?普京早留了一手,俄军最大赢家浮现

这才是瓦格纳兵变失败的原因?普京早留了一手,俄军最大赢家浮现

青途历史
2025-10-16 20:09:37
总统府被包围!乌克兰人终于醒悟了:最大敌人并不是俄罗斯?

总统府被包围!乌克兰人终于醒悟了:最大敌人并不是俄罗斯?

花花娱界
2025-11-02 17:45:52
中国航母震撼全球!第五艘开始实现真正超越,美国优势不再?

中国航母震撼全球!第五艘开始实现真正超越,美国优势不再?

科学知识点秀
2025-10-23 08:00:03
据说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

据说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

福建平子
2025-11-02 16:53:33
16年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私自下车,被老虎撕咬的赵菁,后来咋样了?

16年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私自下车,被老虎撕咬的赵菁,后来咋样了?

青途历史
2025-10-06 17:01:45
黄仁勋在韩国的两天,都留给了一家炸鸡店

黄仁勋在韩国的两天,都留给了一家炸鸡店

小鬼头体育
2025-11-01 12:16:23
海牛1-0,赢球不可怕,可怕的是李霄鹏赛后一席话,尽显高情商

海牛1-0,赢球不可怕,可怕的是李霄鹏赛后一席话,尽显高情商

范櫳舍长
2025-11-02 20:20:16
64岁费翔英国被偶遇!戴着墨镜特时髦,颠覆了对中年男人的印象

64岁费翔英国被偶遇!戴着墨镜特时髦,颠覆了对中年男人的印象

娱圈小愚
2025-10-29 09:59:20
2-0 神锋头槌破门 连续6场零封 13.1亿豪门9连胜强势领跑一骑绝尘

2-0 神锋头槌破门 连续6场零封 13.1亿豪门9连胜强势领跑一骑绝尘

狍子歪解体坛
2025-11-02 01:02:12
酒红色长袖配黑色瑜伽裤,显瘦显高级还炸街,日常出街美到犯规

酒红色长袖配黑色瑜伽裤,显瘦显高级还炸街,日常出街美到犯规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01 22:12:23
马卡:维尼修斯抢走姆巴佩点球又造丑陋一幕,阿隆索本应干预

马卡:维尼修斯抢走姆巴佩点球又造丑陋一幕,阿隆索本应干预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16
彻底傻眼了,不仅广西,全国都束手无策!

彻底傻眼了,不仅广西,全国都束手无策!

另子维爱读史
2025-10-19 11:44:19
又4个大瓜!王晶爆料舒淇、大导演暴雷、向太谈统一,风波不断

又4个大瓜!王晶爆料舒淇、大导演暴雷、向太谈统一,风波不断

温读史
2025-11-01 19:22:17
场均3分4助,效率联盟垫底!哈登和快船要失算,你确实该退役了

场均3分4助,效率联盟垫底!哈登和快船要失算,你确实该退役了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3 00:50:02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足球狗说
2025-11-02 21:32:15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霹雳炮
2025-10-17 21:31:29
2025-11-03 02:48:49
君好伴读 incentive-icons
君好伴读
分享有趣的人和事
736文章数 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家居
游戏
公开课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旅游要闻

这道金黄的绝美秋景里藏着古韵京华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