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倒计时的钟声早已敲响,当多数品牌还在为“创意没头绪、物料赶不完、投放没方向”熬夜焦虑时,另一批品牌却靠着AI营销悄悄拉开了差距——有人实现礼盒销量翻三倍,有人把投放效率提90%,还有人让会员GMV贡献度从40%飙到60%。这场大促的胜负手,早已从“拼体力、熬时间”变成了“拼AI用得好不好”。
![]()
放在往年,双11筹备期的品牌会议室总弥漫着咖啡因与焦虑的味道:市场部翻遍热搜榜找创意,动辄开四五个小时会仍定不下主题;策划案传到内容团队,又因理解偏差改五六版;等设计把海报、短视频赶出来,离投放节点只剩半天;最让人头疼的是数据反馈,投放后要等两三周才知道ROI,想调整都来不及。这种“环节断裂、效率低下”的模式,几乎是传统营销的常态。
但今年,有了AI营销Agent的加入,一切都变了。以阿里巴巴瓴羊打造的营销Agent为例,这套由五个“数字员工”组成的协同系统,直接把营销全流程从“按月算”压缩到“按小时算”,还解决了传统模式的核心痛点。
![]()
第一个“数字员工”是灵感创意Agent,它不像传统营销那样“拍脑袋”,而是像情报分析师一样,把行业热点、头部品牌动态、关键营销节点整合进动态日历。比如香氛品牌宋朝筹备七夕活动时,团队正为主题犯难,这个Agent立刻结合“七夕情感属性+香氛场景需求”,给出“香伴七夕,为爱加氛”的建议——既避开了俗套的“买一送一”,又把产品和节日氛围绑定。后续团队仅用1小时细化方案,最终礼盒销量比平时翻了三倍,远超预期。
接着是营销策划与素材创作Agent接力。传统模式下,一个创意从点子变成可执行方案,再到产出海报、文案,至少要一周。但现在,只要从灵感日历选定方向,策划Agent会自动生成目标人群(比如宋朝的“25-35岁情侣”)、核心玩法(“定制香氛礼盒+专属留言卡”)、预算分配(“60%投小红书,40%投天猫首页”)的框架;素材创作Agent则根据渠道特性批量出内容——给小红书做软萌风图文,给天猫做简洁促销海报,不用设计团队反复改稿,半天就能出20套素材。
最关键的是媒介投放Agent,它解决了“钱花在哪、效果好不好”的老大难问题。国民日化品牌好来牙膏做品牌焕新时,要在25个城市投户外广告,传统选点靠经验,很容易浪费预算。但这个Agent会结合线上消费数据(比如“职场白领更爱买美白款”)和线下场景数据(“商圈写字楼人流量峰值”),精准锁定潜客集中的点位。最终不仅曝光的潜在客户浓度比区域自然浓度高108%,选点效率还提升90%,相当于以前10天的活,现在1天就能干完。
最后,结案分析Agent让“复盘滞后”成为过去。传统营销要等数周才能出转化漏斗、ROI报告,而它能实时抓取数据,甚至在投放进行中就生成分析——宠物营养品品牌卫仕就靠它,发现“25-30岁养宠人群”的复购率比其他群体高30%,立刻调整投放重心,把预算向这个人群倾斜,最终GMV同比增长120%。
更值得关注的是,AI营销的价值远不止于双11这样的大促。在日常运营中,它正在推动营销从“战役式”转向“微营销”:户外广告不再是“黑匣子”,Agent能追踪用户看到广告后,是否去天猫店铺下单,让每一分广告费都有迹可循;会员运营也告别“短信轰炸”,比如女装品牌朗姿用AI给会员分层——对“新客”推首单优惠,对“老客”推专属定制款,最终会员数翻番,GMV贡献度从40%涨到60%。
![]()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瓴羊深植的阿里巴巴Data x AI基因——它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工具,而是把服务淘宝、天猫的十年数据经验,转化为能帮品牌落地的能力。就像宋朝品牌总监Andy说的:“营销Agent不只是省时间,更能帮我们抓准市场节点,让决策不再靠感觉。”
今年双11,真的不是“谁预算多谁赢”,而是“谁能借AI把每一步都走对”。那些还在靠熬夜拼创意、靠经验投广告的品牌,可能会发现:差距不是一天拉开的,而是在AI自动生成方案、实时优化投放、快速复盘的每一个瞬间,悄悄被拉开的。
现在布局AI营销还不晚,毕竟对品牌来说,双11的终极目标不是“熬完这一场”,而是“找到能一直赢的方法”——而AI,或许就是那把钥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