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界面不稳定性(由缺陷、离子迁移及不受控结晶引发)是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性能提升与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难题。安徽大学肖娟定副教授、青岛科技大学蒋晓庆副教授及南航博士郑立凯等人研究指出,电子吸电子材料(EWMs)凭借独特配位能力与出色电荷提取特性,成为界面工程领域极具前景的候选材料。
该团队综述全面概述了EWMs基本特性、提升光伏性能与器件稳定性的内在机制,系统总结了近期在PSCs关键界面层引入此类材料的显著进展,为开发高效稳定PSCs提供了机理见解与设计策略。
吸电子基团对PSCs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钙钛矿层:吸电子基团通过吸电子效应增强局部电负性,引发界面偶极效应并调控电场分布,实现缺陷钝化,减少能量损失。
- 电子传输层(ETL):优化能级梯度,提高电荷提取效率与电子传输能力,提升电池整体性能。
- 空穴传输层(HRL):通过界面化学键合防止离子迁移与聚集,减少非辐射复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不同类型吸电子基团优缺点见下表4。
含氟基、氰基和(或)磺酸基的EWMs,在提升PSCs光电转换效率(PCE)与长期稳定性方面潜力巨大。但实现工业规模应用仍面临挑战:
- 分子构型与性能关联不明:电负性与空间位阻(如-CF₃范德华体积约92ų)协同效应未准确量化,阻碍分子设计理论指导。
- 工艺兼容性与结晶动力学矛盾:添加剂高浓度(>5wt%)破坏钙钛矿结晶,致晶粒尺寸减小、针孔缺陷,影响性能与稳定性。
- 环境风险与规模化限制:部分含氟材料(如PFOS衍生物)有生物累积风险(半衰期>5年),阻碍工业应用。
为此,团队提出全面研发框架:
- 分子设计:利用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实现高通量筛选,加速新型EWMs开发。
- 官能团集成:研究多种吸电子官能团多样化与集成,关注协同效应。
- 工艺应用探索:探索EWMs在不同工艺体系应用,实现一致改性效果。
- 功能材料开发:开发适用于大面积组件工艺(如涂布、溅射)的功能材料(图8),推动产业化。
EWMs在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商业化方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文献信息
Impact of Electron-Withdrawing Passivating Molecules 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Guangyue Yang, Kaiwen Dong, Lina Zhu, Yu Lei, Panyu Wang, Na Shi, Likai Zheng, Xiaoqing Jiang, Juan-Ding Xiao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ssc.2025015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