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的白宫会晤现场,本应聚焦美加导弹防御系统合作与贸易谈判的外交场合,却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番言论沦为国际舆论焦点。面对到访的加拿大总理卡尼,特朗普当着满堂记者直言两国存在“天然冲突”,随即话锋一转再次提及将加拿大并入美国,甚至在卡尼列举所谓外交政绩时粗暴打断,强硬插入“还有加拿大与美国的合并”这一议题。
镜头清晰捕捉到,卡尼在全场哄笑中仓促回应“不,这可不是我要说的”,嘴角僵硬的赔笑与眼神中的尴尬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这场荒诞外交闹剧的最佳注脚。这绝非特朗普首次抛出“吞并加拿大”的狂妄言论,其说辞早已从模糊暗示升级为具体胁迫。早在2024年11月的海湖庄园会晤中,他就曾当面“建议”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特鲁多本人则可担任“州长”。
![]()
次月10日,他更在社交媒体公然将特鲁多称为“加拿大州州长”,将主权国家领导人降格为地方行政长官,用文字完成对加拿大国家尊严的羞辱。进入2025年,这种言论愈发密集且具煽动性:4月加拿大大选当日,他在社交平台高调许诺,只要加拿大并入美国,就能实现税率减半、军力“免费提升至世界之巅”,甚至宣称汽车、钢铁等产业能“规模翻两番且零关税”。
特朗普的步步紧逼始终包裹着经济胁迫的内核,关税与防务成本成为其挥舞的两大筹码。他曾明确威胁,若美加存在贸易逆差,不如让加拿大成为美国一州,更以非法移民和毒品流入为由,扬言对加拿大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在“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合作上,他更是赤裸裸地将主权与金钱挂钩——要求加拿大支付610亿美元参与费用,却又暗示“成为第51个州则无需支付分文”。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背后,是对加拿大经济命脉的精准算计:加拿大对美出口占其外贸总额的75%以上,能源、钢铝等核心产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关税制裁足以重创其经济根基。面对如此露骨的主权挑衅,加拿大内部呈现出分裂又无奈的复杂反应。官方层面的表态充满矛盾,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弗里兰强调“加拿大是伟大的主权国家”,却回避直接回应特朗普言论的严肃性,只让记者去追问美方;公共安全部长勒布朗则试图用“只是在开玩笑”的说辞淡化危机,将外交羞辱包装成玩笑话。
![]()
将特朗普的言论简单归为“政治玩笑”,无疑是最危险的火鸡式误判。加拿大政治评论员斯科特·里德的论断一针见血:这种“笑话”本质是对整个加拿大的侮辱和不尊重,绝非随口调侃。从国际政治逻辑看,特朗普的反复提及已构成系统性施压:通过不断模糊主权边界的言论,削弱加拿大民众的国家认同,同时测试加政府的反应底线,为后续经济胁迫积累心理优势。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言论始终与实际政策联动,2024年底称特鲁多为“州长”前,刚宣布拟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2025年大选期间炒作“合并”,正值加政局动荡之际,这种时间点的选择绝非偶然。卡尼在白宫的尴尬赔笑,某种程度上成为加拿大困境的缩影——既依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和经济联系,又无力抵御其霸权霸凌。
![]()
作为北约成员国,加拿大军力薄弱,现役军人仅6万余人,国防预算不足GDP的1.5%,在“金穹”系统等防务合作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经济上的深度绑定更让其难以强硬反击,安大略省虽威胁切断能源供应,但美国一旦反制,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能源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这种不对称的依存关系,正是特朗普敢于反复挑衅的底气所在。
国际社会对这种“主权勒索”并非无动于衷。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直言,美国当选总统不承认加拿大总理的国家领导人身份,堪称“灾难性的侮辱”。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言论正在侵蚀二战后形成的主权平等国际秩序——一个核大国领导人反复扬言吞并主权邻国,无论以何种名义包装,都在撕开国际关系的伦理裂缝。若放任这种“霸权玩笑”蔓延,小国的主权安全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全球秩序的根基难免动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