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个千牛卫大将军,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警卫局头儿,正三品,跟六部尚书一个级别,跟宰相那帮人能平起平坐,实权不实权的另说,脸面是真大,谁见了都得让着点,这位置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混的,考试打仗民间推荐那套,根本进不了千牛卫这个圈子,不是皇帝的亲戚,就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再就是皇帝最信得过的死忠,才有资格坐,这种官看的就是出身,制度上写得清清楚楚,千牛卫大将军,不可能有谁是靠自己拼出来的。
李元芳,当时就挂着这个“千牛卫大将军”的头衔,可没见他去宫里站岗,都是跟着狄仁杰满世界查案子,禁军训练、安排人守夜这些事他哪有时间管,这事就得提“检校”两个字,唐代的“检校”,说白了就是头顶个高帽子,荣誉头衔的意思,本来是临时代理,哪个官生病或者人手不够,先找个人顶上,后来慢慢就成了没实权的空衔了。
李元芳说自己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就是名义上挂个正三品,没兵权,也不用站岗,专门拿来吓唬地方官的,查案子方便,这头衔不亮出来不行,唐代那会儿就认官大官小,你没个官衔谁搭理你,外地人来查案,地方刺史一句话就把你打发了,案卷都不给你看,李元芳是副手,跟着宰相查案,没个像样的名头,地方官根本不把你当回事,这时候“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就是护身符,皇帝给的牌子一亮,地方刺史立马就老实了,派专人配合,案子才能查下去。
湖州那个案子也是这样,地头蛇跟地方官勾结,一开始根本不鸟李元芳,头衔一报出来,对方马上就怂了,他们怕的不是李元芳这个人,怕的是他背后的皇帝,这种头衔就是个通行证,没权但是有面子,是唐代特使的标配,真干活的大将军,那得在长安跟着皇帝,管着禁军,是实打实的岗位,李元芳这种“检校”就是挂名,不碰军事,但皇帝信得过他,查案、维稳这些事,皇帝自己不去,就派李元芳这种人出去压场子,地方上必须配合,就像现在的中央调查组,地方管不着,地方官都得听话。
到底有没有权,调兵的权是没有,可比有兵权还好使,说句话地方官就得听,这种面子官,其实是那个制度给逼出来的,不是他个人怎么样,唐代那会儿名分就是一切,有好的名分办事就快,李元芳跟着狄仁杰那么多年,文武双全,可到底是个副手,皇帝给他个大帽子,走到哪儿地方官都得给面子,他自己办起事来也有底气,一个靠本事吃饭的人,还得用头衔来撑场面,这就是名分压过个人能力的体现。
放到现在这套制度里,李元芳根本用不着报官衔,现在社会讲的是授权和程序,查案子靠的是文件不是脸面,拿着文件人家就得配合,不用靠头衔去吓唬人,唐代那套官大民小的东西,没个头衔真是走不动道,查个案子连饭馆后厨都进不去,所以李元芳每次查案都得先把证件亮出来,不是怕别人不认识他,是怕别人压根不让你开始查。
千牛卫这个东西,制度一变也就没了,但背后的道理没变,现在也有类似的东西,什么特别巡视员,荣誉顾问,手里没实权,但地方上就得听,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李元芳这种人,说到底就是制度下的一个特殊角色,靠着体制给的虚名办实事,他自己手里真没什么兵。
所以说“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不是他爱显摆,是给自己和查案子壮胆,唐代那种面子文化,你不懂就觉得这很多余,其实那是必须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