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海山
雷锋——是我们团的突出典型
吴海山
我于1954年2月20日奉命到长沙中央军委高级工程兵学校学习,期满毕业后,在1956年5月28日被分配到当时驻防在旅大长海县的獐子岛,正式任命为工程兵工程第十团团长。这个团即是后来的雷锋所在团。多年来,这个团不仅因为涌现出雷锋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闻名全国;从她在1947年9月建团起,就有着光辉的战斗历史。在解放战争中是一支屡建战功的英雄部队。参加解放山西运城、临汾、太原的战斗中,作战勇敢,被62军授予“越战越强”锦旗一面。全国解放前夕,这个团奉命进军西南剿匪,以勇敢顽强、吃苦耐劳著称,川西各界民众赠送了“英勇顽强、全歼匪帮”的锦旗。16兵团领导也赠给该团“英勇艰苦”锦旗一面。1952年,这个团从西南撤回内地并改编为62军185师554团,正式归东北军区管辖。参加了石家庄杜村、辽宁阜新两机场的修建任务。由于全团干部战士以忘我的劳动热情修建自己的机场,全团首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53年6月,这个团被改编为工兵第27团。时隔两年又被编成工程兵工程第10团。从1955年起,这个团作为实力最强的一支工程兵部队,所担负的构筑国防工事等施工任务,无不同国家、军队的重点工程相关联。以至后来从东北又到西南,从国内到国外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功绩和美名。
由于这个团有着光辉的战斗历史,上级调我任这个独立工兵团的团长,在自己感到光荣的同时确实深感责任的重大。所以接任这个团的团长职务之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体官兵保持和发扬这个团英勇善战、艰苦顽强的光荣传统,同时必须善于抓好先进典型,带动和鼓舞广大官兵的士气,以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团政委韩万金同志,在抗战中17岁参加革命,很快就担任了领导职务,有较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作风艰苦深入,善于培养典型。由于政委在工作上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党委一班人中的核心力量。
从这个团的历史上来看,虽不能说是英雄辈出;但在雷锋出现之前也确实涌现出不少功臣、模范和先进人物。像第一任老团长兼政委姚登山、第二任团长杨清魁和前几任老政委苏志干、程普泽、张天等,他们的优良作风一直被部队官兵传颂着,深受群众的拥戴。我调到这个团是第三任团长。自我到这个团时,当时的工兵一营营长王德玉同志是出席过全国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的代表,解放战争时的战斗英雄。当时一营营部的见习参谋许以文同志在这个部队得到了锻炼成长,曾担任过这个团的第八任团长,后来升任沈阳军区工程兵部大校部长。还有后起之秀,如1957年入伍的冷宽同志,从入伍到部队后一直表现很好,现在已是海军东海舰队的副政委,少将军衔。在这个团担任过排长、营部参谋的赵惠丰同志,现在于国防大学工作,也已成了将军……仅从我到这个团以后,每年涌现出立功、授奖和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个人均在500人左右。以1958年为例,部队在旅大长海县广鹿岛时,于8月1日和10月1日以司队通字第006和010号两次通令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就有记二等功的杨秀德、林顺时、蔡先顺3名。军官记三等功的有戴明章、蔡起适等20名。士兵记三等功的有龙远才等40名。对军官进行书面嘉奖的有郎营等19名。共82人。集体记三等功的有4个单位。同时,在全年总结时还涌现了5个“标兵连”,7个“标兵排”,22个“全优班”和上千名“五好战士”,“技术能手”。这些可以说明,雷锋参军入伍后成长进步得很快,固然由于雷锋从小就遭受家境贫寒沦落为孤儿之苦;而解放后亲身感受到新社会给他求学、工作和生活上的幸福,这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使他对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产生了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观念,较高的政治觉悟,首先是他的这些政治思想基础好,决定的因素在于他主观上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牢固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但我们也必须历史地实事求是的看待他,从他在望城县委参加工作以及部队的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优良作风对他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他生活的年代,他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进步确实有着重大的影响。
雷锋
为了反映雷锋入伍时的历史背景,我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回忆。1960年的补兵工作,按沈阳军区遵照国防部的指示,于1959年11月中旬即开始向下作了任务下达和工作部署。军区工程兵司令部在1959年12月初专门召开了补充新兵工作会议。我和团司令部的军务参谋戴明章同志参加了会议。按会上确定,给我们部队补充的新兵数是358名;兵员地区在辽阳市及其管辖地区。会后回团,即责成戴参谋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制定了“补兵工作计划”,进行了接新兵的人员组织……所有这些工作仅仅是用了三天的时间,于12月8日组织起来的新兵营就顺利地到达了接兵地区辽阳。这次的接兵任务重担放在了新兵营的党委,而事实上负实际责任的则是司令部的军务参谋。对于每年一度组织接新兵的任务,我们确实感到团司令部负责兵员工作的参谋人员是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的,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在1959年的补兵工作中,他们远离部队去四川重庆的綦江、南充的蓬安接兵,前后历时三个多月,在农村进行征兵宣传动员期间,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发挥了独立作战的能力;发扬了部队的优良作风。他们还利用征集工作的空隙时间,组织全体接新兵人员帮助綦江县兵役局训练了綦江中学基干民兵和红色少年近卫军共24个班级达1300余名。同时,由于接兵人员在其他各项群众工作方面也做得出色,重庆市委、市政府曾以(59)征兵字第01号文件向四川省各市、县委、政府、县兵役局及在四川省接兵的各兄弟部队通报表扬了我们7343部队接兵分队的优良作风。给部队赢得了荣誉。最后,带领649名新战友胜利地回到了部队。为此,在总结接兵工作时,团里曾专门下发通令表彰了在接兵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志,如司令部参谋戴明章;三营营部通讯排长王基盛给予记三等功的奖励;技术营副教导员姜洪贵;运输连副指导员易绍炎;九连副指导员马保民;七连司务长张善基给予书面嘉奖。后来“雷锋班”的第一任班长张兴吉就是那次入伍的新兵。通过上述是想说明,我们团对历年的补兵工作是极为重视的,而尤其注重新兵的质量。像雷锋这样的新兵能够补充到我们团,可以说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雷锋参军入伍来到我们团是1960年1月8日。其实在头一天也就是1月7日的晚上,我就知道了“雷锋”这个名字。当天晚上我在家刚刚吃过饭,忽然电话铃响,我拿起话机,通讯连总机的电话员说:“是一号首长吗?请接辽阳长途,戴参谋同您讲话。”紧接着话筒里传来非常熟悉的声音,戴明章同志用标准军人的请示报告语气说:“团长同志,您好!下面向您报告一下接新兵中的一个情况:全部接兵工作已基本结束,定于明上午从辽阳出发,午后可抵达营口。现在有一个问题特向您请示,在新兵复查中有一个应征青年叫雷锋,他的身体条件体重和身高都差点;但按新兵体检要求基本合格。唯政审手续不全。可是他在地方上的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模范,是先进生产者,推土机手。因他要求当兵心切,在新兵一集中时,兵役局便把他交给了我们,己给我们当了六天便衣通讯员,因此,我与荆营长、李教导员商量,决定收下带回部队。如果到部队后在检疫隔离和新兵训练期间发现什么新问题,还可以作新兵退回处理吆,这样做是否可以?请指示。”我这个人历来处事希望果断,从不犹犹豫豫、拖泥带水,尤其对待机关干部特别是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他们的工作一向是让我放心的。因为这些参谋可以说都是经过军校培养,训练有紊,能文能武,工作上经验丰富,在全团军官中是经过选拨到机关的。至于戴参谋曾经是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军训参谋,为了加强部队平时的正规化建设又任命他担任了军务参谋。自1956年起,他已经是第5次担负接新兵的任务了。对他的工作我们从来都是满意的。所以,听了他在电话里的汇报之后,我当即答复:“一切由你军务参谋看着办好了。”当撂下电话时,我家属钱莉在一旁还说了一句:“戴参谋工作那么细致,敢于负责,怎么只为了一个新兵什么雷锋还值得向您打个长途电话作请示……”对于这件事,记得在1990年“八一”建军节那天,戴明章同志来南京在我家吃饭,当谈到雷锋时,他还说了一句:“如果那次在电话上您这位老首长不同意的话,我这个军务参谋也不敢带他,那雷锋可就当不上兵了……”我当即插话说:“那我这个雷锋所在团团长是天意啰!”
1960年1月8日下午,我们按新兵营从辽阳火车站予报的军用专列到达营口的时间,组织全团官兵,打着“热烈欢迎新战友”的巨幅横额,敲锣打鼓到营口车站上欢迎。对于那天欢迎新兵的场面和情景,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记得是午后三点半钟,满载入伍新兵的军用专列徐徐地开进了营口车站。这时站台上的敲锣打鼓声响彻云宵,高呼“热烈欢迎新战友”的口号此起彼伏。我和政委韩万金、副团长吉玉贵、副团长兼司令部参谋长李俊荣、政治处主任张国民等领导同志以及团机关的干部等候在站台上。列车刚一停稳首先第一个从车梯跳下站台的是负责接兵工作的团司令部军务参谋戴明章同志,紧接着新兵营长荆悟先、教导员李恒基等也都下了车,向我们行举手礼,同时戴参谋还按军队《内务条令》的要求向我和政委作了报告:“团长、政委同志,新兵专列已安全到达,沿途未发生任何事故,报告完毕,请指示。”随即,我们走上前去同他们一一握手,并对他们致以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就在这个时候,戴参谋单独向我低声地说了一句:“团长,我在接兵上犯了一个错误……”没等他把话说完,我当即以十分惊诧的口气打断了他的话,忙问:“什么事?”他接着说:“我接了一个没有政审表的兵——叫雷锋。”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并对他说:“不就是你昨天傍晚打电话向我报告的那个新兵吗?不要紧,我知道了,由我负责。”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团的参谋人员,也可以说是机关所有人员,办事都很认真,组织纪律观念很强,他们对领导都是无比的尊重,工作中的大事小情都是随时请示报告,这方面,可以说是我们团机关的一贯作风。当各节车厢的新兵陆续下车后,在站台上三个新兵连整顿好队伍,随即由团值班员指挥,按新兵队伍在前,老战士连队在后的顺序鱼贯的走出车站,径直到了部队大操场,在那里举行了热烈欢迎新战友大会。大会是由团政治处主任张国民同志(少校)主持并致欢迎词,接着我代表团党委、团领导及全团官兵讲了话。主要对新战友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们入伍来到我们团的诚挚心情,并简要向新兵们介绍了我团的光荣战斗历程以及当前的任务,同时,对新战友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老战士代表、全团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四连班长任佐芝在欢迎大会上讲话时,表示决心要和新战友一道,团结奋斗,为创造更多的“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为完成团的各项任务而作出最大的努力……最后是新战士代表讲话,只见雷锋从新兵队列中不慌不忙,非常沉着的走出来,上了主席台,先面向我们几位领导同志,又面向大家恭恭敬敬的行了未经过训练不太正规的举手礼,接着代表全体新战友在欢迎大会上表示了决心。特别是当他讲道:“只要我们学好毛主席著作,听党的话,听从各位首长的教导,团结一致,什么‘四好’‘五好’,我看多几个好也能做到(因为他不懂得部队中创“四好”、“五好”的概念,误以为多几好更好),反正我们就是一个心眼儿,为了保卫祖国一定要当个像样的兵,绝不辜负首长和大家的期望……”讲话声音宏亮有力,博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在他讲完话,散会后,韩政委对我说:“这个新兵小雷锋讲话很有力量嘛!年纪不大可是政治觉悟比较高,是个好兵。我看让政治处注意一下,不管分配到哪个连队,看他今后的发展怎么样……”我也暗自在想:难怪戴参谋把雷锋作为个别问题向领导进行请示,他可能原来早已认准了雷锋会是个好兵啊!在回团部的路上,我把头一天晚上接戴参谋从辽阳打来长途电话,报告了关于雷锋的情况,向政委简要的说了一遍。他听后当即表示了对接新兵工作的认真负责感到非常满意。
第十团团长吴海山、政委韩万金率队欢迎“雷锋班命名”归来
雷锋同志入伍的第一天,从他在欢迎新战友大会上的讲话,就使我们团的几位领导同志对他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但是,他入伍时的政审手续不全,这在当时来说,无论如何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司令部军务部门,尤其当事者戴参谋可能一直挂在心上,因此,记得是在新兵入伍后的四五天,戴参谋向领导提出,需要去辽阳为几名入伍的新兵团员办理组织关系的转换手续;后来知道,实际上他是特为雷锋的政审材料而去的。他从辽阳回来之后,通过参谋长建议召开了有我和政治处主任以及宣传、保卫部门参加的专门汇报会。他把有关雷锋档案以及当初弓长岭矿为什么不出具政审表的过程,原来是他们一位李书记舍不得让雷锋走……等等,一五一十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才解除了我们的疑虑。在戴明章同志汇报过后,会上的同志们都感到雷锋是个“好苗子”。从他参军前在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矿的一贯表现就证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基础好,经过党的培养教育,肯定会是个优秀的战士。
新兵入伍后,对新兵的分配工作全是由军务参谋戴明章同志一手经办的。戴参谋这个人在工作上有干劲,雷厉风行,不论做什么事他向来是善于动脑,考虑问题周到细致。记得在那次进行新兵分配时,他拟订了四条分配原则,其中第一条是照顾入伍新兵原有的技术专长,其次是按党、团员、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均衡分配给工兵一二三营。而且首先选好文书、给养员、军械员、卫生员……等等。对他提出的分配方案,司令部的参谋长和我都没提出任何意见,表示赞同。在对雷锋这个新兵的分配上,按分配原则理应给技术一连。可是戴参谋毅然决定将其分配给运输连,让学汽车驾驶员。他提出的理由是:原有给团首长开小车的龙远才同志是1955年贵州入伍的,已经是超期服役的老兵,随时都有被确定退伍的可能;因此,接替龙远才给首长开小车的司机必须提前选好对象,他说这是作为军务参谋必须考虑到而且是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所以他认为雷锋最为合适。当他向我们提出这一问题,表明了他的想法之后,我们听了认为他的安排有道理,无不为他这种在工作上的深谋远虑而感到满意,所以批准了他拟订的新兵分配方案。可是这件事,当时的新兵营营长,因为不了解意图,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不把雷锋这个现成的推土机手分配给技术营技术一连是不符合团的新兵分配原则的,很有意见。为此,我还在补兵工作会议上不指名的进行了批评。这里不难看出,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小小的雷锋,自他参军入伍时就是一个被人们注目和仰望的人物,雷锋处处都表现出了他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身影。
雷锋同志入伍后,不论是在新兵连还是正式分配到运输连,他的表现都是特别突出的。在团里组织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时,他积极踊跃的参加了演出队;在冬训期间,部队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他起早贪黑积极苦练投弹,增加本领;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他积极参加军事体育活动,经常利用时间练习单、双杠和跳“木马”、“山羊”。在到部队很短的时间里,由于他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所以他的言行很快就赢得了周围同志的好评。
发现雷锋,了解雷锋,并进而从组织角度关心雷锋和培养雷锋,对我们团的领导和团党委来说有一个认识过程。从最初新兵营带回来一个“特殊”的新兵雷锋,在欢迎新兵大会上代表新兵讲话大家亲眼所见的雷锋,就给我们团的领导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而在他入伍后不久,我们就发现他和其他的战士大不一样。有几件事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
雷锋是个好学上进的战士。他入伍的时候就带来了一些革命书籍,如《方志敏》、《董存瑞》、《安业民》等,还有几本毛主席著作单行本。
雷锋是个诲人不倦的战士。他在刚入伍时,就在新兵连主动担任读报员。他不仅自己经常找报纸看,还耐心帮助其他新战友一起学习,读心得体会。
雷锋是个严以律己的战士。他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时,能认真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雷锋是个艰苦朴素的战士。他到部队后对发给他的服装、鞋、袜和生活上的必需品等十分爱惜;换下来的旧衣袜都是精心保存,从不乱花零钱。
雷锋是个一心为公的战士。他在平常工作中,处处注意节约;事事为公家着想。尤其爱护车辆。爱护公物,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特别是雷锋入伍后,仅仅是9个月,在部队按总政要求开展“两忆三查”教育运动中,有一天,政治处接到了辽阳市委寄来的一封表扬雷锋为灾区捐款100元的信。这件事,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当时韩政委曾责成宣传股长吴广信和宣传干事庞士元调查了解这一情况。结果经他们找雷锋谈话才知道,在此之前已先给当地和平人民公社捐献了100元钱。由此进一步引起了团党委的高度重视。如果说,早在五六月分,党委就把考查雷锋、教育雷锋、提高雷锋的政治觉悟摆到了议事日程,那时还只是限于作为一般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也可以说是我们对雷锋认识的第一阶段。从雷锋捐款支援人民公社和寄钱给辽阳灾区,我们对雷锋的认识提高了一步,或者说是对雷锋认识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深深感到雷锋作为一个普通的战士,积极地自觉地响应党的号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集体,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真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因此,结合“两忆三查”教育运动,在全团树雷锋为“节约标兵”。同时,为了培养和树立雷锋这一先进典型,团党委除了书记(政委)、副书记(团长)负责全面掌握情况外,又进一步作了明确分工,责成从舟桥81团调入我们团担任政治处主任的刘家乐同志专门分管。并要求政治处的宣传部门要把抓好雷锋这个突出典型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以后,于1960年11月23日,团党委向全团发出了《学雷锋、赶雷锋、做雷锋式好战士》的号召。党委要求全体同志,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以雷锋同志的先进思想作为学习榜样,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为更好地完成部队思想建设和训练、施工各项任务而奋斗。
在1962年初,也就是雷锋同志入伍满两年的时候,我被调离这个团出任201部队参谋长。仅仅是8个月的时间,因为机构变动,201部队于7月分撤销。军区工程兵党委王良太等领导同志于7月25日找我谈话,意思是调我仍回十团工作,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表示了同意。所以,在8月8日接到命令之后,又重回十团担任了第5任团长。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回团刚接任工作,雷锋同志于8月15日不幸牺牲了。
就在他牺牲前有一天晚上10点多钟,我接到了离团部100公里外正在执行任务的工兵营打来的紧急电话:“几天来连降暴雨,物资供应不上,全营仅剩一天的粮食了。”我放下电话,立即赶到办公室召集有关人员,决定派车连夜送粮。于是把任务交给了运输连。任务艰巨,运输连自然想到了思想、技术都过硬的雷锋。
雷锋经过紧张准备,带了一名助手、一支冲锋枪和一把铁锹,不到一个小时就将粮食装上车出发了。途经一段十公里的路段时,因土石塌方严重,堵住了去路。雷锋和助手跳下车,用铁锹铲、用双手扒,清理一段行驶一段……第二天早晨7点多钟.我接到了营长的电话:“团长同志,粮食已经运到了。”
在他牺牲的当天,据说,连早饭也没有吃,就装上旧棉军服开车返程。当回到他们连时,还不到10点钟。连长叫他们洗睑吃饭先休息休息,可雷锋考虑到车子已到保养期,车身满是泥水,必须马上清洗,以保持车容的整洁。于是,他让助手乔安山同志上车,把车开到连部后面九连去,用水好好冲刷一下(运输连后面是九连,伙房在北面)。乔安山同志本意让雷锋开,怕自己的技术不过硬,可是雷锋却说:“这正是熟练技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您来吧。”助手进驾驶室开始倒车,雷锋在下面指挥,不幸的是,在指挥倒车时发生了意外,一根长1.5米多、40×60宽厚的方木被车子刮倒撞断后横打在了他的头部……
雷锋牺牲后,我们团党委经过认真研究认为,雷锋是全军区的典型,生前多次立功授奖,还是地方的人大代表,在他身上,处处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应该加以宣传。于是,我们筹办了一个“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当时的抚顺市委书记沈越同志那里,一天晚上,沈越同志带着市委宣传部长,直接找到举办展览的地方和团政治处主任。他问道:“能不能在一个月内把这个展览布置好?”并且指着身边的宣传部长说:“要钱,找他;要物,找他;要人,也找他。我一个月后作为第一个观众来参观。”我和政委得知此事后立即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钱、物、人都不向市委伸手,但展览必须按市委的要求完成。我们指定了由政治处的赵玉瑞同志组织几个人担负这一布展任务,结果,提前5天就把展览布置好了。沈越同志率市党、政机关、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领导同志参观展览后非常满意。第二天起,市里就组织人员参观,整整一个多月没有间断。
毛泽东主席为学习雷锋题词
雷锋的事迹很快传到了沈阳,传遍了东北三省,也传到了首都北京。《中国青年》编辑部很快向周总理和毛主席发出请求为雷锋题词的信函。周总理先于毛主席写下了“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题词。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周总理又一次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把毛主席的题词给进一步具体化了。随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1l位中央领导也为雷锋同志题了词。至此,雷锋同志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从此蓬蓬勃勃的在全国开展起来。
雷锋同志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满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伟大的共产党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他把毛主席的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以“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改造世界观。他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实践了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五个必须”,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虽已年近古稀,但是每当想起同雷锋在一个部队时的情景,他和其他许许多多战友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脑际。往事的追忆常常唤起我的遐想,我缅怀雷锋,坚贞不渝地向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常驻人间,雷锋精神,永放光芒!(1993年5月25日,于江苏南京)(选自戴明章编著《回忆雷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