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在中戏读表演的朋友,前几天在机场刚好跟打电话的郭宇欣擦肩而过。
之后她跟我聊起,从专业角度说,郭宇欣的声线条件是真的不太好!难怪她演了好几部长剧都没彻底火起来,实在可惜。现在也只能接些时间短、集数紧凑的短剧,就是为了避开这个明显的缺陷。
朋友还说,郭宇欣打电话时的声线,跟她在短剧《盛夏芬德拉》里一模一样:说话又短又急,总压着声音,听着没什么中气,还带着种钝乎乎的尖锐感——不是那种清亮的女高音,反倒像嘴里含了块棉花糖似的,吐字不清澈,每句话都让人觉得没说完就断了。
我当时就问她:“你们中戏学生,‘声台形表’不是基本功吗?”朋友点头说:“那肯定啊,但天赋这东西因人而异。有些人就算拼了命学、使劲练,先天的发音条件就在那儿,顶多只能改善,没法彻底改变。‘声台形表’里的‘声’,核心要求就是演员说话清晰、不含糊,得让观众清清楚楚听到每一个字。你对比着听听男主刘萧旭的发声,他一开口就能让人沉浸进剧情里,那种浑厚低沉的男中音,特别贴他角色里的深情人设,而且发音极其清楚,语气还特别从容。”
听了朋友的话,我特意重新刷了《盛夏芬德拉》,还把郭宇欣演的长剧《一念关山》《承欢记》拿出来仔细听了台词,发现朋友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其实郭宇欣的演技不算拉垮,外形也有辨识度,要是声线条件能再好些,自己再在台词上多下点苦功,比如练练气息控制、打磨吐字归音,说不定以后演长剧也能成“霸屏作品”。
毕竟长剧的角色更复杂,台词量也大,声线撑不起来的话,再好的演技也容易被打折扣。现在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光看演技、看外形,台词功底也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像刘萧旭那样,光靠声音就能把角色立住,这才是能走得远的本事。真心希望郭宇欣能重视声线这个问题,要是把这块短板补上,未来的戏路肯定能更宽。
你们看完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觉得郭宇欣要是台词再给力点,发展会不会更好?评论区里可以聊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