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人 邓启金
东莞常平,这个头顶“京九第一镇”光环的改革开放前沿之地,正用一纸冰冷的诉状,将自己亲手引入的“金凤凰”推向绝境。这起政府平台公司起诉明星孵化器的案件,撕开了招商引资中最丑陋的伤疤:政府的承诺,竟成了最不值钱的废纸。
九年心血,喂不熟一纸契约?
当年,常平在“扫黄转型”的迫切中,以优厚政策和合作诚意,邀请北京绿圃公司前来打造“国际创新港”。企业九年耕耘,带来国家级众创空间,超额完成任务。而常平镇政府呢?扶持补贴成空头支票,配套政策无一落实,甚至纵容下属国企用违建厂房出租,在合同红线内强建停车场逼走入孵企业。企业被逼自掏腰包维修园区后,等来的不是补偿,而是政府公司以“拖欠两月租金”为由的天价诉讼和账户冻结。
![]()
![]()
痛点何在?痛在政府失信!
此事件之痛,不在商业纠纷,而在公权失范。
1、契约精神死亡:招商时“甜言蜜语”,落地后“关门打狗”。政府的公信力在其亲手签署的合同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2、营商环境倒退:一个连政府都无法信任的地方,凭什么让企业家们安心投资、大胆发展?这寒的不仅是绿圃公司的心,更是所有观望投资者的心。
3、法治根基动摇:涉事厂房被证实为无证违建,一场持续九年的“政府主导”合作,其基础竟是非法的。这已非普通违约,而是对法律底线的公然挑战。
常平案例,绝非孤例。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一些地方“权力任性、诺而不践”的流氓逻辑。这不仅是常平的耻辱,更是对全国营商环境的一次沉重打击。
今日,我们聚焦常平之痛,下一篇,我们将直刺病灶核心:剖析这个百强镇为何自甘堕落,走上“政府耍流氓”的不归路;追问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何未能在此地铸就最基本的契约精神?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