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原本盘算着,10月底的APEC峰会能在农产品贸易上找补回来,尤其想让中方恢复大豆订单。可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的一则公告,直接打乱了这个计划,自10月14日起,要对美国相关船舶收特别港务费。更巧的是,这事儿刚好撞在美国政府停摆的档口,美方想靠谈判缓解压力的想法,刚冒头就被泼了冷水。
这波反制不是临时应对,从出手时机到规则细节,每一步都想得很细。首先,收费范围界定得很明确:不只是美国籍的船、美企直接拥有的船,连美企持股超25%的船、美国造的船都算在内,精准对准美方此前针对中国船舶的限制。
收费规则也留了余地:同一艘船一年最多收5个航次的费,就算挂靠多个中国港口,也只在第一个港口交钱——既做到了对等反制,又没过度影响正常贸易往来。而且这一切都有依据:9月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里,明确写了可以对歧视性政策采取对等行动,完全符合规则,美方挑不出理。
![]()
但美方现在的麻烦,比应对反制本身更棘手。从10月1日起,联邦政府就因为没钱停摆了,交通部里负责制定“对中船舶收费”细则的员工全被迫休假,别说落实自家的收费政策,连纽约地铁项目的拨款报销都卡住了。
美方自己定的10月14日收费生效日眼看要到,可具体哪些船要交、交多少、钱怎么管,至今没个准信。反观中方,不仅公告里把2025到2028年的分阶段收费节奏列得清清楚楚,连不同类型船舶的界定标准都写得明明白白,一对比,美方的仓促和混乱更明显了。
![]()
而中方这步棋,从来不是孤立的——背后早有整套战略布局撑着。之前交通运输部就联合国家能源局等十个部门,出台了能源与交通融合的指导意见,核心就是保障贸易通道安全、减少对外依赖。
比如农产品采购,中方早就慢慢转向南美市场,还把“进口农产品”和“出口中国机械、汽车零部件”绑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合作链条,美国大豆想再靠中国市场救急,路子本就越来越窄。
再加上中国港口在全球海运里的分量,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农产品要出口,很多时候绕不开中国港口,这次收港务费,刚好戳中了美方这些行业的痛点。
![]()
现在距离10月14日收费生效只剩4天,APEC峰会也越来越近,但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分阶段收费本身就是留了谈判窗口,可前提是美方得拿出诚意。
可美方这边,一边要应付国内航运、农业企业的抱怨(成本涨了、订单悬了),一边连制定政策细则的人都凑不齐,想谈判都缺个能拍板、能落实的班子。
反观中方,从规则制定到部门协同,再到贸易布局,每一步都踩得很稳,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对等反制,而是对自身节奏的精准把控。
![]()
接下来的博弈里,特朗普政府要面对的不只是贸易压力,更是自家政策失灵、内耗严重的现实,单边施压的空间,只会被一点点压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