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非事实最终浮出水面,恐怕很难有人相信,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仍有人凭借几招看似玄乎的“伪功夫”博取名利。
2
马保国便是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他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身份走红,不仅开设武馆、广收门徒,还频繁亮相媒体,接受电视采访,一度被包装成当代武林中的“宗师级人物”。
![]()
3
然而,当真正站上实战擂台时,这位自称深不可测的“太极高手”,竟在短短几十秒内被一名年过五旬的业余搏击爱好者连续击中,最终倒地不起。所谓的“内家绝学”,在真实对抗面前不堪一击。
4
本以为这场惨败会让他彻底退出公众视野,销声匿迹。可令人意外的是,几年之后,马保国不仅重回大众视线,甚至迎来了一波“逆风翻盘”的舆论回暖,不少人开始为他辩护、正名。
5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当他不再执着于“武术宗师”的虚假光环,又是凭借何种方式重新赢得关注?
![]()
6
从“武林世家”到“英国掌门”的造梦之路
7
在2020年那场令其名声扫地的比赛之前,马保国长期沉浸于自己构建的一套传奇叙事之中。
8
这套叙事的起点,是他反复强调的“武术世家”出身——据称来自山东临沂,祖父马忠义与二叔马忠兴皆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武术传人,家族背景听起来颇具权威性。
![]()
9
更进一步,他宣称父亲马德峰不仅精通武艺,还曾投身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战功。这样的家史设定,无疑为其形象增添了浓厚的英雄色彩和道德正当性。
10
但他并未止步于此。为了提升个人格调,他又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形象,声称师从一位名为“尚济”的特殊人物——此人既是西安交通大学的物理教授,又是形意拳领域的隐世高人。
![]()
11
通过这一关联,他的武术体系被赋予了“科学依据”:既融合传统内功理念,又结合现代物理学原理,形成所谓“理性化武术理论”。
12
此外,他还为自己添加了国际化的履历光环:声称远赴英国传播中华武术,创办海外武馆,并成立“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功夫推向世界舞台。
![]()
13
这些经历被系统整理进其著作《我在英国教功夫》中,书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他在异国授徒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文化使者”的崇高姿态。
14
尤为关键的是,他不断用“实战案例”强化可信度。一段流传甚广的视频显示,他在与一名身材魁梧的外国退役格斗选手对练时,仅凭几个轻巧动作便令对方连连后退,毫无招架之力。
![]()
15
他还常以夸张语句自我标榜:“四百多斤的大力士,都捏不动我这两根手指”,言语间充满神秘感与超凡气质。
16
家族传承、名师指点、海外传播、实战验证——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形象元素层层叠加,成功打造出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浑元形意太极掌门”人设。可惜的是,这座华丽大厦的地基,终究是虚妄的。
![]()
17
2020年5月17日,山东淄博的一场民间擂台赛成为转折点。面对业余搏击爱好者王庆民,马保国未及半分钟便连挨三拳,最后一击直接将其击倒在地,全程毫无反击能力。
18
这场比赛没有剧本、没有剪辑、没有替身,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真实较量。所有曾经编织的神话,在那三十秒内轰然崩塌。
![]()
19
“不讲武德”的网络狂欢
20
按常理推断,此事应就此终结。马保国不过是众多被揭穿的“江湖骗子”之一,很快就会淡出公众记忆。但互联网的逻辑往往违背常识,他虽未能以武功立足,却因一句口误意外走红。
21
赛后不久,他带着明显淤青的眼部伤势录制视频回应,神情严肃地表示:“我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遭到了两个年轻人的偷袭。”
![]()
22
紧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不讲武德啊!”最后用浓重方言说出“耗子尾汁”(好自为之),瞬间点燃全网笑点。
23
这段发言迅速引爆社交平台。网友们惊叹于他面对惨败仍能如此认真辩解的态度,更被那魔性发音逗得捧腹不已。
![]()
24
“不讲武德”“耗子尾汁”迅速演变为通用梗,广泛应用于各类调侃场景。而他此前那些玄之又玄的动作术语——如“接化发”“五连鞭”“闪电鞭”——也因与现实战绩的巨大反差,成为绝佳的喜剧素材。
25
随之而来的是海量二次创作:鬼畜视频层出不穷,经典片段被重新配音、加速循环;表情包满天飞,每一帧表情都被挖掘出新的幽默潜能。
![]()
26
马保国的形象逐渐脱离现实,演变为一个符号化的“网络迷因”。他的语言、神态、动作,全部被解构重组,成为全民共享的娱乐资源。
27
就连另一句口误“源赖氏,佐田”(原来说的是昨天),也因其荒诞发音而广为流传,进一步巩固了他在网络文化中的“荒诞偶像”地位。
![]()
28
随后,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纷纷发声,批评其行为“亵渎传统武术精神”“误导公众认知”,呼吁理性对待恶搞现象。
29
然而,在互联网语境下,这种官方规训反而激发了逆向传播效应。部分年轻群体将“被批判”视为“被认可”的标志,认为越是被主流否定,就越具反叛趣味。
![]()
30
于是,“马老师”非但未被封杀,反而在亚文化圈层中升华为一个带有戏谑意味的“另类传奇”。
![]()
31
从“假大师”到“快乐老头”
32
数年时光流转,社会情绪悄然转变。昔日群嘲的对象,如今竟被部分人温柔以待。有人开始觉得,这个老人其实“挺有意思”“有点可爱”。
33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马保国自身态度的调整。面对铺天盖地的嘲讽,他没有选择沉默逃避或激烈反驳,而是主动“顺应潮流”。
![]()
34
他开始在短视频中自嘲,模仿自己的经典语录,配合网友玩梗,甚至亲自出演搞笑短剧。他不再是被动承受笑声的人,而是主动参与其中的“段子共创者”。
35
这种坦然接纳失败的姿态,展现出一种难得的豁达与智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与好感。
![]()
36
相较于当下频频塌房的网红:诈骗、逃税、私德败坏屡见不鲜,马保国的问题显得相对轻微——无非是夸大宣传、爱面子、渴望被认可,既未触犯法律,也未造成实质性伤害。
37
人们渐渐意识到,他或许是个“吹牛者”,但并非“作恶者”。更有传言称他曾担任基层公职人员,为人正派廉洁,虽未经证实,却为其形象增添了几分“悲情色彩”。
38
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全新的生存路径。尽管再无人视其为真正的武术高手,但他接近七十岁的矫健身手,引发了人们对“养生保健”的兴趣。
39
他不再强调“实战技击”,转而推广“健康太极操”“日常防身术”,并通过直播带货销售武术书籍、护具、太极服等产品,实现了商业价值的延续。
40
今天的马保国,早已不是那个倒在擂台上的落魄掌门,而是一位懂得顺应时代、善于自黑、乐于互动的“互联网快乐老人”。他把一次彻底的“翻车事故”,转化成一场持续发酵的“人生反转”。
41
有人说,他已经不再是“武术大师”,而是“情绪供给者”——精准把握大众心理,提供轻松笑料,同时也为自己保留了一份体面的退路。
42
从马保国的经历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当下社会的一种现实:在这个娱乐主导注意力的时代,真相固然不可替代,但真正能够长久存活的,往往是那些懂得灵活变通、顺势而为的生命力个体。
43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马保国新浪微博:解散马保国相关粉丝群,严控借机恶意营销炒作内容. 澎湃新闻.起底“大师”马保国:自称从大学物理悟出武学诀窍. 澎湃新闻.被全民恶搞和娱乐 69岁马保国一跃成“网红顶流”_国内国际新闻_社会新闻_大连天健网. 大连天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