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当北京、上海的上班族结束一天的忙碌,纷纷走进咖啡馆开启晚间时光时,他们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站上临时讲台,一本正经地展示PPT。
但这些幻灯片的内容却完全脱离职场轨道:《如何用PPT证明PPT毫无意义》《番茄炒蛋为何能治愈恋爱脑》,诸如此类荒诞不经的主题,正在成为一线都市白领下班后的新潮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项如今让中国职场人趋之若鹜的活动,起源于2005年一群德国大学生的宿舍玩笑。
![]()
当时,柏林一所高校工程系的学生在深夜派对中感到传统游戏乏味,突发奇想发明了“PPT卡拉OK”——随机抽取一张毫不相关的PPT页面,参与者必须即兴讲解三分钟,内容越离谱越好。这种毫无准备的临场发挥迅速演变为派对上的“心理挑战项目”。
后来,这一形式被当地行为艺术家捕捉并加以推广,逐渐渗透进创意社群的社交场景。到了2023年,阿姆斯特丹甚至为此举办了首届“国际PPT即兴演讲世界杯”,冠军获得一支镀金激光笔作为奖品,将这场看似胡闹的游戏推向了仪式化的巅峰。
2024年,这股风潮登陆中国,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三座加班文化最浓厚的城市迅速发酵,形成独特的夜间社交现象。
![]()
不少人发出疑问:白天已经对着PPT修改无数次,为什么晚上还要自掏腰包参加一场讲PPT的聚会?答案就藏在这场活动所构建的双重反差之中。
白天的PPT是绩效考核的工具,要求逻辑严密、数据精准、表达规范,任何疏漏都可能影响晋升或项目推进。
而夜晚的PPT则彻底摆脱功利性,主题可以天马行空,内容无需负责,反而越是荒谬越能赢得掌声与笑声。
例如有人抽到《如何在公共场合隐蔽释放气体》,立刻切换成高管汇报模式,将“放气”拆解为“气味控制策略”“声音掩护技巧”“面部表情管理”三大维度进行系统分析。
![]()
这种带有轻微禁忌色彩却又无伤大雅的“良性越界”,恰恰击中了现代职场人的幽默神经。
更富戏剧性的是那种强烈的“预期违背”带来的喜剧效果:投影仪架起、麦克风调试、激光笔点亮,整套设备营造出严肃会议的氛围。
可当演讲者开口说出“螺蛳粉炸蛋具有穿透血脑屏障治疗情感依赖的功能”或“老北京豆汁可与三体文明建立量子通讯”,全场瞬间爆笑。
![]()
这种由专业形式承载非理性内容所产生的“认知失衡”,比任何精心设计的脱口秀段子都更具冲击力,也更让人放松。
毕竟,工作中做一次汇报未必换来奖金到账,听一场培训也不一定掌握实用技能,而在这里,前一秒还在强忍笑意,下一秒就能肆意鼓掌起哄,快乐来得毫无延迟、纯粹直接。
![]()
但这场集体性的“PPT狂欢”,深层动因其实是都市打工人对抗“劳动异化”的一种低成本精神自救。
就像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饰演的流水线工人,当代许多职场个体也在重复劳动中逐渐失去自我标识,名字变成了“技术部小王”“运营组小李”这样的功能代号。
![]()
秋分时节本应感受桂花香气,却只记得“今天要第三次向客户确认需求文档”;有创新想法也不敢提出,因为“修复一百个系统漏洞才是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自己熬夜创作的音乐作品,最终出现在讨厌的电梯广告里,还会反复质疑:“是不是我的水平不够?”
同事之间明明欣赏彼此的才华与性格,却因部门竞争和资源分配不得不保持距离,人际关系在制度框架下日益紧张,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循环。
![]()
面对这种结构性的无力感,人们开始通过各种微小而温和的“反叛”重新夺回生活的掌控权。此前流行的“疯感工牌”,有人贴满“拒绝内卷”“今日不宜上班”的趣味贴纸。
春节后兴起的“恶心穿搭”风潮,故意穿着松垮睡衣、拖鞋打卡上班,也是一种用外表混乱对抗职场规训的方式。
而“乱讲PPT”走得更远——把白天束缚自己的办公工具转化为娱乐载体,用最正式的形式讲述最无用的内容,本质上是在宣告:“属于我的时间,由我定义。”
如果觉得现场演讲太喧闹,布置个人工位也是一种温柔抵抗。摆放喜爱的手办模型、更换高颜值机械键盘、贴上家人朋友的生活照,在整齐划一的办公环境中开辟一方专属天地。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实则是疲惫时刻的精神锚点,能在深夜加班时带来一丝慰藉与归属感。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其核心目的都是在心理层面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我们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并非为了让职业吞噬全部人生,而是为了换取下班后的自由:安心追剧、约朋友聚餐、沉浸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唯有如此,“上班的苦”才能真正兑换成“生活的甜”。
再看那些在咖啡馆里认真讲解荒唐PPT的年轻人,便明白他们并非“加班没加够”,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紧绷的生活松绑。
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能找到一个不必在意KPI、无需伪装专业的空间,尽情大笑、随意发言,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疗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