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二胎效果不佳三胎没人生,奇葩建议频出!

0
分享至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就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人口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一直是我国骄傲的资本,因为人口红利,中国的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各行业的人才也层出不穷,这一切成就了中国如今的这般模样。



可是近些年来,我国拉响了“人口警报”,2022年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现象;此后连续三年我国的人口都是负增长,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总人口超过8亿,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当时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农村的不少地方还能看到计划生育的标语“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计划生育推行之后,我国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少家庭成为了独生子女家庭。进入21世纪之后,“少生优生”成了不少家庭的共识,如果家里边第一胎就是男孩,那么很少有家庭会选择再要第二胎。



可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少年轻人不愿那么早踏入婚姻,一些结婚的年轻人也不愿那么早要孩子。

这就导致新生人口不足,为了鼓励大家生育,我国开始开放“二孩政策”,可是“二孩政策”并没有改善新生儿不足的现象,人口老龄化依然在加剧,毕竟计划生育执行的太久了。



晚婚晚育的观念可谓是深入人心,不少当代的年轻人看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后,直呼国家帮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当代年轻人,一定要做晚婚晚育的模范才行。

毕竟国家都说了,早结婚会早受累;早要孩子,会被孩子早拖累,然后因为这些又会生出一大堆怨气。与其这样,还不如晚点结婚,等事业有成再成家,到时候全家欢喜。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虽然计划生育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2021年的时候,全面开放了三胎政策。主要还是每年的出生人口不断下降,国家为了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这才开放三胎政策。



不过事实证明,就算国家开放了三胎政策,对人口的影响也不大。那些想要孩子的人,在开放二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要过了。

那些不想要孩子的年轻人,就算开放了三胎;他们也不会想着再多要一个孩子,毕竟多要一个孩子,就预示着要多花费一份精力来养育这个孩子。更何况如今的育儿成本,可比以前高多了。



如今的社会,把一个孩子养大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各种生活的成本都在上涨,但是工资却没怎么涨,很多年轻人毕业后找工作并不容易。

更别提之后结婚买房,还有婚后养育孩子的事了。更何况现在年轻人结婚试错的风险太大了,离婚率也比以往高了不少。



这就导致了年轻人对于婚姻非常谨慎,很多人年轻人不愿轻易踏入婚姻。年轻人不愿踏入婚姻,那就别提生孩子的事了,人口的生育率会往下降这不很正常吗。



还有一些年轻人踏入了婚姻,但是他们却迟迟不愿要孩子;不要孩子的原因,则是他们怕自己养不起,毕竟现在小孩子需要花费的地方太多了。

他们每个月微薄的工资,用来还房贷都花去了一大半,还有各种生活成本需要的花费,他们完全没有足够的钱,来养育一个孩子。



那些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在花费了巨额的成本养育一个孩子后,也不愿再要一个孩子,给自己增加压力。这让国家的“二胎”、“三胎”政策推行不太顺利。

为了刺激国家的人口增长,专家站出来提出建议;不过这些专家提出的建议,有用的没多少,奇葩的观点倒是提了不少。



面对国家出生人口下降这一现状,不少专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建议。

经济学家黄有光认为,男女比例失衡是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一,应该考虑一妻多夫可能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女人可以嫁给好几个男人,让多位男性共同供养一位老婆。



男性可以花自己的钱,来帮别人养老婆,当然也可以帮别人养孩子;你的老婆也可以让对方养,孩子也是。这位经济学家黄有光,这一建议提出后,就遭受了不少人的谩骂,毕竟这点有悖社会公德。



厦门大学的教授赵燕菁提出,对于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应该下调他们的养老金,不给他们提供保障房。靠着这些方法来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已经来提升他们生孩子的积极性。

赵燕菁觉得家里多一个孩子,未来就能多一份工资;如果生不生孩子,为了可以享受到的社保、养老金都一样,那么就有些不公平;所以应该下调不生孩子的人,在未来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提的建议都非常奇葩,比如有些专家就提出了,给生孩子的家庭提供育儿补贴,那些有孩子的家庭应该补贴多少钱之类的建议。

2025年7月,国家公布了育儿补贴的制度,对于不满3周岁的孩子,国家每年会补贴3600元。虽然看似补贴的钱不多,但好歹是真的发钱了。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这笔钱肯定能应急。



人口问题是一个长期战,并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要孩子归根结底还是压力太大,结婚成本大,养孩子的成本也大。

很多年轻人根本无力去负担这些,想要改善这一情况,绝非一日之功。很多东西都要一步一步来才行,不妨先试着给年轻人减轻一些压力再说。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罕见措辞引发国际关注

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罕见措辞引发国际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01 16:15:43
安世立下规矩,日本欧洲全线停产,荷兰承认误判:强抢是无奈之举

安世立下规矩,日本欧洲全线停产,荷兰承认误判:强抢是无奈之举

伴史缘
2025-10-31 18:08:00
赛季第三次助攻上双!哈登14次助攻创新高

赛季第三次助攻上双!哈登14次助攻创新高

雷速体育
2025-11-01 15:00:17
夫妻俩入住苏州一希尔顿酒店,半夜遭赤身光脚陌生大汉闯入,涉事酒店回应

夫妻俩入住苏州一希尔顿酒店,半夜遭赤身光脚陌生大汉闯入,涉事酒店回应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0-31 12:05:24
台湾作家:从小接受“反共”教育,后来发现杀台湾人的不是共产党

台湾作家:从小接受“反共”教育,后来发现杀台湾人的不是共产党

boss外传
2025-11-01 08:00:03
西安已发现!见到请立即上报

西安已发现!见到请立即上报

鲁中晨报
2025-11-01 09:59:13
东契奇今日NBA杯迎来复出,赛前装扮成巴斯光年入场

东契奇今日NBA杯迎来复出,赛前装扮成巴斯光年入场

懂球帝
2025-11-01 09:09:06
火箭的机会来了?随着莫兰特和灰熊闹翻,火箭完全可以趁虚而入!

火箭的机会来了?随着莫兰特和灰熊闹翻,火箭完全可以趁虚而入!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22:35:35
荷兰抢夺中企后,掀开第二张底牌,不到48小时就被中方废掉

荷兰抢夺中企后,掀开第二张底牌,不到48小时就被中方废掉

据说说娱乐
2025-11-01 13:57:18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凡人侃史
2025-10-28 09:40:55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张洪章:从农村集市“守摊娃”到飞天英雄,他和妻子有个约定

张洪章:从农村集市“守摊娃”到飞天英雄,他和妻子有个约定

凡知
2025-11-01 17:59:45
塔利班不装了,拒绝将巴塔列为恐怖组织,这回中国也帮不了他们

塔利班不装了,拒绝将巴塔列为恐怖组织,这回中国也帮不了他们

寻途
2025-10-31 20:37:57
带小三孕检遇原配后续:小三戴金镯穿名牌,丈夫让原配向小三学习

带小三孕检遇原配后续:小三戴金镯穿名牌,丈夫让原配向小三学习

温读史
2025-11-01 18:54:36
拴绳大狗遭柯基犬主人殴打?杭州通报

拴绳大狗遭柯基犬主人殴打?杭州通报

界面新闻
2025-11-01 17:04:14
吕成蹊: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

吕成蹊: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22:26:37
荒唐!韩国刚对中国免签,就有人脱团!澳洲20人团全逃,20万押金都不要了!

荒唐!韩国刚对中国免签,就有人脱团!澳洲20人团全逃,20万押金都不要了!

最英国
2025-10-28 19:35:46
3:1击退世界冠军!莫雷加德步步紧逼,中国队迎来真正挑战

3:1击退世界冠军!莫雷加德步步紧逼,中国队迎来真正挑战

番茄体坛
2025-11-01 21:59:07
银河系正以200万公里的时速一路飞奔,背后到底有什么神秘力量?

银河系正以200万公里的时速一路飞奔,背后到底有什么神秘力量?

宇宙时空
2025-11-01 16:16:12
马筱梅罕谈大S过去,回应孩子回北京上学,撕碎S家仅剩的“体面”

马筱梅罕谈大S过去,回应孩子回北京上学,撕碎S家仅剩的“体面”

刘森森
2025-11-01 15:22:33
2025-11-02 01:20:49
负面黑洞
负面黑洞
调解情绪
573文章数 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拼命鼓励生育?

头条要闻

郑丽文:台湾正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

头条要闻

郑丽文:台湾正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前CTO索赔42.87亿 158亿股权归属成谜?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M3旅行版上市售94.39万元 告别平行进口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手机
亲子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亲子要闻

后续!新生儿在医院坠床摔成重伤,护工已被停职,孩子状况已好转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