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夏的午后,阳光洒满小区公园的广场,五十岁的薛阿姨正在跟一群姐妹们挥洒汗水,排练新学的广场舞。她的舞步充满力量,每一个旋转都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可鲜有人知——就在欢快的音乐中,她心里有一个谁也不敢倾诉的秘密:一次体检,她意外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
那一刻,薛阿姨愣住了,情绪崩溃,却只能选择独自默默承受。每天她依旧按时跳舞,却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往医院跑,不敢让最亲的人知道实情。
为什么活泼健康、从不沾酒抽烟的中老年广场舞爱好者,会被艾滋病“盯上”?
![]()
很长时间里,许多人误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但权威数据显示,仅2023年,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9.5%,且近5年来,每年该群体的新增人数持续上升。薛阿姨的故事,并非孤例。
专家分析,广场舞大妈等中老年女性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生活规律发生变化,退休后社交圈子扩大,二是对疾病防范意识薄弱,错误认为只要没有“高危行为”就绝对安全。实际上,任何人如果拥有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等健康风险,都有可能被病毒侵袭。
而部分中老年人由于婚姻状态变化、健康教育缺乏,未能科学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老年人一旦感染,多选择隐瞒。“不敢跟家里人说”,薛阿姨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这既是怕家人担心,也是担心身边人的歧视和疏远。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高达64%的中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表示曾因病情选择隐瞒,而这种沉默反而错失了最佳医疗干预期,加重了健康损失。
感染艾滋病毒后,身体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打击。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只是轻微的疲劳、低热或短暂淋巴结肿大,极易被忽视。薛阿姨也是因为例行体检中发现异常,经过反复检查才被确诊。
![]()
根据《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和多家医疗机构的随访结果显示,发现并积极配合治疗的中老年感染者,在接受标准抗病毒治疗(ART)后,一年内免疫指标恢复率达到70%以上。许多人通过坚持服药、规律运动、饮食均衡,仍能保持较好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薛阿姨虽然心中自责,但在医生指导下按时用药,复查时CD4细胞计数已上升到正常水平,身体状态较好。
但也有不少中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压力,延误治疗或擅自停药,2年内健康状况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据39艾滋病专题数据,未及时接受治疗的感染者三年内转为艾滋病的风险高出正常人8倍以上。如果长期处于隐瞒、自我隔离的状态,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频发,生活幸福感下降。
![]()
第一,切莫相信“我不会染病”的侥幸心理。艾滋并非“特殊群体专属”。无论年龄性别,只要存在感染途径,都可能面临风险。中老年人更需正视,积极获取健康知识。
第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杜绝高危行为。包括不共用针具、科学安全地参与正常社会交往和运动,以及合理饮食节制,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若有性生活,应使用安全套——这是防止艾滋等性传播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三,支持身边感染者,不歧视,不排斥。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接纳,是艾滋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良药”。薛阿姨因为担心被看轻而独自承受,让健康管理和心理支持都受到影响。家庭和社会有责任用科学、温暖的态度对待感染者,共同营造包容环境。
第四,坚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管理。尤其在存在感染风险后,定期检测血常规、艾滋病抗体和免疫功能。早期发现,标准治疗,是保障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