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宣怀184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家里有点书香门第底子,早年考中进士,本该走科举仕途。可清朝那会儿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后国库空虚,李鸿章搞洋务运动,他就钻空子投了李鸿章的幕府。
1860年代,他从军火采购、电报铺设这些事儿入手,慢慢摸到门道。1872年,他帮着办轮船招商局,从洋商手里接管航线,靠垄断和补贴,赚得盆满钵满。接着是电报局、汉阳铁厂、萍乡煤矿,一路扩张,到1890年代,他还搞了中国通商银行,当清廷的财库用。
说白了,盛宣怀这家伙是典型的官僚买办,表面上推动洋务,骨子里靠官商勾结和洋债回扣捞钱。清末他号称首富,资产上千万两白银,可这些钱哪来的?无非是出卖国家资源,帮洋人铺路子,顺带中饱私囊。到1911年,他升任邮传部尚书,手握铁路、电报这些命脉产业,权力大得很。
![]()
清朝那时候财政已经烂到家了。1900年庚子赔款后,国库年年亏空,1910年上海橡胶股灾又让民间资本血本无归,清廷欠洋债堆成山。加之皇族内阁刚上台,摄政王载沣想立宪却被亲贵把持,立宪派都看不下去,转头倒向革命党。
盛宣怀一看机会来了,他上书庆亲王奕劻,建议把商办铁路收归国有,然后抵押路权向外借钱。逻辑简单:铁路是经济命脉,收回来统一管,能卖个好价,还能垄断收益。可问题是,铁路这玩意儿,早不是清廷的私产。
1898年中日公约后,清廷允许地方商办铁路,民间响应热烈,尤其是川汉、粤汉两条干线。四川人集资1400万两,股民从地主商人到小农都有,有人典当家产凑钱,就是为了不让洋人控制经济命脉。湖南、湖北、广东也差不多,股金上千万两,全是老百姓的血汗。
![]()
1911年5月9日,清廷正式颁布上谕,宣布干线铁路国有化,先从川汉、粤汉入手。盛宣怀亲自操刀,方案是:不退现金,只给些没分红的股票当补偿。紧接着,5月20日,他在京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合同,借款600万英镑,年息五厘,担保两湖盐税和厘金,四国拿走筑路权,总工程师还得是洋人。
这合同一签,等于是把中国经济大动脉卖了。盛宣怀为啥这么干?说穿了,他自己就是铁路大佬,早年投资过汉阳铁厂这些项目,收国有化就是为自家官僚资本铺路,顺带填清廷窟窿。民间一看,这不是明抢吗?清廷一分钱没出,百姓却要血本无归,还帮洋人开门揖盗。
政策一出,地方炸锅了。四川反应最快,6月1日,代理总督王人文在成都张贴布告,解释补偿办法,可股民不买账,纷纷上街请愿。6月17日,王人文迫于中央压力重发通告,抗议规模更大,商民士绅联名上书,指责盛宣怀卖国。
湖南长沙的湘路公司股东7月开大会,广东广州的粤路股民8月集会,湖北汉口也跟进,整个南方四省联动。保路运动就这样起来了,口号是“商路亡,中国亡”,从请愿到罢市,声势浩大。
清廷慌了,7月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这人早年是慈禧宠臣,出国考察过宪政,现在复出想立功。8月初,他到四川强收路款,封存公司账册,抓捕股东助理,地方绅商直接组保路同志会,入会几十万人。
![]()
盛宣怀在北京坐镇,电报不断下达,坚持推进。8月底,清廷调赵尔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在西康有镇压经验,到任后先安抚,后转硬。9月7日,他以查电报为名,诱捕保路领袖蒲殿俊、罗纶、邓孝可等九人。
这下彻底激怒了民众,9月8日,成都数万股民包围总督府,要求释放人质。赵尔丰下令开枪,巡防军射杀数十人,伤者上百,这就是成都血案。街头尸横遍野,消息传开,保路运动瞬间变质,从和平请愿转为武装反抗。革命党人早就在暗中活动,同盟会会员吴玉章他们趁机加入,9月25日攻下荣县,宣布独立,保路同志军迅速扩张,攻克多个州县。
成都血案成了转折点,清廷的愚蠢显露无遗。赵尔丰继续镇压,抓捕上千人,可四川新军多有同情,拒不执行。清廷见势不妙,10月调湖北新军第八镇入川平乱,端方带主力慢吞吞西进。这下武昌空虚了,湖北新军文化水平高,早被革命党渗透,支持起义的官兵6000多人,效忠清廷的不到一千。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夜攻占军火库,次日控制武汉三镇,黎元洪被推为都督。端方半路被自家士兵哗变杀掉,赵尔丰12月在成都被擒,斩首示众。武昌一枪,全国响应,关内十八省中除了河南、甘肃、直隶、山东,大多光复。
![]()
盛宣怀这时候成了众矢之的,舆论说他丧失国权、路权,欺君误国。王人文和赵尔丰都上书弹劾,可清廷先训斥他们。10月25日,盛宣怀终于被革职,永不叙用,两天后他收拾行李逃到日本。清廷想靠袁世凯救场,袁世凯复出带北洋军南下,表面勤王,实际两头下注。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大总统。南北议和后,2月12日,袁世凯逼溥仪退位,清朝就这么没了。保路运动没直接灭清,但它撕开了清廷的遮羞布,让全国人看清这帮统治者自私到骨子里。
回过头看,盛宣怀的损招为啥这么致命?首先,铁路不是小事儿,它牵扯经济命脉和民族尊严。清末赎路权运动时,百姓倾家荡产集资,就是怕洋人控制。可盛宣怀一收国有,就把这爱国热情踩在脚下,还用股票糊弄人,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其次,清廷决策短视,财政危机本该开源节流,他们却选最损的路,卖主权换小钱。盛宣怀这人,表面洋务干将,实际买办本质,政策里全是私利算盘。保路运动爆发后,他们不反思,反而镇压,成都血案直接把中立民众推向革命党。革命党之前起义屡屡失败,就是缺民心,这次借保路东风,一夜全国响应。
![]()
再说深层原因,清朝积贫积弱不是一天两天。洋务运动虽建厂修路,但腐败横行,盛宣怀这样的官僚就是典型,赚了钱不回国库,全进私囊。皇族内阁一上台,亲贵把持,立宪成空谈,立宪派都跑了。
保路运动暴露了清廷的腐朽:畏洋如虎,压榨百姓。老百姓本来还抱幻想,想改良清朝,可这事儿一出,大家醒了——这帮人不是被逼的,是自甘堕落。孙中山后来说过,没四川保路,武昌起义至少晚一年半载。事实证明,民心没了,王朝就完了。
![]()
盛宣怀逃日本后,没消停。1912年,他继续勾结日方,出卖汉冶萍公司权益,向日本财团借款。消息曝光,舆论压力大,他被迫毁约,辞去总经理。1913年回国,仍通过操作把公司控制权转给日本人。
到1916年4月27日,他在上海病死,留下一千多万两白银遗产。那年头,普通百姓还挣扎温饱,这对比多讽刺。盛宣怀一辈子捞钱,到死也没醒悟,他的家族后来也散了家财。
这事儿给后人提个醒:政策不能只看表面,得接地气。清廷和盛宣怀以为老百姓好欺负,结果玩火自焚。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与民争利准没好下场。今天咱们看,决策者得想想底层感受,不然小政策也能酿大祸。盛宣怀的损招,不光干没了清朝,还让中国人记住了教训:主权丢不得,民心更丢不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