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自己不是一般的优秀,是非常的优秀。”说这话的人,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
他自称“全球华人第一狂”,常常语出惊人。
多年前,他曾直言王健林的商业地产模式行不通,而且不是文化人的王健林,根本做不来文化产业。
![]()
如今,8年时间过去,王健林的遭遇开始印证他说的话。
![]()
严介和的人生起点并不高。
1960年,他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教育世家。童年时,他家穷得连买块布都困难。
16岁高中毕业后,他留在母校当了一名语文代课老师,从此与教育结缘。
在执教期间,严介和与他的一位学生张云芹互生情愫。
张云芹比他小3岁,不仅是班级代表,而且运动能力出色。两人在张云芹高中毕业后就结了婚。
这段师生恋在当时颇为罕见,足以看出严介和特立独行的性格。
![]()
上世纪80年代初,严介和就显露出了经商头脑。
他一边教书,一边发动全家编织草帽、斗笠和簸箕等物品自产自销。
这项副业一度让他积累了几十万元资产,但后来被批为走资本主义路线,损失巨大,反倒欠下8万元。
随着政策好转,他重操旧业,仅一年就还清了所有欠款。
然而,严介和的教师生涯并没有持续下去。
1986年,儿子严昊出生,恰逢二胎政策最严格的执行时期。因为违反政策,严介和不得不离开教师岗位,丢掉了铁饭碗。
1987年,是严介和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参加了一项招标,竞标淮安一家连年亏损的水泥厂的经营权。
凭借出色的文采和口才,他在笔试和面试中拿下第一,成为国企厂长。
严介和展现了惊人的经营才能,不到三个月,这家亏本的企业就开始盈利。
他的能力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随后政府又聘请他执掌双沟酒厂等七家濒临破产的小国企,结果他都成功扭亏为盈。
![]()
1992年,严介和带着借来的10万元资金,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
公司刚成立时,没有门路的严介和根本接不到项目。
当时,南京市正在建设环城公路,严介和打听有没有别人不肯干的工程。
果然,有3个涵洞项目没人愿意接手,因为经过层层转包,已经是第五包了,核算下来至少要亏损5万元。
面对这个明显亏本的项目,严介和却毫不犹豫地签了协议。
他的想法与众不同:“既然赚不到钱总得赚个面子,要赔钱就赔到位。”
既然必定会亏,不如亏得漂亮,亏出影响力。
为了赶在春节前完工,严介和与他的团队没日没夜地干,一直干到1993年大年初一凌晨才完工。
140天的工作量,他们只花了72天!结果,本来计算亏5万的项目,最后赔了8万!
春节后,工程指挥部领导和专家去验收项目,一检测,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这个亏本买卖为严介和赢得了口碑和信任。
工程指挥部随后将南京绕城公路上所有的配套工程都交给了他,前后总计3000万元的工程量。
1994年工程结束,严介和高效优质地交付,最后净赚800万。
凭借这两次漂亮的交付,严介和为自己打响了“诚信包工头”名号,也成了后来政府BT模式首选合作方,奠定了未来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基础。
可以说是里子面子都有了。
“亏5万不如亏8万”的故事,后来被哈佛商学院收录为经典案例,也在李嘉诚的自传中被提及并深受赞赏。
李嘉诚将成功之道归结为“做人厚道、做事精明”,而严介和对此的体会是:一流商人精明加厚道,先要脸再要钱。
![]()
1995年,严介和拿出4000万元,创建了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这家公司后来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万员工的商业帝国,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前10强。
太平洋建设的崛起,与严介和独创的BT模式密不可分。
BT是“建设-移交”的缩写,指的是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二,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
这种模式让太平洋建设接到了无数政府工程的大订单。
严介和首次试水BT模式是在1996年。
当时,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计划建设一条市府大道,但财政无法负担。
太平洋建设垫资5000万元为当地政府完成了项目建设。
宿迁一役后,太平洋建设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
![]()
严介和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2005年,他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黑马”,个人身家从15亿飙升到125亿元,从第66位跃升为第2位。
一年之内财富的暴增引来外界诸多质疑,但他淡然应对:“我们太平洋没有任何‘原罪’,我们的第一桶金来得非常干净。”
严介和的狂,并非盲目自大,其背后往往有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
他对王健林文旅地产模式的预判,就是例证。
![]()
王健林曾一度对文旅项目寄予厚望,将其视为万达从地产向文化转型的第四代核心产品。
他自信地宣称:“旅游不但成为万达的支柱产业,(万达)也超越迪士尼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
然而,严介和却早就看出了文旅地产的隐患。他明白,靠概念炒作的地产模式,注定难以持续。
![]()
2017年,王健林的万达遭遇了严峻挑战。
2017年7月19日,万达宣布将手中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以438.44亿元转让给融创中国,将77家城市酒店以199.06亿元出售给富力地产。
13个文旅项目的总交易价格甚至不及万达为1个文旅项目的投入,武汉中央文化区一个项目投资额就高达500亿元。
严介和的预判,正在逐步应验。
![]()
严介和的“狂”,背后是一套独特的处世哲学。
他曾解释:“我思想理念创新创造确实够超前,倒是成了狂。”
对于“狂人”的称号,他并不排斥,反而认为:“真正的人物都是狂人。”
在严介和看来,他的狂是建立在实力和境界基础上的。
当有人问他为何不谦虚时,他笑着回答:“我做到这个份上,再谦虚就是装了。”
![]()
严介和退休后,儿子严昊掌舵的太平洋建设连续8年跻身世界500强。
对于父亲,严昊的评价带着几分幽默与真实:“他就是嘴厉害,我要超过他,做一个低调却又厉害的人!”
从被迫“跳海”的教师,到万亿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严介和确实“狂”得有底气!
参考资料
1.新浪网:《靠“吃亏”起家,娶自己学生为妻,儿子身家1200亿成80后首富》
2.搜狐:《是什么事让王健林持续抛售?》
3.观察者网:《85后江苏首富严昊:总结我人生只有三个字,生得好》
4.新种子:《一年营收5000亿,他是中国最富最狂的包工头》
5.网易新闻:《王健林600亿资产大甩卖,酒店旅游地产都不要,什么情况?》
6.帅真商业视界:《地产狂人、隐形富豪!资产万亿拒不上市,扬言一定会超过李嘉诚》
7.新浪财经:《商界狂人严介和》
8.36氪:《万达的“文化苦旅”》
(小可 老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