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日,享誉世界的动物行为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者和人道主义者珍·古道尔博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1岁。
![]()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拥有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的女性仍在为她毕生致力的事业奔波,当时的她正在为美国巡回演讲做准备。
珍·古道尔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她正是我们课本上那位与黑猩猩相伴一生的传奇女性。
![]()
左图为人教版《生物》(2013年版)八年级上册
右图为人教版高中《英语》(2007年版)必修4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珍·古道尔是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精心培养的三位学者中的第一位。
这三位杰出的女性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戴安·弗西、比鲁捷·嘉蒂卡斯,分别致力于研究黑猩猩、山地大猩猩和红毛猩猩,后来都成为这三种灵长类的权威学者。
她们三位的传奇故事都记录在了这本书《丛林守护天使》中。
![]()
1
珍·古道尔:
相伴黑猩猩65年,她重新定义了“人类”
![]()
193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珍·古道尔,从小就对野生动物充满热情。
对黑猩猩的好奇起源于在她的童年时期读的那本《人猿泰山》。
![]()
珍·古道尔博士出生时名为
瓦莱丽·珍·莫里斯-古道尔
(Valerie Jane Morris-Goodall)
![]()
珍·波特是《人猿泰山》中泰山的妻子
1957年,她踏上了非洲大陆,在肯尼亚遇到了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里奇。里奇对这位对非洲了解甚深的年轻女子印象深刻,最终建议她到坦桑尼亚研究黑猩猩。
![]()
1960年7月,26岁的珍·古道尔开始了在贡贝溪国家公园对黑猩猩的开创性研究。在漫长的相处中,当地的黑猩猩种群渐渐接受了这个人类,并在她面前展露了许多此前从未被人知晓的行为。
她观察到黑猩猩会吃肉,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会接吻拥抱,也会发生暴力冲突。这些在今天被视为常识的发现,当时震惊了科学界。
![]()
特别是她观察到一只被她命名为“白胡子大卫”的黑猩猩会改造树枝捕食蚁穴中的白蚁,这标志着黑猩猩具有工具制造和使用能力。当时,只有“人”才被定义为“工具制造者”。
![]()
面对珍·古道尔的发现,路易斯·里奇说:“有了珍的努力,现在我们要重新定义工具,重新定义人类......或者把猩猩划分到人类中来。”
珍·古道尔的发现改变了世界对黑猩猩和人类的看法。
![]()
1986年,有感于森林砍伐加速及黑猩猩种群急速下降,珍·古道尔意识到她必须离开心爱的丛林,采取行动让黑猩猩一样的生灵免于伤害和灭绝。
于是,她选择了一种奔流不息的生活:在非洲研究、保护黑猩猩;在不同国度分享环保动保主张理念。
1977年,她建立了珍·古道尔研究会,在全球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建设工作。
1991年,珍·古道尔又创立了“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鼓励全球的年轻人关注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30多年过去,“根与芽”已在全球成立了超过一万个小组。
珍·古道尔曾说过:“我们所拥有的最伟大的智慧,或许就是对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所有生命的仁慈之心。当我们失去一个物种,就像从飞机机翼上拧下一颗又一颗铆钉。起初,飞机似乎还能飞。但铆钉掉得太多时,飞行必将终结。”
2
戴安·弗西:
守护山地大猩猩的“金刚女神”
![]()
1966年下半年,戴安·弗西来到非洲。这也是珍·古道尔第一次见到她。
![]()
三年前,弗西来到利基博士的东非人遗址发掘现场参观,不慎在陡坡上滑倒,扭伤了脚踝。
![]()
尽管脚踝受伤,但弗西还是决心完成她观察维龙加大型类人猿的计划。
![]()
她摇摇晃晃地爬上三千多米高的火山,第一次瞥见大猩猩。
![]()
戴安·弗西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撼,在她所著的《薄雾中的大猩猩》一书中写道:"我们从树丛的间隙中偷偷望去,几只同样好奇的灵长类动物也在偷偷地望着我们。它们有着黑色皮革一样的面孔,庞大的身躯甚为壮观,立即将我深深打动。”她无比确信还会再来这个地方。
![]()
1966年,路易斯·李奇邀请戴安·弗西从事对大型类人猿的长期研究。弗西同意后,李奇开玩笑地说,为了以防万一,她不如把阑尾割除,因为她要去工作的地方不可能找到医院。没想到,弗西果然做了阑尾割除手术。
![]()
在路易斯·李奇的帮助下,她前往卢旺达的维龙加山脉,建立了卡里索凯研究中心,在此度过了近20年的时光。
![]()
通过长期的近距离观察和模仿,弗西让世人了解到,体型庞大的山地大猩猩其实是温和的巨人。它们是高度社会化的素食动物,家族内部充满温情,彻底扭转了它们在公众心中的暴力形象。
弗西发现有许多偷猎者在残忍杀害大猩猩,弗西从科学家转变为坚定的保护活动家。她组织了反盗猎巡逻队,与盗猎者誓死对抗。
![]()
1985年,弗西在研究中心被神秘杀害(至今未破案),她的殉道震惊了世界。极大地提升了对山地大猩猩困境的全球关注,其精神激励了后续无数的保护者。
![]()
弗西死后被安葬在她所热爱的大猩猩旁边。她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谁像她那样热爱大猩猩。"
3
比鲁捷·嘉蒂卡斯:
为红毛猩猩重建雨林家园
![]()
1969年,嘉蒂卡斯取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硕士,在一次演讲上,嘉蒂卡斯结识了李奇,提议到红毛猩猩的自然栖息地做研究。
![]()
两年后,她到了丹戎普丁国家公园保育区展开对红毛猩猩的调查研究。
嘉蒂卡斯建立了一个原始的树皮茅草小屋,称之为“李奇营”,位于邻近爪哇海的海边。
嘉蒂卡斯的研究对红毛猩猩的研究囊括了它们的行为、栖息地以及饮食习惯。
![]()
红毛猩猩天性孤独,行踪隐秘,研究难度极大。嘉蒂卡斯以其超凡的耐心,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这种生物的漫长育幼周期、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惊人的认知能力。
嘉蒂卡斯除了研究红毛猩猩外,同时也大力提倡保育它们及雨林栖息地,面对因栖息地被破坏而激增的红毛猩猩孤儿,她创立了红毛猩猩康复与野放项目。教会失去母亲的红毛猩猩们必要的生存技能,最终帮助它们重返森林。
4
《丛林守护天使》:致敬三位非凡女性
![]()
《丛林守护天使》这本书,正是讲述了这三位女性灵长类动物学家的故事。她们置身于山野中,站在灵长类动物的视角去感受它们的生存法则,去证明它们所具备的智慧,去保护那些不该被人类破坏的自然天性。
![]()
通过漫画的形式,作者吉姆·奥塔维亚尼和绘者玛丽斯·威克斯巧妙地将三位守护者对猩猩的热爱和守护的故事结合在一起。
![]()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三位女性的科学发现,更展示了她们如何用寻常之躯和非同寻常的耐力与包容来守护着我们共存的环境。
![]()
珍·古道尔在研究中患上疟疾
![]()
戴安·弗西模仿大猩猩的习性
![]()
比鲁捷·嘉蒂卡斯在雨林中跋涉
这本书传递了一种深刻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探索始于一颗对世界永不停歇的好奇心——那种想揭开生命奥秘的纯粹渴望。正是这份好奇心,驱动着三位女性走入未知的丛林,以非凡的勇气直面孤独与危险,并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将一生的热爱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
人物由左至右分别为:
比鲁捷 · 嘉蒂卡斯、戴安 · 弗西、珍 · 古道尔。
特别是对于女孩们走上科学研究之路的鼓励——科学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敞开。
书中回答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究竟是怎样的人才能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这究竟有多艰难?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灵长类动物的意义的呢?为什么这对人类如此重要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但是相信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你,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
如果你是一个富有爱心、对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你或许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最重要品质。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后浪漫 | 不止漫画
点点在看❤,分享好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