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是亚投行成立十周年。作为由中国倡议发起、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融资,反映了新兴经济体争取更大发展自主权的诉求,挑战了西方经济霸权,推动全球金融架构向多极化发展。通过支持跨境贸易和数字经济,亚投行填补投资缺口,促进区域合作,为“全球南方”提供了集体行动平台。未来,亚投行需在效率与问责间取得平衡,深化对区域风险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亚洲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
作者:郑鼎华
(Chung Tin Fah)
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经济学教授
由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旨在为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提供更灵活、更高效、附带条件更少的融资。它们不囿于繁琐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僵化的政策条件,这一点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强调“华盛顿共识”,主张所谓“新自由主义”、私有化和财政紧缩的机构不同。
自1997年以来,亚洲领导人和决策者越来越重视区域金融一体化合作,已经启动了一些重要的倡议机制,如清迈倡议、亚洲债券市场倡议和亚洲债券基金。然而尽管有了这些重要举措,该地区的金融一体化程度仍远低于贸易和投资。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大多与域外金融市场,特别是与欧美金融市场的关联度更高,而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关联度则较低。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2015年亚投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同现有多边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经济增长的承诺,是中国融入国际经济框架、支持地区互联互通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亚投行等机构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理念和新的资金来源,是新兴经济体在发展道路上争取更大自主权和影响力的反映,对发达国家传统的经济霸权提出了挑战。
亚投行的建立和发展也反映了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转向更加多极化的全球金融架构。亚投行的部分成员国来自中东、欧洲及其他地区,显示出其全球吸引力,与一些局限于亚洲的地区性金融机构形成鲜明对比。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亚投行的广大成员有促进区域合作的共同决心和能力,重点关注可持续、高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加快亚洲发展,融入更加紧密联系的全球经济。亚洲的经济崛起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为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绿色技术等项目提供融资,填补了现有开发银行留下的巨大投资缺口。
例如,亚投行协助将资本从中国和新加坡等供给过剩的经济体转移到柬埔寨和缅甸等需求巨大的经济体,通过扩大亚洲资本市场,鼓励亚洲投资者在本地投资,而不是依赖外部资金。
今年是亚投行成立10周年。作为一个由新兴国家共同治理的成熟的、高水平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已成为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一支生力军,为推动全球金融和发展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
亚投行一贯遵循多边开发银行所确立的规范。效率、质量和减少繁文缛节在其制度框架中是重中之重。虽然亚投行优先考虑重要的项目质量标准,但其项目采购和风险分析流程比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更为有效,这使其能够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亚投行为东盟国家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它们能够继续站在区域地缘政治的前沿,并为填补基础设施不足提供了资源。随着亚洲经济的持续扩张,亚投行等机构将发挥关键作用,确保稳定、包容、可持续的增长。对亚投行而言,真正的考验是能否在严格问责与速度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新兴的数字治理与合作也成为亚投行金融活动的新增长点。在本币结算和跨境物流发展的加持下,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兴起蕴藏着巨大潜力,可以有效应对东盟内部金融活动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的挑战。虽然这些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它们可以促进跨境贸易,使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而大大加强东盟经济一体化。随着数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监管框架的完善,电子商务和金融一体化有望推动整个地区的商业效率和经济增长。
未来,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区风险和机遇的情况下,亚投行支持的项目将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实现更高的效率。充分发挥亚投行的作用,引入全球金融标准,可以提高地区国家的国内市场透明度、竞争力和改革效力。在坚持东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中国和东盟可以利用亚投行这一机制,拓展并巩固区域合作与治理框架。
亚投行既是“全球南方”国家采取集体行动的战略象征,也是重要的区域金融工具。它以更快速、更灵活的方式满足了亚洲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填补了西方决策迟缓与贷款附加条件造成的缺口,为亚洲地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Financing integration"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杜娟 唐文若
编辑:张钊
![]()
![]()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