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发布了《202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2024年的社会保障事业进行了全面总结,其中劳动争议案件的有关的数据值得关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从2021年的263.1万件激增至2024年的425.7万件,增幅高达62%;同期,涉及劳动者人数从285.8万人激增至454.9万人,增幅高达59%;案件结案总金额也从576.3亿元跃升至934.7亿元,增幅也是高达62%。
可见,申请劳动仲裁的人数增加是很明显的。而且自疫情后,经济形势变得不那么乐观,许多地方企业开始降本增效进入裁员模式,纠纷变多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更让人咋舌的却是仲裁支持率在变低。
这究竟是为何?
第一,网络视频小作文普法增加,人数增多,片面理解法条导致败诉。
劳动仲裁有一个特殊的地方,由于金额小大多数律师看不上,劳动者也舍不得这个钱,于是选择自己上。
然而自己上风险不小,鉴于网络普法只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而大多数人都能看明白,故而具有一定片面性。而每个地方对于法条的适用与理解不同,譬如未缴纳社保主张被迫离职,法条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在深圳这就行不通。于是,劳动者一不小心就掉坑里。
第二,风向变了。
笔者近期接到的咨询中,有不少劳动者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仲裁不支持被迫离职,诉到法院也不支持,简直让自己不敢相信,法条可是写得清清楚楚,但公司经营不善确实与劳动者扯上关系了。
不支持的原因就是公司确实存在经营亏损、部门裁撤、涉诉无法及时支付、降薪方案经过民主公示等情形。
而在疫情之前,这些情况大多会被认定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因为部门裁撤是用人单位自身可以决定的事情,不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另外,降薪必须要经过劳动者同意,即便降薪方案经过民主公示也只能短暂实施,譬如一到三个月,而不能长期这么下去。
![]()
第三,案件调解数量增加了。
调解结案多了,基数大了,支持率自然下去了。
全年办结争议案件415.6万件,结案金额934.7亿元。全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79.6%,仲裁结案率98.2%,仲裁终结率73.7%。
第四,法律服务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更严重了。
由于律师数量猛增,不少律师为了赚取代理费生存下去发生恶性竞争与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利用信息差和认知差劝劳动者不要调解,主张调解无用论。这种结论不仅与大环境和政策相背离,还容易遭到司法局的查处,有被停止执业的风险。
而且除了律师之外,法律咨询公司也在从中作梗,有些劳动者贪小便宜吃大亏,以为付几十元咨询费就能得到完整正确的答案,实则是被钓鱼了。
譬如最近公安部、司法部以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法律咨询服务行业开展专项行动,已表明群魔乱舞的法律咨询行业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隐患,存在虚假承诺、不正当竞争的情形,需要及时予以整治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